你問司馬懿想讓自己兒子成爲劉禅,還是曹髦?

蕭武彈史 2024-04-11 09:51:45

阿鬥這兩年的評價其實也在穩步提升。

雖然最後確實成了亡國之君,但要說能力,也要看拿什麽標准來衡量能力行不行。

比如說,如果和曹操、司馬懿的兒子比篡位,阿鬥確實比不過。

曹丕上來就幹了曹操都沒敢幹的事,直接篡位當了皇帝。

司馬懿的兒子就更厲害了,大兒子司馬師上來就廢立皇帝。

二兒子司馬昭更狠,當街捅死了自己的皇帝。

曹操最喜歡的兒子曹植,在曹丕的時代朝不保夕,天天擔心自己會不會被宰了。

司馬懿的子孫那就不用說了,除了司馬師和司馬昭,後來搞出來了八王之亂,一家人自相殘殺,鬥得不亦樂乎。

劉禅雖然能力不咋地,但起碼沒有上來就殘害自己的兩個弟弟,也沒有打壓自己的兒子什麽的。

曹丕的能力是強,但終其一生,除了幹成了篡位這件事,其它曹操沒幹成的事,他也一件都沒幹成。

讓劉備去帝號稱藩,劉備不肯,讓孫權送兒子當人質,孫權不肯。

司馬師司馬昭倒是沿著他爹開創的革命路線繼續前進,他爹逼反王淩,司馬師逼反毌丘儉,司馬昭逼反諸葛誕,淮南三叛一人一個。

對于老爹留下的文臣武將,阿鬥沒有鬥諸葛亮,生前完全撒手給諸葛亮管,諸葛亮死後,留下的蔣琬、費祎、董允、姜維,阿鬥挨個都用了,沒有害過。

曹丕臨死留下輔政的曹休、曹真、司馬懿和陳群,司馬懿上來就直接被曹睿閑置起來了。

司馬懿重用過的毌丘儉、諸葛誕,被他兩個兒子逼反,最後弄死。

司馬懿一手扶植起來的鄧艾,有滅蜀之功,最後被司馬昭整死。

東吳孫權就更不用說了,從孫權自己開始,就挑撥兒子爭奪太子的位置。

最後孫權把兩個兒子都廢了,而且把元老的二代廢了一大批。

到孫權死後,東吳的內部就沒穩定過,一直在內鬥,砍得人頭滾滾。

相比之下,劉禅雖然扶不起來,但蜀漢無論是諸葛亮掌權的時候,還是他死之後,內部都沒有出現什麽大的動蕩。

即沒有人威脅皇權,也沒有出現曹魏和東吳那種權臣廢立皇帝的情況,也沒有大臣選邊站隊大亂鬥。

唯一算得上的大概就是李嚴被廢了,但這個過程很簡單,沒有引發什麽動蕩。

諸葛亮死後,楊儀和魏延內戰,但也是很快就結束了,也沒有引發太大的影響。

諸葛亮在的時候,你說是諸葛亮能力強,不是劉禅的功勞。

但諸葛亮死後,蜀漢內部一直能夠保持穩定,還能一州打九州,以一州之地支持姜維不斷北伐,你說劉禅一點貢獻都沒有,那就說不過去了。

諸葛亮死後,蔣琬、費祎先後掌權,劉禅也基本是不幹預,都很信任。

費祎死後,諸葛亮留下的董允、姜維這些人,劉禅也在用。

還有諸葛瞻,諸葛亮死的時候才八歲,劉禅一手拉扯大,恨不得拔苗助長,讓諸葛瞻趕緊成長起來,好替他掌權。

他自己提拔的人,算得上壞人的,主要也就是黃皓。

西諺雲,人最難的是認識自己。

但但恰恰就是這一點上,劉禅是做得最好的。

他知道自己不是秦皇漢武,也不是劉備諸葛亮,所以他老實,不折騰。

就算是他在後宮裏吃喝玩樂,也只是在宮裏,沒有折騰國家,沒有折騰老百姓。

劉備和諸葛亮留下的人他不去整,留下的制度和政策他不隨便改動,蕭規曹隨,老老實實在宮裏玩自己的,治國理政的事都交給蔣琬、費祎、董允、姜維。

按照傳統儒家的政治理想,天子垂拱而天下治,劉禅庶幾近之。

所以,劉禅從十六歲登基,到56歲國家滅亡,當了四十年皇帝。

中國曆史兩千多年,在位時間比他長的也就十幾個人。

在整個三國時期,沒有比他長的。

當然,如果算上當皇帝之前實際成爲一把手,孫權比他時間長一些。

所以有人說,如果劉禅在263年蜀國滅亡之前就駕崩,史書上高低得給他個比較高的評價。

因爲他待機時間太長,又趕上了亡國,成了亡國之君,所以成了扶不起的阿鬥。

孫權在位時間也長,但是晚年和兒子鬥,和大臣鬥,和元老二代鬥,天天折騰,不死不休,讓東吳再沒安甯過。

一直到孫皓繼位,東吳才勉強安定下來,但也是因爲孫皓殘暴嗜殺,誰不服就砍腦袋,動不動殺全家,才能安定下來。

等到孫皓折騰完,最後也到洛陽和劉禅一起當俘虜了。

最有意思的是,在晉武帝開國之後,立太子的時候,並沒有選擇其他人認爲更聰明的秦王柬,而選了傻乎乎的晉惠帝司馬衷。

是不是說明,晉武帝也覺得,劉禅其實比曹丕、曹睿、司馬師、司馬昭這些接班人強多了呢?起碼知道自己能力不行,就不折騰。

0 阅读:13
评论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