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這場發布會上比亞迪展示出來的技術實力讓對手絕望!

玩車教授 2024-05-11 18:40:47

5月10日,比亞迪召開發布會,宣布旗下新車海獅07 EV的正式上市。這是一款中型純電SUV,指導價區間18.98-23.98萬元,CLTC續航裏程最高610公裏。但是上面這些並非這篇文章的重點,在今天這篇文章裏,我們不打算和大家簡單地分析這台車的性價比,我們希望把關注的焦點,放在這台車最核心的産品點:比亞迪e平台3.0 Evo上,在發布會現場所展示出來的,關于這個平台的很多技術細節,足以讓大多數友商感到無比的壓力。

因爲這個後綴被冠以Evo名號的技術平台,其技術先進程度,連我們這些媒體人,也深感震撼。

基礎機械結構的進化

E平台3.0 Evo中的這個Evo,直譯爲“進化”,通常而言,技術平台用上Evo這樣的後綴,通常是在現有平台上進行的一些升級進化,但e平台3.0 Evo的技術進化幅度,如果放在其他車企,已經完全能當作全新技術平台發布了。

別小看這個Evo,它相對e平台3.0初始版本的升級幅度之大,集成的先進技術之多,實屬世之罕見。首先,作爲純電動車平台,e平台3.0 Evo在最基礎的車體結構設計上進行了大幅度升級。

首先,e平台3.0 Evo采用了主後驅動力架構,大多數家用純電車都會采用前驅動力架構,一方面前驅架構利于部件布置,另外一方面也更多的采用通用件,無論對于制造成本、調校成本等諸多方面皆有利好。但缺點在于由于前軸位置需要布置驅動電機,防火牆需要適當後移,不僅影響了前排乘客可利用空間,對于整車的前撞擊表現也會出現負面因素。

而e平台3.0 Evo的主後驅布局,就是把驅動電機放在了後橋。由于後橋通常來說有更多的空間用于布置體型巨大的驅動電機,且因爲前艙位置騰空了,不管是前防撞系統的設計、前排乘客的可利用腿部空間,乃至更多的儲物空間布局等,這些都成爲了可能。但從驅動電機前置改爲後置,不是簡單的“調個位置”就可以的,這需要對整個基礎架構進行結構改動。

而正因爲把驅動電機後置了,e平台3.0 Evo的轉向系統安全結構設計也得到了改良。簡單來說,就電機後移這一項,就讓搭載e平台3.0 Evo的海獅07 EV的結構安全能力得到了有效提升。

但e平台3.0 Evo的大招還不只是電機後置那麽簡單,它的內骨骼式CTB安全架構才是核心。CTB,即電池包和車體一體化設計,這個設計在大幅度提高了電池倉可用空間的前提下,對結構安全設計也帶來了很大的挑戰,畢竟傳統的獨立封裝型電池組其中一項重要特征,就是利用電池組本身的高剛性,對外界沖擊有較強的抵抗能力。而在電芯直接集成到底盤裏之後,如何保障電芯本體的結構安全就成了一個技術大難題。

e平台3.0 Evo的實現方式其實原理上看並不複雜,就像人體外骨骼一樣,e平台3.0 Evo在整個底盤車體架構上,直接做了一圈圍繞著電池區域的加強結構。有了這個加強結構,一方面可以大幅增強電芯在遇到強大外力沖擊時候的結構安全性,另一方面由于CTB技術本身就是電芯和車體二合一,這一圈由超高強度材料組成的加強結構,還對整車剛性起到了非常明顯的提升作用。在這樣的結構改進之後,e平台3.0 Evo旗下的車型不僅有更好的操控能力(操控能力和極限循迹能力和結構剛性有密切關系),還帶來了更長的車體剛性維持時間,說人話就是,搭載e平台3.0 Evo的車子,比其他平台的車更耐用,即便用很多年之後也不會到處吱吱呀呀響。

電驅,比亞迪放大招!

