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65年,毛主席勸蔣介石回大陸,老蔣提出六個要求,毛主席:同意

二狗觀百年 2024-04-24 09:51:49
引言

1949年,蔣介石看自己的軍隊已經是回天乏術,沒有一絲勝利的可能,就有了逃往台灣的想法。

同年的12月10日,蔣介石看著解放軍的步伐離自己越來越近,而自己的軍隊是越來越少,決定就在今天乘坐飛機逃往台灣。

看著自己生活多年的地方,蔣介石找來了一個瓶子,裝上了一把土,說道:“不知道還有機會回來嗎?”

踏上飛往台灣的飛機後,看著逐漸看不清的大陸,蔣介石歎了一口氣,轉過頭去。

在到了台灣後,蔣介石通過報紙得知了大陸已經全面解放的消息,感慨的說道:“我的這個老對手還是厲害呀。”

在解放軍統一大陸後,之前在蔣介石時期留下的問題也逐漸被解決了,在內部問題解決後,毛主席就想要解決台灣的問題。

而在新中國成立後,毛主席也一直積極調解兩岸人民關系,多次表示可以和平的解放台灣。周總理也在曾經說道:“國共已經合作過很多次了,我相信這次也可以合作。”

對蔣介石釋放了極大的善意,而曾經確實有幾個機會可以和平的統一兩岸,那這幾次機會爲什麽沒有成功呢?

只有一個中國

在蔣介石到了台灣後,就積極聯系美國,想要借助美國的力量來與大陸對抗,而美國也不希望我國再次崛起,就大力扶持蔣介石,試圖讓我國一直陷入到戰爭的泥潭當中。

不僅如此,美國還試圖通過韓國來牽制住我國的軍事力量,面對著內憂外患之下,毛主席也是強硬的說道:“他們想打那就打。”

而沒過幾年,美國發現根本打不過我軍,反而自己先被牽制住了,

朝鮮戰爭就這樣以我軍的勝利而結束,但美國還不死心,就找到了蔣介石,想要分裂中國。

蔣介石在聽到美國的想法後,堅決的反對,嚴肅的說道:“世界上就只能有一個中國。”

哪怕當時蔣介石的軍隊十分的依賴美國的武器裝備,但蔣介石也沒有低頭,面對國家主權的時候蔣介石是毫不讓步。

美國看蔣介石根本不會聽自己的,就想要從軍隊下手,就提出建議,讓美國的軍官來管理國軍的部隊。

蔣介石知道如果自己把軍權給出去,那自己就成了一個傀儡,

所以就一直含糊,沒有給美國答複。

隨著金門炮戰的開始,美國看蔣介石在打了這麽長時間沒有任何進展時,就提議放棄金門和馬祖直接與大陸隔海而治。

但如果按照美國的說法做,那兩岸就徹底的斷開聯系了。

蔣介石也十分清楚,如果自己真的放棄這兩座島嶼,那就真的和大陸斷開了聯系,就表現出十分堅決的態度,說道:“我是不會放棄一個島嶼的,除非被占領。”

而大陸也默契的沒有進攻這些島嶼,而是在一些沒有人的空地上炮擊,蔣介石也知道大陸的意思,就這樣雙方默契的糊弄美國。

但是美國也看出了問題,就想要扶持台灣的“台獨”分子,讓他們代替蔣介石。

蔣介石在感受到美國的態度後,就喊話:“這是中國自己的事情,不需要其它人插手。”

對內蔣介石也是十分的強硬,在開會的時候就說道:“誰要是有分裂的想法,就想想自己有幾個腦袋。”

同時毛主席和周總理也對美國放出話,如果美國介入中國的領海,就直接炮擊,絕不留情。

而且毛主席還大度的發出友善的消息,毛主席表示如果台灣不與美國聯系,那四島就歸蔣介石來管理。

而蔣介石也十分的配合毛主席,也不進攻大陸,就在金門旁邊炮擊,

就這樣美國只能看著兩岸演戲,哪怕自己知道也只能幹瞪眼。

爲了能給這個戲演好,甚至出現解放軍給對面送炮彈的事情,就這樣在國共兩黨的默契下,美國想要分裂的計謀破滅了。

蔣介石回大陸

隨著時間的發展,蔣介石也越來越想要回到大陸,很多次就自己坐在窗台看著大陸的方向,癡癡的凝望。

還多次對自己的兒子說:“只要有一絲可以回到大陸的機會,就不要放過。”

而且在蔣介石去世的時間,就留下了遺願,就是想讓自己可以葬在蔣家的祖墳,可見蔣介石還是十分想要回到大陸的。

我們也從一些渠道得知了這個事情,就想要用蔣介石思念家鄉來入手,讓兩岸和平解放。

這時一個問題就出來了,那就是讓誰與蔣介石聯系呢?

而在香港的曹聚仁就是一個很好的人選,之所以選擇他,是因爲他不僅與陳毅元帥的關系非常好,還和蔣經國是好友,這樣的身份就很好可以當一個橋梁的身份。

沒過多久周總理就向曹聚仁發出了邀請,歡迎他來北京,在曹聚仁到達的時間,

周總理就明確說道:“我們並不是招降蔣介石,而是想要達成第三次的國共合作。”

之後毛主席也接見了曹聚仁,並肯定了之前蔣介石在大陸時做出的貢獻,

還表示之前兩人就可以握手言和,現在也可以。

在曹聚仁回去後,就很快把毛主席的意思傳達給了蔣介石,而傳回來的消息卻十分的奇怪,那就是讓他幫忙看看蔣家的祖墳還在嗎?

