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52年偉人毛主席視察安陽時特意參觀了袁世凱墓地,當有人提議平掉時,主席爲何卻說要好好保護?

櫻桃汁百味 2024-05-16 15:36:52

1952年,金色的陽光灑滿中原大地,毛主席在一次視察途中來到了曆史底蘊深厚的河南安陽(安陽是中國八大古都之一,甲骨文的故鄉、周易的發源地、紅旗渠精神的發祥地、國家曆史文化名城。)。對于這位深谙曆史、酷愛探尋古迹的偉人而言,安陽無疑是一處絕佳的去處。

他先是踏足了那莊嚴而古老的嶽廟,感受著嶽飛精忠報國的豪情壯志;隨後,他又來到了殷墟,這片承載著華夏文明起源的土地上,每一件出土的文物都仿佛在訴說著千年的故事。

參觀完安陽古城後,已是夕陽西下時分,但毛主席的興致依然高昂。他的目光仿佛能穿越時空的塵埃,看到這座城市過去的輝煌與滄桑。稍作休息後,他做出了決定,要去一個具有特殊曆史意義的地方——袁世凱的陵墓所在地。于是,一行人在暮色中乘車前往了太平莊北側,那片被玉帶橋和牌樓環繞的廣場。這裏,便是袁世凱的陵墓——袁林。在潘複生等人的陪同下,毛主席步入了這座曆史遺迹。談及中國近代史,袁世凱無疑是一個無法回避的人物。他的生平充滿了爭議與傳奇,他的選擇與決策也深深地影響了中國的命運。站在袁林的門前,毛主席陷入了沉思。他或許在思考這位曆史人物背後的故事,或許在思考曆史的滄桑變遷對後人的啓示。夕陽西下,晚風輕拂,毛主席的身影在袁林前顯得愈發高大。他站在那裏,仿佛與這座陵墓、這座城市、這段曆史融爲了一體。那一刻,曆史與現實在這裏交彙,偉人與平凡在這裏共鳴。

讓我們回到1916年,那是一個風雲變幻的年代。袁世凱,這位曾經的清廷重臣,在辛亥革命後,憑借強大的北洋軍實力,一度成爲了中華民國的實際掌權者。然而,他野心勃勃,最終選擇了稱帝,這一決定讓他的命運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

全國多地爆發了反對他稱帝的起義,原本與他緊密合作的列強也開始棄他而去。袁世凱的處境急轉直下,他的權力被一點點剝奪,最終被迫放棄了稱帝的念頭。然而,這一切的打擊並沒有結束,他的身體也在這連串的打擊下逐漸垮了下來。

1901年,袁世凱的母親病逝,他身爲山東巡撫,因八國聯軍入侵而無法回家料理母親的喪事。後來,他立下大功,被慈禧太後升爲直隸總督,並得到了給母親封爲一品诰命的賞賜。

然而,當他帶著這份皇室的封賞回到家鄉,打算爲母親辦一個風光的葬禮時,卻遭到了家族中嫡長子袁世敦的強烈反對。

袁世敦堅決不同意讓袁世凱的母親葬入祖墳正穴,認爲她作爲妾室,死後不得與嫡妻一起和其夫夾棺並葬。這一決定讓袁世凱十分生氣,他與袁世敦大吵一架,但最終未能改變袁世敦的想法。這場爭執讓袁世凱在家鄉父老面前丟了面子,也讓他與家族決裂,並發誓再也不回項城。

從此之後,袁世凱對于自己的家鄉以及家族的事情都采取了有意無意的忽略態度。在他的心中,安陽這片土地才是他真正喜歡和認同的地方。他在這裏度過了許多重要的時刻,也在這裏留下了許多深刻的回憶。

早在童年的袁世凱,心中就已埋下了一顆對安陽的向往之種。他聽聞過這片土地上有個名叫洹上村的神秘之地,那裏曾是商朝名相伊尹隱居的所在,後來更因伊尹被商王迎回朝內而流傳下一段佳話。這份深厚的文化底蘊,無疑在袁世凱幼小的心靈中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更令他自豪的是,袁世凱一直將漢末時期的大軍閥袁紹視爲自家的遠祖。袁紹,那位從安陽發迹的英雄人物,其傳奇般的經曆不僅讓袁世凱心生敬意,更讓他對這片土地産生了一種特殊的情感。因此,當與袁家決裂後,袁世凱將安陽視作自己的精神故鄉,一種歸屬感油然而生。

在生命的最後時刻,袁世凱並沒有選擇回到他的故鄉河南項城,而是留下了一句遺囑:“扶柩回籍,葬我洹上。”這句話讓很多人感到驚訝,爲何他會拒絕歸葬家鄉,而是選擇了安陽這片土地呢?