如果說針對車架的結構改進是看不見摸不著,可能要很多年的使用之後才能直接體現出好壞的話,那麽電驅部分是用戶感知最明顯的部分了。而在這方面,e平台3.0 Evo可以說是直接放了一招狠的。

首先是12合一智能電驅系統,這個可能對于用戶而言感知並不強,簡單說,電驅控制模塊的集成度越高(也就是那個多少合一),意味著同一塊單片機能控制的功能越多,整個電驅控制模塊的體積就會變得越小,體積更小意味著發熱量更小,長時間運行更穩定。這個好處在于,在多年的使用之後,電驅模塊的出錯概率會更低。又或者是對于一些高強度用車的場景(例如營運車),高集成電驅模塊會讓這些一天跑幾百公裏的營運車們,即便在多年使用後都很穩定。

接下來是電機轉速,23000轉的電機是目前轉速最高的量産電機。電機轉速有什麽用?如果要深入剖析技術的話,這個課題可以寫個上萬字,但簡單來說,轉速越高的電機,不僅能讓車子跑的越快,即便你不需要車子跑得很快,它也能實現更低的電耗。

e平台3.0 Evo還有一些技術升級,例如疊層激光焊碳化硅功率模塊、各種先進的直流快充控制系統和多項先進的電池溫控系統等,這些東西基本上都是讓整個電驅系統不僅工作效率更高,而且在長時間使用下同樣能保持非常穩定的運行狀態的。

比亞迪對于電驅系統技術的思考

其實從這次e平台3.0 Evo搭載的一大堆技術上可以看到,比亞迪對于純電動車核心系統的技術路線,和當前一些其他國內的車企是有區別的。如果說其他部分車企追求的是賬面數據上的好看與否的話,比亞迪的關注點則更多集中在“這些技術能不能讓車子更好開,長久使用後也能保證如新車般的性能和體驗”。

其實相比起刷數據,這種直面車子的技術底層其實才是最難的。其實長久以來,在用戶眼中,制約著他們選購純電動車一個很重要的原因在于保值率低,而保值率低的根本影響條件,就在于純電動車多年使用後的衰減讓人擔憂。

相比起混動車來說,儲能裝置僅爲锂電池的純電動車,受锂電池這種天生化學不穩定,且自然衰減較快的儲能裝置的影響是很大的。因此其實對于純電車來說,在核心系統的建構和設計上,重心應當放在對電池本身固有特性的優化上。

要實現這一點,車企本身需要掌握大量關于電池領域的核心技術,從電池本體的化學結構、到如何控制、管理電池等等。這也是目前比亞迪區別于其他友商的最大優勢之一。比亞迪是真的知道怎麽管理電池的(畢竟比亞迪自己就是造電池出身)。因此對于電池、對于核心電驅系統,對于純電車結構的各種優化,這些東西盡管表面上不及一個驚天動地的數據那麽具有“爆炸性”,但對于真正的用戶來說,這才是他們最需要,最看重的。

後記

因此這其實也可以解釋比亞迪如今的龍頭地位。其實歸根到底在于,比亞迪真的懂消費者想要什麽。而這種底氣的背後,也和比亞迪自己的技術儲備密不可分。比亞迪是目前國內在新能源車領域極爲罕見的,擁有全産業鏈能力的車企,也是國內最早大規模鋪開新能源車(F3DM)的車企之一,而且相比起當年一起推動新能源車的一些同行者,只有比亞迪的新能源車之路一直在走,從未中斷過。

這就使得比亞迪如今擁有了全國,甚至是全球頂尖的新能源車全産業鏈技術儲備。正如在海獅07 EV發布會上,比亞迪就表示,如今行業熱炒的800V高壓技術,他們在2015年就已經搞出來了。如今的比亞迪,完全可以“想要多少伏就能做到多少伏”。

所以這家企業在新能源車領域的技術儲備,用“恐怖”這個詞來形容並不過分。某種程度上,比亞迪手裏握著的儲備,是可以讓很多車企絕望的。

0 阅读:345
评论列表
  • 2024-05-13 05:01

    太貴

  • 2024-05-12 10:54

    如果這車造的大一點就好了

  • 2024-05-12 13:38

    真希望多幾家這樣的企業,持續創新,造福人民

  • 2024-05-12 11:47

    海獅07ev和宋L,完全重疊的兩輛車,針對同一個消費群, 比亞迪玩什麽?難怪比亞迪負債高,盈利低。特斯拉、平果、麥當勞這些頂級的公司,爲什麽賺大錢?打遍全世界只做幾個産品。比亞迪的新車,像鮮花一樣的保鮮期。

玩車教授

簡介:專注汽車導購,教你如何買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