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鑒科技朱力:在創新和成本之間,我們始終選擇創新

融資中國 2024-05-21 14:11:43

做人工智能的眼睛。

去年5月,北京軌道交通大興機場線正式上線刷掌乘車服務。通過刷掌即可完成乘車支付。

從指紋識別、人臉識別,再到最新的刷掌識別,生物識別技術越來越多地介入到日常生活中。而在這些應用的背後,隱藏在最深處的核心硬件是傳感器。在支付巨頭的帶動下,生物識別技術廣泛普及的背後,也帶動了一條條國産傳感器賽道的崛起。

大興機場線“刷掌支付”終端光學模組部分底層硬件研發和生産商,正是光鑒科技。這家成立于2018年的企業,在過去6年時間中已經在技術、産品、市場幾個方向發力,通過一系列核心技術打下的基礎,由零至N,正在快速邁入下一階段。

與此同時,伴隨3D視覺行業的逐漸成熟,技術的普及和成本下探,也讓更多企業擠入賽場。面對激烈的競爭,光鑒科技開始試水出海業務,尋求更大市場,並加速商業化的進程。光鑒科技創始人朱力對融中透露,2023年第四季度,公司已經實現盈利,“在2021年開始,光鑒科技每年都實現數倍的收入增長,預計今年仍然可以繼續保持快速的增長。”

值得一提的是,在光鑒科技的核心創始團隊,均來自清華大學電子工程系。如今,三位清華學霸,接力行業崛起之風,在這條被譽爲“人工智能的眼睛”的賽道上,越跑越快。

三位清華學霸

做出“人工智能的眼睛”

2015年,拿到博士學位的朱力選擇加入一家硅谷企業,繼續從事其研究的VCSEL和納米光子學相關工作。很快他發現,中國市場上,3D視覺相關産業鏈仍然非常薄弱,整個賽道還處在剛剛出發的懵懂階段。

彼時,雙創之風正如火如荼地在國內市場上演,朱力也萌生出了想要自主研發納米芯片和3D視覺技術的想法。

2018年,朱力拉來了自己兩位清華同窗,決定回國,加入創業的大軍中。“我和汪博是同一年級的同學,呂方璐比我們大一年級。後來,我們都去美國讀博士,汪博在斯坦福,而我和呂方璐在伯克利並且在同一實驗室,博士畢業後,我們三人都在硅谷工作過一段時間。2018年,我們都有了創業的想法,而且那是很好的融資窗口,于是大家就一起回國創辦了光鑒科技。”

有著良好的技術背景,光鑒科技剛一出發,就受到了風險投資機構的關注。在整個項目還停留在想法之時,就吸引了數百萬美元的融資,僅僅兩個月的時間,光鑒科技的估值翻了近三倍。

雖然行業借助人工智能的崛起而快速發展起來,但當時,3D視覺在當時還是一個新興行業。“2016年左右,這個圈子裏的人並不多,3D視覺主要聚焦在工業領域,服務于現代化的大型工廠、物流等場景。”朱力回憶,“隨著人工智能和消費電子行業發展,3D視覺的應用領域被進一步拓寬。尤其是在蘋果的iPhoneX首次推出消費級3D結構光相機以後,3D視覺行業得到快速發展,並逐漸應用在消費端。”

彼時,北京中關村的巨型廣告牌上,挂滿了有VR、AI字樣的超級海報。越來越多的行業與場景出現數字化和智能化的需求,促使3D感知技術的應用場景不斷擴展,智能手機、智能汽車、機器人等領域對3D感知技術的需求日益增加。

隨著技術的普及和成本的下降,越來越多的創業公司和中小企業擠入這一市場,在推動了3D視覺技術的快速叠代和應用模式創新的同時,也加速了行業的內卷和競爭。

通過幾年磨煉,光鑒科技沉澱了技術和産品,並由零至一,開始邁入成熟期。

0-1-N

實現全球唯一屏下3D結構光技術

去年5年,北京軌道交通大興機場線上線了由光鑒科技爲微信支付提供硬件支持的刷掌乘車服務,讓3D視覺産業再一次走到了舞台中心。

回溯過去幾年光鑒科技的成長,朱力將自身的發展分爲兩個階段。“在最開始的前兩三年時間,我們主要的精力都集中在做技術研發上,力求通過技術創新來獲得市場的先機。”

在這個階段中,光鑒科技將前沿的納米光子技術應用于3D視覺領域,圍繞光學傳感、智能感知、感知計算三大核心層面,開發出納米光子芯片、結構光系統、ToF系統、偏振成像系統、3D圖像處理算法、人機交互算法以及空間感知算法等一系列核心技術,構建光鑒科技堅實的技術儲備,也爲之後的産品落地打下了良好的基礎。

“我們實現了從0到1,也就是從團隊組織建設和初步商業化。”

而如今,有了標杆産品的光鑒科技,已經進入到場景拓展的新階段。目前,光鑒科技業務主要有智能終端、生物識別、機器人以及汽車四個方向,都已經有産品在不同程度地進入市場:

在生物識別方面,光鑒科技主要提供硬件支持。比如,其提供的刷掌識別采用掌紋和掌靜脈雙因子驗證方式,利用多維成像技術可以捕捉到更全面的手掌信息,光鑒科技的技術能有效減少手掌特征差異帶來的幹擾,通過AI算法識別,能實現精確的用戶身份與支付驗證,擁有非常高的安全性和隱私性;

在機器人方面,光鑒科技爲不同類型機器人提供視覺傳感功能。“我們的優勢是Nebula産品可以實現導航避障一體化,使其總體成本會更低,集中度會更高。”基于sToF技術,光鑒科技的解決方案有更高的精度。朱力介紹,Nebula系列産品能夠將機器人的導航與避障功能集中在一個傳感器中,集成了結構光和ToF兩大技術路線的優勢,使得機器人在性能和成本上實現了雙重突破。

