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己L6來了,直接對標小米SU7,是否合適值得商榷

駕日遊記 2024-04-16 00:11:05

現在的汽車新品發布會或者技術品牌發布會,不超越一下對手好像就缺少點什麽。智己L6在小米SU7之後發布,基本實現對小米SU7的全面超越,但價格還是20來萬,而智己由于小米SU7的某項技術標錯,相互對戰也是好不熱鬧,最後以智己3次道歉收場,但雙方都賺足了眼球,品牌認知在行業內可以說是效果拉滿。

原來的新品一般不會直接說競爭對手名字,而是用某某或者XX代替,大家彼此心照不宣,默契度十足。

現在的發布會也是越來越直截了當,也許小米汽車發布會開了先河。智己L6的上市,在這一點上學的像模像樣,並且直接對標的就是小米SU7,小米SU7還沒有正式開賣,直接上了對手發布會的頭條,是不是聽起來都覺得不可思議。

那今天就來說說,智己L6選小米SU7作爲對標競品是否合適,而筆者認爲值得商榷。你指望一個進入汽車行業的後來者,實現對新能源汽車技術的全面突破,顯然是不現實的。

首先,小米SU7還沒有接受市場和消費者的檢驗,就一定會成爲爆品嗎?因爲汽車是一個速度+安全+可靠性都需要均衡性的消費品,批量的汽車産品在10萬-20萬公裏,能否經受住消費者的考驗,只能讓時間來回答這個問題。

其次,汽車作爲耐用消費品,生産也許容易,但汽車的消費價值鏈太長,也許車賣出才是考驗的剛剛開始。售後服務,充電服務是一項長期的工程,並且需要長期的資金投入和售後人才的培養,小米SU7做好准備了嗎?理想與現實之間會有巨大的差距。

最後也是最重要的,小米SU7的技術就一定是新能源汽車行業裏面,技術最領先的嗎?筆者回答不了。但發布會上的數據都是選擇性的,比例強那麽一點點,我就要說出來,比如說最高速度165Km/h,與最高速度160Km/h相比,開起來的體驗會有差別嗎,動力上會有本質的不同嗎,我認爲這個差距在本質上看是無關緊要的,但在發布會上可以炫耀一下,就是比你高那麽一點點。核心的技術還在于三電系統和智駕系統。小米SU7的三電系統,是站在中國新能源三電系統先進技術的肩膀上,結合小米SU7定位開發出來的,我相信至少不落後,要說領先很多這要靠市場來檢驗。小米智駕用的是澎湃OS系統,要問穩定性和流暢度怎麽樣,我不知道,也許比安卓和華爲鴻蒙更好。至于無人駕駛的水平,整個市場的水平就在那裏,這是涉及安全的重要課題,不經過充分的認證,誰也不敢、也不能匆匆批量裝用,所以可以認爲中國車企無人駕駛,有領先者,但還沒有到絕對領先的程度。

所以筆者認爲上汽智己L6,將小米SU7列爲直接第一競爭對手,不一定合適,但小米SU7熱度高,從流量的角度上看是成功的。

其實智己L6有自己的一些技術上的優勢。 比如智己L6Max的“第一代光年固態電池”容量133kWh,提供超過1000km的續航(CLTC工況),並且峰值充電功率可達400kW,12分鍾補能400km,是准900V超快充固態電池體系。 關于動力電機,其中單電機版本最大功率爲216kW,雙電機版最大功率爲579kW,零百加速只需2.74秒。 在智駕方面,智己L6全系配備車頂激光雷達,英偉達Orin X輔助駕駛芯片也將足以支持它具備城市NOA的能力。

另外智己L6將搭載第一代VMC(Vehicle Motion Control)靈蜥數字智慧底盤技術,空懸、電磁懸挂、後輪轉向都是標配,這套系統可以將徹底重構整車運動模型,使駕控、舒適、安全的階躍式提升,實現整車六自由度數字化管理,帶來更好的操控舒適性,並且能夠實現低速狀態下前輪與後輪同向轉向的“蟹行模式”,更方便更安全倒車、出庫等。

這些技術的應用足以說明智己L6的優秀,智己要有足夠自信。因此沒有必要去和小米SU7做對比。而馬斯克對競爭對手全面超越特斯拉技術的也不認同,認爲競爭對手在技術上僅僅超越特斯拉是有局限性的,就是一個數字遊戲罷了,沒有質的突破,而馬斯特認知真正的技術突破,是要做物理極限的突破。這值得中國車企深思,如何堅持十年、二十年甚至上百年的投入,實現對現有技術的不斷突破和超越,這樣中國的汽車才有光明的未來。

0 阅读:2

駕日遊記

簡介:🚘愛車懂車玩車🛻自駕評測 與車爲友📮分享汽車新鮮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