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艦海試卻懸挂“日本國旗”,這是爲何?得知真相後恍然大悟

場記小任 2024-05-07 02:32:30

本文所有內容皆有官方可靠信息來源,具體資料贅述在文章結尾

文丨趣多多

編輯丨趣多多

前言

五一期間,我國“福建”號航母試航的盛況之下,一面看似與日本國旗相似的旗幟卻懸挂在航母上,這不禁引起了人們對于真相的好奇和疑問。

這一幕與之前我國首艘國産航母“山東艦”在試航時相似,讓人不禁思索其中的原因和內涵究竟是什麽。

爲什麽“福建”號航母在海試時會懸挂“日本國旗”?這旗幟懸挂的真正用意又是什麽?

福建艦“國旗”烏龍

就在不久前,全球矚目的焦點中國海軍的“福建”號航母,這艘被譽爲世界最強的常規動力航母,正式啓動了它的試航之旅。

東南網

這不僅是中國海軍的一大步,也是值得每一位國人爲之驕傲的喜事。

然而在歡慶的氛圍中,一些細心的網友發現了讓許多人感到困惑的現象:爲什麽“福建”號航母上似乎挂著兩面類似“日本國旗”的旗幟?

這一發現迅速在網絡上引發了廣泛的討論,甚至引來了一些不明真相者的誤解和無端指責,讓這件原本簡單的事情變得複雜起來。

其實這樣的誤會並不罕見。早在2017年,我國首艘完全自主研發的航空母艦“山東艦”下水,並在2019年正式服役時,其海試期間也因艦上懸挂的某面白底紅圓的旗幟與日本國旗相似,而引起過一陣熱議。

當時不少網友對這種做法表示不解,甚至有人爲此發聲質疑。

然而隨著官方的及時澄清,大家才明白這其實是一場大大的誤會。

真相是這樣的:看似“日本國旗”的旗幟其實並不是國旗,而是國際通用的海事信號旗。

這些信號旗在航海領域有著悠久的曆史和明確的用途,它們不是用來表達政治立場,而是作爲一種海上溝通的工具。

正如人民網河北在2019年的報道中所解釋的那樣,這些旗幟是海上特有的“語言”,用于船只之間傳遞基本信息和狀態。

人民網

在“福建”號航母的例子中,那面看似敏感的白底紅圓信號旗,實際上代表的是“18號船”。

由于“福建”號尚處在新服役初期,還沒有正式的舷號,因此在試航期間暫時使用“18號”作爲其身份標識,就如同車輛的臨時牌照一樣。

齊魯網

這一系列的信號旗組合起來,實際上是在告訴周圍的船只,“我是正在試航的第18號艦船”。

齊魯網也在後續的報道中,對這一現象進行了詳細的解釋,明確了這些旗幟的真實含義。

簡而言之,福建艦懸挂的所謂“日本國旗”完全是一場烏龍事件。

在航海的世界裏,信號旗如同一套密碼,幫助船只間無聲地溝通交流,而與政治立場毫無瓜葛。

國際航海信號旗

當我們細致觀察中國海軍“福建”號航空母艦上飄揚的六面旗幟時,不難發現它們的不同之處。

這些旗幟並非尋常的長方形設計,而是采用了規則的梯形樣式,且以橫向方式懸挂,這與我們平日裏見到的國家國旗形態大異其趣。

通常國旗之所以設計成長方形,主要是考慮到懸挂時的便捷性和風中飄揚的美觀度。

然而“福建”號上這些別具一格的旗幟其實有著專業術語——國際航海信號旗。

那一面看似與日本國旗有幾分相似的白底紅日旗,實際上屬于特殊設計的梯形旗類別,其單一職責是代表數字“1”。

雖然乍看之下容易引起誤會,但通過細致觀察不難發現,它們在尺寸設計、比例分配及紅日圖案的位置上均有顯著不同,區分二者實則頗爲直觀。

自從18世紀末期起,信號旗便在廣闊海域中擔當起了艦船間溝通往來的核心角色。

19世紀中葉,爲了強化海上通信的流暢性和統一標准,國際海事機構著手制定並普及了一套全球範圍適用的信號旗代碼體系,旨在規範航海溝通的模式。

自1857年至今,該系統經多次叠代,演變成如今豐富、高效的通信體系,包含40面旗幟,覆蓋海上可能遭遇的所有情境。

這些旗幟以圖案代替語言,包括三面代表旗、十面數字旗、26面字母旗和一面回應旗,跨越語言障礙進行交流。

以“福建”號爲例,艦左側的三面旗語意爲“正在試航”,右側則是“18號艦”,六旗合一,傳達出“18號艦正在進行試航”的清晰信息。

信號旗中不乏其他標志性旗幟,如黃藍相間的旗子警告“操縱困難,請遠離”,白底紅框菱形旗求援“我機械故障”,還有指示緊急情況如“立即停船”、“處于危險”、“需要醫療援助”等。

這些信號旗構成了海上直接而高效的溝通橋梁,確保在緊急情況下能迅速傳達信息,從而加速救援行動的展開。

或許有人會問,這些易混淆的信號旗能否調整或廢棄?

