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今新能源這麽火,爲什麽B級車依然是合資燃油車的主場?

DIOS車評 2024-05-09 10:31:02

如今的新車,基本上大多被新能源汽車所占據了,而15-20萬的B級車市場卻成爲了一個例外。諸如大衆的帕薩特/邁騰雙雄、本田雅閣、豐田凱美瑞等合資的傳統燃油車,依然頑強地堅守著自己的陣地。譬如在最近的北京車展上,換代的全新邁騰,哪怕依然是一款不折不扣的油車,依然博得了不少人的關注。或許很多人會納悶,都2024年了,面對國産車的新能源大潮的沖擊,居然還有沒法撼動的細分市場?

更神奇的是,如果你翻開B級車市場的銷量榜單,你會發現,占據前列的,要不就是德系三劍客“34C”,要不依然是雅閣、凱美瑞、大衆雙雄這樣的合資老將。像Model 3這樣的新能源車,以及紅旗H5這樣的國産B級車,只能算是個少數派。爲什麽合資的B級車會如此堅挺呢?

其實在我們看來,這和20萬價位的轎車市場特點有一定的關系。我們可以發現,在這個價位活躍的車型,基本上都會具有以下幾個特點:都是來自于占據頭部地位的傳統大品牌、都是主打行政轎車市場。很多在這個價位買轎車的消費者,買車的用途並不單純只是爲了家用,還肩負著一定的商務接待的使命。

這類車型的需求,相比起科技化、功能豐富、體驗優秀的家用化訴求,會有很大的差異,主要集中在以下幾點:

品牌知名度高、形象好,能撐得起場面 使用和保養省心、用車成本低 車型的市場認可度高,保值率較高,便于將來抵押或者轉售

目前市面上絕大部分的自主品牌的車型,尤其是新能源車型,在20萬左右的價位,更多地是以性能體驗、或者智能化水平等帶有科技屬性的賣點爲主的純電車型,插混轎車幾乎是鳳毛麟角,而且大多數都是近幾年來湧現的新車,其中不乏全新建立的品牌,缺乏長時間的市場口碑沉積。

而這個級別裏的幾個例外,分別來自于以下幾個陣營:

特斯拉Model 3:純電動車的頭部品牌,國內最早的爆款家用新能源車,但是如今已經被自家的SUVModel Y瓜分了不少銷量

紅旗H5:爲數不多的在燃油車領域有著獨特的市場地位的自主品牌,而且走的是性價比路線,價格門檻不超過15萬

比亞迪的漢DM-i/EV,海豹DM-i:目前自主品牌的領頭羊,價格和銷量表現也比紅旗H5要堅挺太多,但是它們都已經屬于越級的中大型車了,而且目前這樣的成績也只有比亞迪一家能做到。

所以從目前來看,這些傳統B級車,依然能夠憑借自身的積累維持很長一段時間內的市場地位。

但是,這樣的市場現狀,其實並不是一成不變的。首先,傳統合資品牌其實很難繼續維持高枕無憂的姿態。如今的大衆雙雄、豐田凱美瑞等車型,都在急于提升自己的座艙智能化水平;而本田雅閣則不惜通過犧牲尾廂空間,也要將原本的油混車型改爲插混。這恰巧說明了,合資品牌也已經看到了電動化和智能化的大勢所趨是不可逆轉的,而且也在積極尋求補上自己的短板,這也預示著他們自身也感受到了一定程度的危機。

而且像漢EV/DM-i和海豹DM-i這樣的車型,如今已經做到了月銷量近萬甚至破萬的水平。它們憑借著自身沉穩大氣的設計、出色的豪華感和兼顧動力和節油的出色體驗,對合資B級轎車的市場帶來了很大的沖擊。那麽自主品牌能不能再有機會,誕生像比亞迪漢這樣的“奇迹”呢?

很顯然,我們認爲這並不是不能做到的。至少在曆史上,諸如吉利博瑞這樣的國産優秀車型,就曾經短暫地做到過在行政大轎車的市場中熱銷的成績。

只是,未來自主品牌想重新回歸行政級轎車市場,短期之內還是比較困難的,這不但需要優秀的産品力,更需要長久時間累積下來的品牌形象的建立,和消費者的信任。大家又是怎麽看待這個問題的呢?歡迎積極留言。

0 阅读:9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