在智能汽車的座艙場景方面,作爲Tier 1供應商,光鑒科技的解決方案是基于視覺感知的人車交互模式。“舉個例子,光鑒科技的智能座艙解決方案可以實現用戶與座艙功能模塊的空間交互,比如通過手勢去控制屏幕和車內各種各樣的功能模塊。再如,DMS和OMS功能可以通過對司機或者乘客的身高檢測,實現座椅的自動調整,還能通過視覺分析檢測遺留物品等問題。”

智能設備方面,光鑒科技是全球唯一能夠提供屏下3D結構光方案的公司。此前,光鑒科技和OPPO、中興合作分別推出了首款柔性OLED屏下3D概念手機和首款屏下3D智能手機,實現了全球唯一的屏下3D結構光技術。

“在新的階段中,我們實現了從1到n的過程,目前還在向n到10努力,也就是從小範圍商業成功發展成穩定成熟的商業基本盤,這也是我們現階段公司的核心目標。”

做視覺信息的鏈接者

從未來前景看,3D視覺感知技術的應用已經遍及各行各業,從機器人、智能設備、智能汽車、智能家居到金融、醫療、建築等多個領域都得到了廣泛的應用,3D視覺感知市場空間巨大。但另一方面行業競爭格局趨向多元化,競爭日益激烈。

爲了應對更強大競爭格局,光鑒科技開始進行“兩步走”:

第一、向內尋,深耕自身的技術能力和軟硬一體解決方案。

“光鑒科技想要解決的是智能互聯時代下的視覺感知問題,也就是做人工智能的眼睛。我們希望在應用場景上可以覆蓋泛物聯網的所有場景,包括汽車、手機、機器人、門鎖、支付等各種各樣的有智能化需求的設備中,幫助他們提供視覺感知能力。”朱力表示。

從成立起,光鑒科技的定位就是做視覺信息的連接者,通過視覺的方式幫助客戶的智能設備去連接到真實的物理場景中。從進程上看,光鑒科技通過提供完整的軟硬件一體解決方案,已經可以適配于各種智能設備中,這種能力在整個行業都是非常稀缺的。

通過這一方案,光鑒科技可以幫助下遊應用快速實現包括了光學和計算的全棧創新,推動創新技術迅速實現産業化應用。

一個典型的落地案例就是微信支付的生物識別支付。

“過去幾年,我們一直跟微信支付合作,並在2022年拿下了微信刷臉業務幾乎所有的市場份額。”朱力介紹,“2023年開始,刷掌産品逐漸推向全國。目前,在刷掌識別的市場中,2023年約百分之六七十的全球市場都是由光鑒科技來提供,我們已經成爲全球刷掌識別模塊的最大廠商。”

爲了更好地推進生物識別技術的進一步發展,光鑒科技的研發團隊仍在不斷精雕細琢。朱力介紹,目前,刷掌識別技術是第三代生物識別技術,相較于之前的指紋識別和刷臉識別,刷掌識別在技術上的准確性和安全性是可以滿足大範圍普及要求的,並且它的便捷程度與大衆的接受程度來講是更好的,它從科技和人文兩個角度都滿足了目前用戶的需求。

目前,微信刷掌支付設備已經被廣泛應用于交通、運動、校園、零售、餐飲、辦公、共享充電等多個領域,並成功落地在北京地鐵、711便利店、英東體育館、深圳大學等多個場景,不斷推動刷掌技術的普及和應用領域的擴展。

第二、向外走,探尋出海機會。

“當前,行業裏一個重要的問題就是內卷嚴重。我們從一開始在方向上並不是國産替代,而是用創新實現技術升級,這也是我們應對內卷的對策。我們不想做趨同者,而是在一條只有我們的賽道上做到最好,我們的刷臉、刷掌、機器人等多個産品裏面都有很多獨創的技術才能實現,所以我們的目標就是用最創新、最高效的技術去解決視覺感知的問題。”朱力表示。

爲了找到更多機會,光鑒科技不僅在技術創新上應對行業中的內卷的同時,也開始將技術帶向全球。

“我們想要解決的是一個世界性的難題,光鑒科技的技術和産品放在全球市場上來看依然有足夠的競爭力。在海外業務拓展的過程中,我們的産品也看到了海外有巨大市場需求。所以,光鑒科技在穩步推進國內存量業務的同時,在積極去海外實現中國創造的商業化。”

在深耕技術和不斷擴大市場之余,光鑒科技已于去年第四季度實現盈利,朱力透露,“在2021年開始,光鑒科技每年都實現數倍的收入增長,預計今年仍然可以繼續保持快速的增長。”

回顧過去幾年行業環境的變化,不同于光鑒科技剛出發時,投資人因“AI”熱而一股腦湧入AI資本市場不同,現階段3D視覺領域的投資人,更加看重産品的實用性。“應用”“落地”“商業化程度”,這才是投資人關心的真正問題。

通過不斷落地的案例,光鑒科技在商業化方面提交了一份優秀的成績單。在這一背景下,去年12月,光鑒科技成功完成了2億元人民幣的B輪融資,由中金資本、一村淞靈、重慶科興等多家投資方共同參與。

在更多資金的支持下,光鑒科技也將進一步加速了在技術創新和市場拓展的步伐。“光鑒科技一直以創新的方法去提升效率,在創新和成本之間,我們選擇往創新方向走,這更符合我們團隊的核心競爭力。”

0 阅读:6

融資中國

簡介:股權投資與産業投資媒體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