實際上,國際公認的信號旗體系猶如既定法則,不可隨意更動。

如同我們已習慣的電腦鍵盤布局,即便拼音無“ü”鍵,仍用“v”替代而不影響使用。

改變信號旗規則不僅是對現有秩序的挑戰,也會造成資源的不必要消耗。

在科技日益先進的今天,信號旗在航海中的角色依然至關重要,它們如同航海的“摩爾斯電碼”,簡單明了,誤判率低,能通過不同組合傳達複雜信息。

國之重器福建艦

在解釋了關于“福建”號航空母艦旗幟誤會的細枝末節之後,讓我們共同聚焦並沉浸在慶祝這艘巨無霸成功完成海上試驗的歡樂與榮耀之中。

畢竟“福建”號的初次亮相不僅讓國內外的目光聚焦于中國的力量展示,更重要的是,它標志著中國海軍正式步入了一個全新的發展階段,擁有了與世界頂級航母同台競技的能力。

不同于之前以改造爲主的“遼甯艦”和基于既有設計的“山東艦”,“福建艦”是中國完全自主設計和制造的航空母艦,可以說是中國海軍自主創新的集大成之作。

它的誕生,意味著中國在航母建造領域擺脫了舊有框架,真正實現了技術獨立和創新超越。

“福建艦”展示了多項令人矚目的技術創新成果。

繼美國“福特”級航母之後,“福建艦”成功應用電磁彈射技術,標志著中國在高端科技領域的迅猛發展與成就。

電磁彈射技術的運用,不僅極大增強了艦載機的起降效率,也預示著作戰範圍與戰術靈活性的顯著擴張。

艦載機隊伍也得到了全面升級,尤其是專門爲電磁彈射優化的殲-15B和中國首架五代艦載機殲-35的加入,這些尖端裝備不僅提升了整體戰鬥能力,還展示了中國在隱形技術和航空制造方面的突破。

此外“福建艦”還配備了空警-600預警機,進一步加強了預警和指揮控制能力,確保了航母編隊在複雜環境下的作戰優勢。

有源相控陣雷達的應用,更是讓“福建艦”在雷達技術領域走在了世界前列,增強了戰場感知與應對複雜威脅的能力。

從設計建造的角度來看,“福建艦”是真正的國産航母裏程碑,它凝聚了數以千計企業的心血,從基礎材料到複雜系統集成,無不體現了中國工業和科技的整體實力。

這不僅僅是一個軍事項目的成功,更是國家工業體系和科技創新能力的綜合展現。

“福建艦”的入列,對中國海軍産生了深刻影響,並在國際戰略層面引發了廣泛的戰略考量。

它不僅提升了中國保護海上利益、參與國際事務的能力,也爲維護全球和地區和平穩定貢獻了積極力量。

與美國“福特”級航母建造和舾裝周期的漫長過程相比,“福建艦”的快速發展更是凸顯了中國在艦船建造上的高效與決心。

結語

展望未來,“福建艦”海試的成功不僅是技術與國力的展現,更是中國海軍戰略能力躍升的象征。

它預示著中國在維護海洋權益、參與國際安全合作方面的角色將更加積極。

隨著“福建艦”逐步投入部署,中國海事力量的平衡作用于全球海事格局,促進區域穩定與和平的力量將愈發凸顯,開啓中國海軍發展的新篇章。

【免責聲明】文章描述過程、圖片都來源于網絡,此文章旨在倡導社會正能量,無低俗等不良引導。如涉及版權或者人物侵權問題,請及時聯系我們,我們將第一時間刪除內容!如有事件存疑部分,聯系後即刻刪除或作出更改。

信息源:

人民日報,《國産航母懸挂“日本國旗”?知識帖來了,快補課↓》,2019.4.19

淄博日報,《首艘國産航母竟挂出“日本國旗”?咋回事兒……》,2019.4.21

0 阅读:0

場記小任

簡介:感謝大家的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