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立人與杜聿明:兩人共事多年,爲何始終矛盾重重?

漫步史書 2024-04-06 10:11:41

杜聿明獲特赦後,晚年曾撰寫過不少回憶錄,詳細記錄了自己從參軍、北伐、抗戰以及解放戰爭時期的經過。

對于研究那段特別的曆史,杜聿明回憶錄顯然是不錯的資料。

不過,杜聿明在回憶錄中,對于幾乎所有人,都進行了客觀公允的評價,即便是蔣介石,可唯獨對一個人橫加指責,甚至幾乎達到了苛刻的地步。

這個讓杜聿明很不滿的人,就是孫立人。

杜聿明、孫立人兩人都是國民黨軍中少有的才能出衆的人物,立下過不少赫赫戰功,然而兩人共事時間雖然長,卻始終不服彼此,以至于矛盾重重。

兩人矛盾重重的背後,究竟有什麽深層次的原因,兩人對彼此的指責,是否是有真實依據?

孫立人在國民黨軍之中,絕對是要數異類中的異類。

按照蔣介石的用人原則(浙江人、黃埔系、個人絕對忠誠),注定了孫立人軍旅生涯的不暢。

孫立人是安徽人,求學時期曾考入清華大學,不僅如此,上大學期間還是個體育健將,爲國家捧回了第五屆遠東運動會籃球冠軍的寶座,1924年公費留學考入普渡大學學習土木工程,並且還取得學士學位。

以孫立人的家世、能力,即便是不參軍,他也會有很好的前程。

可也就是在留學期間,孫立人卻突然萌生了想法——學習軍事,于是他考入了 “南方西點”之稱的美國弗吉尼亞軍校學習。

1927年,孫立人從軍校畢業後,又赴歐美留學,參觀學習軍事。

孫立人學軍事,據說還是源于小時候一次經曆。

一次,孫立人隨父親到青島去,當時青島還是殖民地,被德國人占據著,孫立人在海邊玩耍的時候,被幾個德國小孩兒打了耳光推倒在地,還搶走了他撿到的石頭。

孫立人後來才意識到,自己的國家積貧積弱,只有學習軍事,才有使國家變得強盛,人民才能活得有尊嚴。

1928年,孫立人回國,在國民黨中央黨務學校,任中尉軍訓隊長。

如果排除派系幹擾的因素下,孫立人在軍中的起點與其他黃埔系差不多。

當然,孫立人從一開始就不可能得到重用,畢竟蔣介石在用人上,看重親信嫡系重于有才幹,孫立人晉升速度雖然不慢,但仍然要遜色于黃埔系出身的將領。

1932年,孫立人調財政部稅警總團任第二支隊上校司令兼第四團團長。稅警總團本質上並不是軍隊,只是時任國民政府財政部部長宋子文的緝私隊伍,然而宋子文仰仗手中金錢權力,把這支部隊打造的不弱于軍隊實力。

宋子文和蔣介石關系鬧僵後,稅警總團也被蔣介石抽調走,改編進入國民革命軍戰鬥序列。

1941年12月,財政部被迫交出稅警總團一半以上的兵力給蔣介石,改編爲新編38師,作爲交換,時任稅警總團總團長的孫立人出任新編38師師長。

也正因爲這個因素,才使得孫立人有了自己的用武之地。

孫立人留學英美,參照歐美體系,結合中國傳統的方式訓練部隊,後來被譽爲“孫氏操典”。

可這麽一來也出現了問題,孫立人的軍事思維與國內絕大多數將領都不一樣,難免與各級將領沖突。

1942年2月,國民政府下令籌建遠征軍,抽調第五軍、第六軍以及66軍爲遠征軍部隊,開赴緬甸作戰,孫立人的新編38師當時隸屬66軍,所以一同前往。

孫立人也是從這個時候開始,與黃埔系出身的杜聿明、鄭洞國合作。

當然,從一開始孫立人沒有與杜聿明叫板的資格,當時孫立人只是一個師長,而杜聿明已經是第五軍軍長,第一路副司令長官。

不過,當時遠征軍出國作戰,要服從時任中、緬、印戰區美國陸軍司令兼中國戰區參謀長史迪威的指揮,史迪威不喜歡杜聿明,卻很喜歡孫立人,蓋因兩人所受的教育相似,雙方在某些軍事理念上的認識比較一致。