其實,這背後隱藏著袁世凱與家鄉之間的一段複雜情感。袁世凱本是庶出,7歲時被過繼給叔父袁保慶,盡管他在袁家一衆子女中能力最爲出色,但封建等級森嚴的清代社會,他的出身讓他在家族中的地位並不高。

爲了這份情感,袁世凱不惜花費重金,在洹上村一帶購買了大量土地,將其作爲自己的私産。他甚至將北洋陸軍的閱兵儀式放在安陽舉行,以此彰顯自己與這片土地的緊密聯系。

1908年,當袁世凱因政治鬥爭被載沣打壓,被迫回鄉養老時,他毫不猶豫地選擇了安陽作爲自己的隱居之地。這裏交通便利,離京城又不遠,他可以在此時刻關注著京師的動向,爲未來重返政壇做好充分准備。正是基于這些深厚的情感與特殊的經曆,1916年,袁世凱在生命的最後時刻,選擇了將自己安葬在這片摯愛的土地上。他的陵墓靜靜地矗立在安陽,見證著這位曆史人物與這片土地之間跨越時空的情緣。隨著袁世凱的離世,北洋政府內部陷入了一片混亂。盡管他在生前曾一度權傾朝野,甚至試圖稱帝,但死後卻面臨著如何給他一個體面的結局的難題。畢竟,袁世凱的所作所爲,早已引起了天怒人怨,但他的地位又不得不讓人給予一定的尊重。在這樣的背景下,北洋政府決定給袁世凱修建一座陵墓。他們派出了河南巡按使田文烈前往安陽進行初步勘測。田文烈在安陽的洹上村一帶找到了一個風水極佳的地方,這裏山清水秀,交通便利,且遠離塵世喧囂,正是理想的安息之所。段祺瑞、黎元洪等人得知後,立即下令撥款修建陵墓。他們不惜花費重金,從德國請來了設計師進行整體規劃。經過兩年多的時間,耗費了70多萬銀元,袁林終于正式修好。然而,關于這座陵墓的稱謂,卻引發了一場爭議。按照古代帝王的禮儀,陵寢應該被稱爲“陵”。袁世凱雖然放棄了帝號,但他在生前確實是稱帝了。因此,一開始有人就想要稱其爲“陵”。然而,當時討袁護國起義才結束不久,人們對于袁世凱稱帝仍然無比反感。段祺瑞等人又不斷打著共和的旗號,于是他們巧妙地采用了同音字“林”來稱呼,避免了直接采用“陵”的稱謂。

雖然稱謂上沒有了帝王陵寢的榮耀,但在建造過程中,這座墓卻基本是按照帝王陵寢的規制來的。整個建築群仿照明清帝王陵墓,主體建築自南而北依次爲照壁、糙石橋、清白石橋、牌樓門、望柱、石像生、碑亭、東西值房、堂院大門、大丹陛、東西配殿、景仁堂、墓台。墓地以神道作爲中軸,中央是一座由六根方柱形鋼筋水泥石柱築就的洋式風格高大牌樓。

穿過了牌樓,神路兩側是對立著的華表、石馬、石虎、石獅、石雕武將、石雕文臣等。這些石雕儀仗隊,按照“帝王”的規格,爲袁世凱墓增添了莊重與威嚴。碑亭內也與帝王陵墓一樣,由巨大的赑屃背負著墓碑,上面有徐世昌親筆題寫的“大總統袁公世凱之墓”。

然而,有趣的是,墓地區域雖然是按照傳統帝王陵墓設計,但袁世凱的大墓卻是仿照美國總統格蘭特的墓地修建的。這座大墓內包水泥、外砌石牆,呈現出獨特的歐式風貌。這樣的設計,不得不說是對袁世凱的一種諷刺。他一生曾多次變換立場,一會兒擁護清廷,一會兒支持革命,一會兒又推崇西方共和,最後兜兜轉轉又渴望自己稱帝。這樣的複雜性格和多變立場,在他的陵墓設計中得到了淋漓盡致的體現。在多年後的1952年的一個下午,毛主席帶著一行人來到了袁林。他對于袁世凱的事迹十分了解,因此一進入陵墓,便帶著大家四處參觀。盡管偌大的袁林要想一下子參觀完確實是難事,但毛主席卻興致不減,一路走一路講解。他詳細地介紹了袁世凱的生平和曆史背景,讓衆人對這位曆史人物有了更深刻的認識。在參觀過程中,毛主席注意到大家已經疲憊不堪,便提議找個地方休息。在休息時,他再次向大家講述了袁世凱的故事。他提到袁世凱如何從天津小站練新軍起家,混入維新派,騙取光緒的信任;又如何在戊戌變法時兩面三刀,出賣維新派;以及他如何玩弄手段,竊取革命果實並最終導致衆叛親離。毛主席的這番話,讓衆人對袁世凱的所作所爲感到憤怒和不滿。然而,當有人提議要平掉袁世凱的墳墓時,偉人毛主席卻笑了。他說道:“不要平嘛,要把它保護好,留作反面教材嘛。”這句話讓衆人感到意外,也讓他們意識到毛主席的深邃思考。他認爲,雖然袁世凱是一個罪人,但他的陵墓卻可以成爲曆史的見證,讓人們更好地審視那個時代和那些風雲人物的過往。毛主席的這番話,讓袁林得以被完整保留下來。幾年後,安陽博物館也設立在這裏,袁林的價值開始被深入挖掘。經過多次修繕和保護,袁林成爲了一個熱門景點,吸引著國內外大量的遊客前來參觀。除了曆史價值外,袁林還具有極高的藝術價值。它采用了中西結合的設計方式,既有中國傳統建築的韻味,又融入了西方建築的元素。這種獨特的建築風格在國內已經較爲少見,因此具有很高的研究價值。每年這裏都有國內外大量的專家學者前來考察和交流。

0 阅读:4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