雷軍的直播,車企學不會

螺旋實驗室 2024-04-19 22:40:12

作者丨無情

編輯丨堅果

封面來源丨Unsplash

兩個小時的直播,讓衆多車圈同行又狠狠地羨慕了一把雷軍。

4月18日下午,雷軍在抖音進行了一場個人直播,根據相關數據顯示,雷軍本場直播最高同時有101萬+人在線,總點贊數逼近2億,一場直播漲粉超過83萬,直播期間更是穩居熱榜排名TOP 1。

如此驚人的傳播數據,對于其他品牌來說,這可能是砸錢都無法企及的高度,而對于雷軍來說,這似乎已經是家常便飯。

從小米SU7上市預熱以來,一個多月的時間,雷軍個人賬號在抖音漲粉已經接近500萬,這一數據不僅放眼科技行業難有人企及,即使在網紅圈裏也得是好幾年才能見到一回。

雷軍和小米SU7的超高熱度,也帶動了其他車圈掌門人的直播熱情,進入到4月份以來,已經先後有李斌、魏建軍、李彥宏、尹同躍等多位行業大佬親自下場直播。

奇瑞汽車董事長尹同躍甚至還在直播時笑稱:“向余承東學習,向雷軍學習,逼得我60多歲老漢都出來直播”。

不過在看完了雷軍自己的直播過後,可能很多車企老板們都會感慨,雷軍的“流量聖體”,恐怕還真的沒人能學得來。

1

“不要和雷軍比營銷”

2013年,在一檔創業類的電視節目中,作爲嘉賓助陣的劉強東說出了一句著名的話:“不要和雷軍比營銷,我們比不過他,能把小米手機賣出去幾百億的,那絕對不是一般人”。

如今十多年的時間過去,劉強東的這番經典論斷,依舊適用于每一個想和雷軍在營銷上掰掰手腕的車圈同行。

雖然總有頭鐵的後輩想去碰一碰雷神的鐵王座,但無一例外的都沒能掀起風浪。

滑鐵盧的案例就在眼前,智己汽車趕在小米SU7之後發布新車智己L6,從預熱開始便頻頻碰瓷小米汽車的熱度,但最終卻畫虎不成反類犬,不僅沒能提升品牌知名度,反而把背後的上汽也給拖下了水。

在智己L6的發布會上,智己汽車CEO劉濤本想把“雷氏對比法”活學活用,沒想到卻標錯了小米汽車的參數,直接惹得對方連發三條問責微博,自己品牌還得灰溜溜的公開致歉。

而在品牌故事上,智己也想走一下煽情路線,多講一些造車背後的故事,結果卻用力過猛,直接引發網友衆怒,“每賣出一輛智己汽車,就會有一個年幼的孩童成爲留守兒童”的段子甚至一度成爲網絡熱梗。

發布會以這樣的形式出圈,這或許是智己沒想到的,而在普天的負面輿情襲來時,智己的決策層或許應該後悔。早知如此,當初還不如就老老實實講講自己的研發實力和大廠背景。

相比較之下,極氪汽車似乎就清醒的多,雖然旗下的兩款主力車型極氪001和極氪007都和小米SU7有著直接競爭關系,甚至被網友稱作小米SU7的最強對手,但極氪似乎就並不打算在營銷方面與小米短兵相接。

早在小米SU7還未發布之前,極氪副總裁林金文就在接受采訪時表示“小米的營銷是我們需要向他們學習的,但我們的技術和産品定義能力,是他們需要向我們學習的。”

而從市場反應上也能夠看出,極氪主打産品技術路線的策略也確實贏得了差異化的競爭優勢。根據易車網發布的數據顯示,最近一周的銷量排行中,極氪旗下的極氪001成爲了碩果僅存的還能夠緊咬住小米SU7的車型。

2

雷軍已是時代的雷軍

盡管車企老板們都想跟隨雷軍的步伐,乘一乘社交媒體營銷的東風,但一個必須承認的事實是,雷軍這樣的超級企業家IP,近幾年內可能都無法複制,甚至都難以接近。

作爲從4G手機時代就活躍在社交媒體上的網紅企業家,雷軍個人對于網絡營銷的理解不能說是臻入化境,最起碼也是入木三分,雖然表面上做出的營銷手段看不出有獨到之處,但放在小米身上,偏偏就能有極爲出彩的傳播效果。

