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瞬間”見偉人風采

傳媒內參 2024-05-08 09:58:59

北京廣播電視台在陳晉、毛新宇等著名黨史、軍史專家的指導下,推出了精心制作的微紀錄片《人民的領袖——毛澤東的130個瞬間》,讓人們在“瞬間”中見到了偉人的情懷、偉人的智慧、偉人的膽略、偉人的堅毅,見到了偉人對中國共産黨、中華民族和中國人民的傑出貢獻,見到了一代偉人毛澤東的人民領袖風采。

來源:傳媒內參—廣電頭條

作者:中央黨校原副校長 李君如

130周年,130個瞬間。爲紀念毛澤東同志誕辰130周年,北京廣播電視台在陳晉、毛新宇等著名黨史、軍史專家的指導下,推出了精心制作的微紀錄片《人民的領袖——毛澤東的130個瞬間》,讓人們在“瞬間”中見到了偉人的情懷、偉人的智慧、偉人的膽略、偉人的堅毅,見到了偉人對中國共産黨、中華民族和中國人民的傑出貢獻,見到了一代偉人毛澤東的人民領袖風采。

見“微”知“著”,是這部微紀錄片的一大鮮明特點。

“見微知著”一語,出自蘇洵的《辨奸論》,說的是在事物萌芽狀態就能夠看到其發展趨勢,即所謂“事有必至,理有固然,惟天下之靜者爲能見微而知著。”我們這裏講的“微”,是“微紀錄片”之“微”,是“曆史瞬間”之“微”;這裏講的“著”,則是這部微紀錄片記載的毛澤東創造奇迹的恢弘曆史之“著”。

通過毛澤東130個“瞬間”,來紀念毛澤東同志誕辰130周年,這個創意確實非常別致、非常藝術。曆史是客觀事物的時間存在方式,而時間是由一個個“瞬間”組成和聯結起來的。

在《人民的領袖——毛澤東的130個瞬間》中,幾乎每一集都有曆史瞬間發生的時間線、毛澤東的年齡線,記錄了毛澤東創造奇迹的曆史時刻,而所有這些曆史時刻留在人們腦海裏的就是一部毛澤東領導的中國共産黨的恢弘曆史,就是毛澤東領導的中國革命和建設的恢弘曆史,就是毛澤東領導的中華民族偉大複興的恢弘曆史。

真實呈現,是這部微紀錄片的又一鮮明特點。

紀錄片最大的優勢,也是最吸引人眼球的特點,就是:真實性。它可以讓人們回眸曆史事件的真實性,了解曆史事件發生的客觀原因、複雜過程及其結果和影響。人們喜歡看北京電視台的“檔案”欄目,就在于這一欄目可以讓人們了解很想了解而自己又沒有經曆過或不那麽了解的真實曆史。

《人民的領袖——毛澤東的130個瞬間》的可貴之處,就在于大多數“瞬間”是由攝影的瞬間留下的照片、新聞紀錄片或有毛澤東筆墨留下的文獻來呈現的。這是曆史的瞬間,是真實的瞬間。尤其是有的“瞬間”是許多人平時看不到的照片,比如第55集《自己動手》呈現的毛澤東在延安手揮镢頭開荒種地的照片,就非常珍貴。這集微紀錄片中還結合大生産運動中,朱德開墾菜地、任弼時獲紡線比賽第一名、周恩來被評爲紡線能手等動人事迹,展現了以毛澤東的爲代表的中國共産黨人與人民群衆同甘共苦、艱苦奮鬥的優良傳統,展現了毛澤東的“人民領袖”風采。

讓人欣喜的是,微紀錄片還“爆料”毛澤東的紡線技術不能令人滿意、紡出的線粗細不勻這樣的細節,而不因爲他是領袖就不講他的“另一面”故事,這種真實性更增強了這部微紀錄片的可看性和權威性。

出其不意,也是這部微紀錄片的一大鮮明特點。

毛澤東是中國人民敬仰的偉大領袖,他的豐功偉績家喻戶曉,要拍攝好關于毛澤東的影視片有許多難度,更不要說微紀錄片這樣的短片了。

我們欣喜地注意到,編導們爲了拍好《人民的領袖——毛澤東的130個瞬間》,在收集資料、講好故事上下足了功夫,在短短五六分鍾的短片中常常可以看到一些出其不意的或讓人耳目一新的故事情節,讓人獲得“想不到”的效果。

