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連城和李達康風評翻轉,究竟是誰在翻雲覆雨?

蕭武彈史 2024-05-13 10:20:34

這兩天高亞麟火了,不過又翻過來了,因爲重要當事人小姑娘給了一波神助攻。

其實高亞麟不光是演員,也是制片人,投資人,神劇《人民的名義》當初就是他投資的。

以前一直有消息說,高亞麟當時是砸鍋賣鐵,把自己家房子都抵押了投資的這部劇,說明他的眼光還是很不錯的。

但這兩年劇中很多人的風評和第一次播放的時候不太一樣了。

比如李達康當時很火,很受觀衆喜歡,但是這兩年翻過來了,被認爲是只顧自己政績,不管下屬死活的酷吏。

還有當時本來作爲劇中反派角色的祁同偉,很多觀衆都是同情的,但是這兩年也翻車了,被認爲是他幹的壞事沒有在劇中表現出來。

還有陳岩石,當時是作爲劇中最爲正面的老革命老同志宣傳的,但是現在也是退而不休的反面典型了。

還有孫連城,劇中是懶政怠政的典型,現在也成了清廉又親民的好幹部的代表。

以我的觀察,這種風評翻轉其實主要是知乎上的一堆體制內基層公務員帶起來的。

只有從體制內公務員的角度看,才會有這種結論,從普通老百姓的角度看,是不會有這種結論的。

比如李達康,確實對下屬比較狠,但是他還是幹事的,只是有些時候做法比較簡單粗暴,不太考慮下屬。

其實從老百姓的角度看,這兩年見多了要忠誠有忠誠,要能力還是有忠誠的幹部,還是更願意要李達康這種人,雖然作風霸道,但是還是有所作爲,有所擔當的。

作爲李達康的原型的一些幹部,這些年來在原來的任職所在地的風評就慢慢好了很多,不少人甚至很懷念一些已經落馬的幹部。

還有孫連城,孫連城的風評能夠翻過來,是最能說明問題的,因爲他既不做事,也不擔責任,是典型的躺平式幹部。

從老百姓的角度看,孫連城這種人毫無意義,既然他在位置上主要就是搗糨糊,那和在那個位置上栓一條狗有什麽區別?

還有祁同偉,從老百姓的角度看,才會同情他,因爲他出身低微,爲了進步不得不折腰摧眉,前些年剛播出時對他的共鳴,更多的是反映了大家對階層固化的不滿。

也就是說,只有從老百姓的角度看,才會感受到普通人的上升越來越難,而且他最後還吞槍自盡了。

普通人從中看到的是自己向上的不容易,路被堵死了,而不是同情一個貪官汙吏。

只有從基層公務員的角度看,再這幾年的風氣之下,他這樣不做不錯,對上面糊弄,對下面搗糨糊的幹部才會成爲好幹部。

討厭李達康,祁同偉,陳岩石,甚至田國富,沙瑞金,卻把孫連城捧上神壇,恰恰可以說明這幾年體制內公務員的感受。

因爲劇中孫連城也說過,不是自己不想幹事,而是環境不允許。

前有落馬的區委書記丁義珍挖坑,後有市委書記李達康壓制,而且他上面也沒有靠山,進步無門,他什麽都幹不了,所以他選擇躺平,仰望星空,胸懷宇宙。

因爲這種對電視劇裏的人物的評價不是就事論事,而是在表達他們自己對體制內環境變化的感受。

但很奇怪的是,這種風評的轉變卻能逐漸變成主流,連很多普通人都開始對孫連城評價越來越高,對祁同偉也不同情了,對李達康也很反感了。

也是在這個意義上,對孫連城的強烈共情和同情才會讓大批基層公務員覺得,不是自己無能,他們只是選擇了明哲保身。

因爲面對大環境的變化,他們無能爲力,所以只能選擇躺平。他們不喜歡壞人,也不喜歡好人,他們只是聰明人,而且是體制內的明白人。

似乎大家都沒有想過,如果體制內的幹部都是孫連城這種不真心實意解決問題,只是對上糊弄,對下搗糨糊的聰明人,咱們這個國家,這個社會還能變得更好嗎?

0 阅读: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