仁安羌一戰,孫立人僅以113團千余人的兵力,擊退了數倍于己的敵人,救出了近七倍余己的友軍,從此名聲大噪。

誠然,孫立人才能出衆,但無疑他當時尚不能再戰略上影響遠征軍,杜聿明當時反對毫無准備的曼德勒會戰,史迪威沒有選擇聽從,以至于遭到失敗。

也就是在撤退中,孫立人與杜聿明産生了第一次矛盾沖突。

杜聿明堅持按照蔣介石的命令,經野人山向國境線撤退,並要求孫立人率領新38師掩護,然而孫立人卻並沒有選擇聽從杜聿明的命令,而是選擇撤入印度。

最終的結果就是,新38師成爲第一次滇緬會戰後唯一保全建制的部隊,而杜聿明率領的第五軍軍部以及新22師則是在野人山損失慘重,經盟國美軍投擲電台、補給走出野人山,但因中緬邊境被日軍封鎖,最後還是改道去了印度。

杜聿明晚年談到兵敗野人山,對孫立人的不滿尤甚:

“孫立人爲什麽敢于違抗命令呢?因爲他是留美學生,他以美命國主義爲第一靠山,蔣介石爲第二靠山。遠在一九四二年中國遠征軍在緬句時,孫立人任新三十八師師長,在彥南陽(仁安羌)解英軍之圍曾立過功,當遠征軍在緬甸失敗時,他不服從蔣介石和我的命令,而聽美軍史迪威的命令,隨英軍之後,退入印度。因此,深得史迪威的稱譽。”

杜聿明始終認爲,仁安羌一戰孫立人甯肯冒著巨大風險去救英軍,卻不救自己的同胞,實在是過于無情。

甚至于杜聿明認爲,孫立人是與史迪威勾結,意欲成爲美國在中國的代理人。

盡管以上都是杜聿明個人揣測,但從此以後他對孫立人的態度愈加惡劣。

杜聿明後來在回憶錄中提到一件往事,抗戰勝利後,孫立人受艾森豪威爾之邀赴歐洲考察,並受英皇頒發勳,然而當時國內戰爭陰雲四起,蔣介石從報紙上看到報導,電召孫立人回國,孫立人竟然毫不理會,轉頭赴美,被杜聿明認爲是別有用心。

當然,也有說法稱,這個事情爲謠傳,當年孫立人受邀到歐洲考察軍事,是1945年5月17日,當時中日之間尚有戰爭,孫立人出行計劃應該屬于機密,蔣介石根本不可能從報紙報導上看到類似的消息。

不過,從客觀上來講,杜聿明對孫立人的無端踹度,也不能算是毫無道理,兩人畢竟所思所想完全不同。

孫立人自己就很傲氣,行事難免無所顧忌,這也幾乎成爲他後來悲劇的源頭之一。

孫立人在和杜聿明相遇,就到了東北了。

解放戰爭爆發初期,孫立人率領新一軍抵達東北,憑借優良裝備以及過硬軍事素養,一路所向披靡。

當年,新一軍、新六軍在國民黨軍中無疑是精銳,雖然我們在 談時通常以五大主力來形容,但實際上當時國民黨軍中,真正能夠稱得上是“全美械裝備”的,就只有這兩個軍(嚴格意義上這兩個軍也不算,但仍然要超過其他各美械軍)。

在孫立人在東北的這段日子,與杜聿明的關系更加緊張,在杜聿明晚年回憶錄中,多次稱孫立人“驕橫跋扈,不聽指揮”。

1946年5月19日,國民黨軍在占領四平以後,主力繼續向長春、永吉深入,東北民主聯軍爲了遲滯敵人向北滿進攻,決心以遼東軍區一部分兵力進軍鞍山、海城,並相機殲敵一部。

遼東軍區司令員程世才、政委蕭華命令四縱副司令員韓先楚指揮該縱隊第10、第11旅和縱隊炮兵團及遼南保安第1、第2團發起鞍海戰役,並迫使駐海城60軍184師潘朔端率部起義。