比如我們大家都知道毛澤東是“不摸槍”的大軍事家,他領導人民軍隊打了一個又一個大勝仗,但身上從來不帶槍。這部微紀錄片的第22集《榮譽之戰》,講的是毛澤東、朱德帶領紅四軍下井岡山開辟贛南、閩西根據地,怎麽打贏了被陳毅稱爲“紅軍成立以來最有榮譽之戰”的大柏地伏擊戰。這是紅四軍下井岡山後的第一個大勝仗,意義十分重大。

編導們在講大柏地伏擊戰的故事時,特地講了毛澤東在戰鬥中“拿槍沖鋒”這一鮮爲人知的情節,收到了出其不意的良好效果。同時講了大柏地原本不是革命根據地,群衆對紅軍不了解,在打仗時都跑進山裏去了,毛澤東、朱德批准各部可以動用群衆家裏的糧食等,並留下借條,出布告,說明日後償還。後來部隊二進大柏地時,毛澤東命令軍需處按借條向老百姓賠還現洋,只能多給,不能少付。這樣的決策,這樣的軍隊,必定會得到群衆的擁護。這樣的故事,這樣的情節,也必定會引起今天的觀衆無窮無盡的遐想和感懷,讓人們看到“人民領袖”是有人民性的偉大領袖。

思想深刻,更是這部微紀錄片的一大鮮明特點。

思想,是包括紀錄片在內的所有影視作品的靈魂。對于紀錄片來講,真實性是優勢,但只有真實性而沒有思想性的紀錄片也沒有生命力,惟有具有思想性的紀錄片才是優質的有生命力的紀錄片。

在《人民的領袖——毛澤東的130個瞬間》中,幾乎每一集都留下了可以讓人們細細回味和長長思考的的深刻思想。比如在第78集《西苑閱兵》中,講到毛澤東和大家合影時常常站在後排或邊上,毛澤東在西苑閱兵後同各民主黨派領導人和無黨派民主人士合影的“瞬間”,也留下了一幅珍貴的照片。在攝影師按下照相機快門的一瞬間,只見照片中的毛澤東一手拉住黃炎培、一手去攥人群中的郭沫若,讓他們到前排合影,表現了偉大領袖的謙遜品格。而讓人意料之外的是,這個故事的後半段則是大家把毛澤東推到前排C位合影。一句解說詞“衆人這一推,可謂曆史的一推”,一下子就畫龍點睛式地點出了“人民領袖”這一思想主題。

簡潔凝練,也可以說是這部微紀錄片的一大鮮明特點。

在今天的網信時代,微博、微信、短視頻異軍突起。短視頻以短見長,深受廣大觀衆喜愛。微紀錄片《人民的領袖——毛澤東的130個瞬間》采用了短視頻的表現形式,用“短”而不空、“微”而有實的語言和史料,發揮微紀錄片以短見長、以“微”見長的特點,向人們講述了毛澤東一個又一個動人的故事。

比如第39集《對話斯諾》,不僅以斯諾的眼光來寫他認識的毛澤東和中國共産黨,並以他爲毛澤東拍照片的“瞬間”爲切入點,講了毛澤東照片中戴的紅軍八角帽是哪裏來的這一已經廣爲流傳的故事,而且以毛澤東身邊工作人員的回憶爲依據,講了毛澤東送走斯諾後的故事。毛澤東在院子問身邊的工作人員:“你知道美國在什麽地方?”當工作人員回答說“不知道”後,毛澤東指著腳下說:“他們在地球的另一邊嘛!那裏的人對我們紅軍也感興趣呢!”這部微紀錄片常常用這樣簡潔凝練而又形象生動的話語,來展現毛澤東的世界眼光和他在世界的影響,來展現毛澤東對革命的必勝信念和對人民的深厚情懷。

今年年初,黨中央印發了《黨史學習教育工作條例》,推進黨史學習教育常態化長效化。這個《條例》第二十三條提出,要用好圖書、報刊、廣播、電影、電視等傳播媒介,用好文學、影視、音樂、戲劇、美術等藝術形式,充分發揮文獻檔案、紅色書信、革命詩詞等教育價值,鼓勵各地利用公共空間開展黨史學習教育。還提出,要用好互聯網技術和新媒體手段,通過黨史網站(頻道)、網上紀念館以及微博、微信、短視頻、移動客戶端等網絡平台,打造黨史融媒體作品,增強黨史學習教育吸引力感染力。

應該講,北京廣播電視台精心制作的《人民的領袖——毛澤東的130個瞬間》,就是這樣具有“吸引力感染力”的黨史學習教育作品,從開播以來已經獲得觀衆的連連好評。我們相信,這部微紀錄片可以也必將在黨史學習教育常態化長效化過程中,繼續發揮作用,發揮更大的作用。

0 阅读:15

傳媒內參

簡介:速遞行業信息,對接行業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