這一點同樣也體現在小米配套的團隊配置上,前端看到的可能只有雷軍一個人的演講,但背後的團隊可能已經做出很多次的公關推演。

這或許也是小米在網絡營銷上很少翻車的根本原因,首先是老板懂傳播,也懂用戶和公共情緒,其次就是團隊有豐富的操盤經驗,能夠最大程度的降低風險。

但對于其他車企來說,顯然很少能有這樣的團隊基因,尤其是一些天生驕傲的傳統車企,以爲窺見了流量密碼,但一旦照貓畫虎,結果就是倒出洋相。

而站在整個大環境來看,群衆需要一個新的時代偶像,雷軍以“十年寒窗打敗三代從商”的爽文背景,從金山起步到造車終章的創業經曆,做手機時期積累的龐大米粉群體,都已經讓其和當年的馬雲一樣,漸漸活成時代的雷軍。

雖然站在時代的潮頭看似風光,但同樣危機無限,雷軍可能沒有這樣的本意,但時代又偏偏選中了他。

小米SU7上市後的火爆場面,已經遠遠不止于車圈以內,甚至于很多原本不關心新能源車的用戶,也對于小米SU7産生了濃厚的興趣。

正如雷軍的影響力已經不僅是一個車企負責人一樣,小米SU7也不僅僅是一台電車,而成爲了一個符號,甚至是一種社交貨幣。

而在這種情況下,同級別的競爭對手還想通過營銷的方式與小米對標,那麽無疑會被當做東施效鼙的車圈翻版。

尤其一些車企,本身就缺乏雷軍這樣超強個人IP的流量加持,再去投入資金和精力做網絡推廣,那麽顯然就是在浪費資源,即使蹭到一點熱度,可能對于銷量的幫助也十分有限。

3

車企的流量焦慮

國內的新能源車産業發展至今,已經進入到了極爲慘烈的淘汰賽階段,有不止一家車企創始人預測,未來的新能源車市場,只會活下來不到10個品牌,甚至可能只有3-5家。

面對如此激烈的競爭形勢,技術研發上的投入雖然重要,但畢竟是長坡厚雪,需要長時間的積澱才能夠看到回報。

相比較之下,營銷上的成功則能夠更快地反映在銷量之上,爲産品贏得更多的市場空間。

在雷軍殺入車圈之前,李想則是車企們更早學習的榜樣,長城汽車總裁穆峰曾將理想稱作“微博之王”,並奉其爲社交平台營銷方面的典範。

也正是在李想的帶動下,多家新能源車企掌門人紛紛開通微博,通過社交平台來增進與用戶之間的溝通。

但是和雷軍一樣,李想能夠在微博如魚得水,頻頻爲理想汽車制造熱搜贏得關注,背後也離不開其個人能力和資源的加持。

李想曾經是汽車之家和泡泡網兩大平台媒體的創始人,多年的內容創業經曆,使得其對于內容和傳播都更加敏感,也更能夠洞察社交網絡的本質。

而如今很多的車圈KOL,早年間都是在汽車之家起步,甚至本身就曾是汽車之家的員工,這樣一層特殊的關系,也使得理想汽車在需要網絡熱度的時候能夠“一呼百應”。

從李想到雷軍,從微博到抖音,車企們學習的對于在變,但是不變的仍然是對于流量的焦慮。

不過這其中也有例外,比如長城董事長魏建軍,他的策略是頻頻和雷軍在線上線下互動,兩人的同框還被網友們戲稱爲“兩軍會晤”。

在雷軍抖音直播期間,魏建軍也與其連麥直播,結果取得的效果也立竿見影,在連麥之前,魏建軍的抖音粉絲僅爲2000左右,而在連麥結束之後,已經飙漲到了10萬。

魏建軍和雷軍的頻頻唱和,表面上看像是傳統車企老板放下身段向新勢力看齊,但實質上卻是長城有著自己的産品護城河,雷軍也在直播時親口表示,小米以後不會做越野車型,因爲長城已經做的足夠出色了。

對于其他車企來說,長城和魏建軍的例子或許也能夠帶來一些啓示,營銷上的出彩固然能夠爲品牌帶來增量,但産品上的差異化和細分領域的優勢,或許才是不必爲流量焦慮的底氣

0 阅读:70
评论列表
  • 2024-04-21 08:54

    宣傳太猛了,往回圓一圓!

  • 2024-04-21 20:57

    營銷越無下限産品越垃圾,所以我永遠不會買小米的任何産品

螺旋實驗室

簡介:公衆情緒的瞭望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