據說當年,鞍海戰役期間,潘朔端曾一連叠電請求增援,但因所部是滇軍,周圍其余各路國民黨軍都持觀望姿態,只有曾澤生率領的60軍一部分馳援,潘朔端對國民黨軍絕望之余,決心實施戰場起義。

然而在杜聿明回憶錄中,他把鞍海戰役潘朔端起義一時歸咎于孫立人。

稱孫立人當時在長春,曾借口部隊連日作戰十分疲勞,請求休整三日,然而當時鞍海戰役甚急,杜聿明嚴令之下,孫立人竟然不聽從,還趁蔣介石在長春之際,致電稱要求休整三日,蔣介石批准同意。

杜聿明回憶錄中稱孫立人:

“對海城之危不救,致使一八四師起義。”

盡管杜聿明回憶錄言之鑿鑿稱確有其事,可從孫立人回憶錄記載卻完全不是那麽一回事兒。

在孫立人的回憶錄中,並沒有所謂“休整三日”的說法,新一軍始終在一線並未撤下,按照實際情況分析,像新一軍、新六軍這樣的部隊,在戰事尚未結束時,確實不太可能撤下一線,即便是孫立人告到蔣介石那裏,蔣介石也不可能聽(畢竟他對孫立人也無好感)。

根據孫立人回憶,新一軍在鞍海戰役時,承擔的是總預備隊的任務,除了下轄的50師劃歸新六軍暫時指揮外,其余兩個師則遵令到四平集結待命。

顯然在孫立人口中,所謂對海城之危不救,也是杜聿明一家之言。

當然,我們這裏取孤證不立的說法,就算是孫立人、杜聿明在各自回憶錄中,記載偏向于自己。可從各方面資料記載來看,杜聿明作爲當時國民黨軍東北軍事最高負責人,他是偏向于新六軍的,而不是偏向新一軍。

當時的新一軍,整體已經形成了圍繞新38師爲主,這是孫立人的發家部隊,而不是鄭洞國還在時候的樣子,而新六軍則是以原來新22師爲主發展起來的部隊,而新22師原本就是杜聿明第五軍的一個師,而當時新六軍軍長廖耀湘原來也是杜聿明的老部下。

從1947年1月至6月長達半年多時間,新一軍累戰不利,孫立人更是飽受苛責。

不過,這裏得解釋一句,除了我東北民主聯軍英勇奮戰外,孫立人的新一軍之所以累戰不利,更多的是因爲他們是作爲守備部隊安排在地方了,像這樣一直機動靈活的強大部隊,一旦失去了靈活性,作戰的效果自然也就大打折扣。

1947年4月,孫立人被調回沈陽,任東北保安司令部副司令長官,至8月調離東北。

有意思的是,杜聿明與孫立人幾乎是前後腳離開的東北,當時杜聿明的身體狀況每況愈下,不得已之下只好離開一線。

總的來看,杜聿明與孫立人之間的分歧,歸咎原因有幾個方面:

一、孫立人本人的問題,孫立人不是黃埔出身,作爲非嫡系自然飽受排擠,而他作爲一個純粹軍人(從回憶錄不難看出),又不熟谙政治手段,特別是不會討國民黨當局最高統治者蔣介石歡心(這一點孫立人還不如黃百韬),所以即便再有能力,也難于發揮。

二、杜聿明的問題,杜聿明本身是黃埔出身,蔣介石的親信,他統兵打仗雖然也有能力方面因素,但更多的還要囿于國民黨軍傳統習慣的影響,比如他不得不聽從蔣介石的命令,扶持親信部將排斥異己,無論是他在東北時對曾澤生60軍的態度,還是後來對郭汝瑰的態度,就很說明這一問題(郭汝瑰雖然是潛伏的地下黨,但表面上還是陳誠的人)。

0 阅读:692
评论列表
  • 2024-04-16 14:45

    老蔣後期之所以棄用孫立人,孫立人當年有如老美派來的臥底,不把老蔣當回事

  • 2024-04-14 15:07

    杜聿明太小心眼了[呲牙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