那爲什麽蔣介石要問這個問題呢?

原來在那個年代人們都十分的迷信,認爲後世子孫的強大是因爲祖宗的庇護,而蔣介石當年看自己軍隊節節敗退,就認爲這是因爲毛主席的祖墳有龍脈。

就派人把毛主席的祖墳給掘了,而在他退守台灣後,就十分的擔心毛主席會想自己一樣把蔣家的祖墳夷平。

而在曹聚仁把拍攝蔣家祖墳的照片發了過去,蔣介石驚訝的發現,毛主席並沒有像自己一樣,反而把蔣家的祖墳保護的很好,還讓人保護起來了。

但讓他不爽的就是,所有人都在說共産黨的好,而自己是國民黨的主席,這就讓他的自尊心受到了傷害。

還有一個問題就是,蔣介石擔心要是自己回去後,共産黨像他囚禁張學良將軍一樣,把他囚禁起來怎麽辦?

其實也不怪蔣介石自己想的多,畢竟人們都喜歡以己度人,而蔣介石就是一位疑心比較重的人,根本不相信其它人。

沒過幾年,一件事情就又一次刺激到他了,那就是身爲國民黨核心人物的李宗仁回到了大陸。

而大陸面對著李宗仁的回歸,表現的十分的大度,看著自己的這個老搭檔已經回去安詳晚年了,而自己還沒有回到家鄉。

就想要通過曹聚仁和毛主席談條件,只要可以滿足這些條件,自己就回大陸,不在台灣堅持了。

沒過多久,蔣介石就通過曹聚仁,把自己的意思傳遞到了毛主席的手中。

回歸的六條件

這個信件上面寫著,只要毛主席答應這六個條件,就願意配合大陸的工作。

第一個條件,就是要以國民黨主席的身份回到大陸,對于這個條件,毛主席認爲這些都不是什麽大事,只要可以和平解放台灣,可以適當的做出讓步。

不僅如此,毛主席還表示如果蔣介石真的回來,可以把廬山讓給他養老,要知道蔣介石是十分的鍾愛廬山,在大陸執政期間就在廬山住了十幾年的時間。

同時毛主席也有個條件,那就是蔣介石的舊部不能在浙江定居,

畢竟浙江是國民黨的老巢,要是他們回來在搞事情怎麽辦。

對于這個條件,蔣介石雖然不太滿意,但是畢竟自己現在勢弱,就還是答應下來了。

第二個條件就是,要讓自己兒子蔣經國繼續管理台灣,面對這個條件,毛主席也答應了,畢竟蔣家在台灣管理了多年,毫無疑問他們要比我黨人員更加熟悉台灣的狀況。

第三個條件,蔣介石表示在雙方談論好後,將不再接受美國的經濟援助,但是如果台灣出現經濟問題,北京要進行援助。

毛主席毫無疑問的答應了,畢竟不希望他國介入我國的政治。

第四個條件,就是將國軍整編爲四個師,面對這個條件,毛主席等人仔細討論過後,雖然有人認爲這個條件不能答應,但是爲了台灣的和平解放,就還是答應了。

第五個條件就是,要讓大陸的經濟和台灣的經濟分開,

讓廈門和金門作爲經濟的緩沖地區,毛主席認爲這是可行的,畢竟台灣的經濟和大陸的模式並不一樣。

要是貿然讓台灣,也完全遵循大陸的經濟模式,可能會出現經濟崩潰的情況。

第六個條件,就是蔣介石想要維持台灣人民和官員的待遇,只能提高不能降低,畢竟俗話說的好由儉入奢易,由奢入儉難。

毛主席也表示理解,可以接受。

而就在雙方都談好的這個時間,大陸的政治出現了問題,蔣介石也有了顧慮,就這樣一次和平解放台灣的機會就這樣錯過了。

而這一等就是十年的時間,直到1975年,蔣介石感覺自己的時日已經不多了,就向毛主席發出邀請,想讓毛主席造訪台灣。

但當時毛主席也已經病重,看著蔣介石送來的消息,毛主席十分的重視,讓鄧公代表自己去造訪台灣。

就在這個關鍵的時間一個噩耗發生了,那就是蔣介石去世了,毛主席在收到消息後,歎了口氣說道:“他也走了呀。”

毛主席並沒有因爲這個老對手去世而感到高興,反而知道隨著蔣介石逝去的還有一次和平解放台灣的機會。

而蔣介石到去世時也沒有完成自己的遺願,沒能回到在生前一直遠望的大陸。

結語

雖然蔣經國上台後依然支持一個中國的政策,但是對內部的掌控力已經嚴重下滑了,甚至已經被“台獨”分子滲透了。

1976年,我們偉大的毛主席和周總理都在這一年去世了,截止到毛主席和周總理去世的時間,依然沒能看到台灣的和平解放。

而隨著蔣介石和毛主席去世,台灣的事情也被擱置了,希望兩岸人民可以一起笑著說話的那天早點到來。

而在蔣經國去世後,台灣的格局也因爲蔣家的勢弱,變得撲朔迷離,不知期望的那天何時可以到來。

但是祖國統一是大勢所趨,堅決要維持一個中國的政策,雖然前幾次的談判都因爲各種原因破裂了,但是中國的國土一點都不能丟。

雖然這個過程可能有各種困難,但是在這個路上的終點,一定是14億人一個中國!

2 阅读:2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