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子造反│1163

青禾談曆史 2024-04-24 03:27:21
好在李世民雖然不是個合格的父親,但並不是昏庸的君主,明白太子對于一個國家的重要性,沒有輕易動廢黜太子的念頭,反而爲了加強太子的地位,或者說補償因爲自己的忽視對太子造成的傷害,特意下旨,要求各有司,放開對太子所使用府庫器物的限制,讓太子可以根據自己需要隨意取用。 可惜,此時的李承乾,已經墮落到根本不想,也控制不住自己欲望的地步,來自父皇的約束一消失,立刻肆無忌憚的揮霍起來,兩個月時間,從國家府庫中取用器物超過七萬件。面對太子府屬臣,如于志甯、張玄素等人的規勸,李承乾一句也聽不進去,說得多了,脾氣上來,甚至派人准備暗中將這些忠正臣子殺掉。 更有甚者,一次,李承乾竟然說出“如果將來我做了天子,必然極情縱欲,想做什麽就做什麽,有敢于勸谏者一律誅殺。殺掉幾百人,也就沒人再敢亂說什麽了”這樣的亡國之語。看來,此時的李承乾,已經真的不適合做這個太子了。 好在關于太子之事上,李世民終于作對了一件事,那就是任命以忠直敢谏著稱的魏徵,爲太子太師,讓他負責教導太子。天下人都知道我李世民最器重魏徵,最聽魏徵的谏言,現在讓他做太子的老師,不管是太子也好,群臣也好,其他皇子也好,都該安心了吧。 可惜的是,此事之後僅僅半年之後,643年春正月,魏徵就病逝了,享年六十四歲。 魏徵的死,讓李世民非常痛心,罷朝五日,親自到魏徵靈柩前祭拜痛哭,並說出了那句流傳千古的名言:“以銅爲鏡,可以正衣冠;以古爲鏡,可以知興替;以人爲鏡,可以明得失……今魏徵殂逝,遂亡一鏡矣。” 面對鋪天蓋地而來的壓力和指責,李承乾也想到了應對的辦法。想讓他徹底改正或者收斂,難度太大,反正他所畏懼者,只有父皇一人,只要蒙蔽住父皇就可以了。因而,接下來的李承乾,開始了在人前表演忠孝仁義,回到東宮關起門來,繼續胡作非爲,戲耍狎玩的兩面人生。 面對屬臣的勸谏,李承乾也吸取了教訓,不再一味的強硬拒絕或不理,而是改成先是正襟危坐,引咎自責,再巧言狡辯,讓對方無話可說的做法。 李承乾的所作所爲,當然讓李世民越來越失望,對他也就越來越不喜歡。李承乾也明白,和父皇的關系也是越來越疏遠,動辄以身體有病爲由,幾個月都不去朝見父皇一次。而且,隨著危機感越來越強,爲了自保也好,爲了除掉競爭對手魏王李泰也好,爲了奪取皇位也好,李承乾暗中豢養了刺客纥幹承基等一百多名死士。 侯君集的女婿賀蘭楚石是東宮千牛衛,李承乾知道侯君集對李世民一直心懷怨恨,因而,通過賀蘭楚石,將侯君集拉入自己麾下。 對于當初因爲劫掠高昌國王宮而受到責罰一事,侯君集一直心中暗恨,隨著時間的流逝,不但沒有釋然,反而越積越深。本來侯君集看不上李承乾,認爲他愚昧無能,但爲了複仇,還是幹脆的接受了招攬,並不斷蠱惑太子造反。 隨後,李承乾又陸續拉攏了左屯衛中郎將李安俨、洋州刺史趙節、驸馬都尉杜荷等人。 漢王李元昌,是李淵的庶子,李世民的弟弟,因爲平日多行不法,屢次遭到李世民斥責,懷恨在心。李元昌和太子李承乾雖然是叔侄,但因爲志趣相投,在胡作非爲方面堪稱最佳搭檔,因而,關系密切。得知李承乾有謀反之意,李元昌雙手贊成,極力鼓動。 就這樣,謀反聯盟組成。 杜荷給李承乾出主意,讓他提前在東宮中設好埋伏,然後裝作突然生病,病勢垂危的樣子,讓人向皇帝上奏。皇帝得知消息,必然會親自前來探視,到那時伏兵四起,大事必成。李承乾同意了,安排纥幹承基等死士隨時做好准備。 就在此時,李世民的另一個兒子,齊王李祐,突然發動兵變。 齊王李祐既非嫡也非長,爲人輕浮暴躁,親小人遠賢臣,整天飛鷹走狗,打獵遊玩。按說這麽一位典型的纨绔子弟,應該對皇位沒太大想法才對,可架不住身邊佞臣不斷勸說啊。在舅舅陰弘智的蠱惑下,李祐暗中招募死士,積累實力。 即使如此,以李祐的才能和膽量,大概率陰謀也只是陰謀而已,至少李世民在世的時候,李祐不敢有所動作才對,可偏偏李世民派給齊王作長史的權萬紀,雖然忠心、正直,但爲人刻薄、急躁,行事不講究方法,一味強硬。這位長史看不慣齊王的所作所爲,于是將齊王打獵用的鷹犬全部放生,又將其身邊最寵信的幾個佞臣趕走,同時上表,將齊王李祐的作爲,向李世民一一說明,引來李世民不斷寫信斥責李祐。 不斷積累下來的矛盾,徹底激怒脾氣本來就暴躁的二世祖李祐,不管不顧的將權萬紀,以及同樣由朝廷派來監管自己的典軍韋文振斬殺。之後,知道自己犯下大罪的李祐,于643年二月,索性舉兵造反。 勃然大怒的李世民派吏部尚書李勣征發懷州、洛州、汴州、宋州等九個州的兵馬,征討叛軍。 以李祐及其身邊那群人的才能本領,這個造反純粹就是起哄作死。沒等李勣大軍到達,李祐麾下不願追隨他造反的將士,在兵曹杜行敏的率領下,在叛軍內部發動兵變,輕松捉獲李祐,關押起來。就這樣,齊州叛亂由內部平定。朝廷大軍走到半路上轉身返回。之後,李祐被賜死于內侍省。 本來李祐造反和李承乾毫無關聯,甚至能吸引李世民和滿朝文武的注意力,增加李承乾造反成功的概率,可惜,巧合的是,李祐造反一事竟然牽連到了李承乾招攬的死士首領纥幹承基。纥幹承基被抓,關押進大理寺牢獄之中,按罪行,應該被處死。 爲了活命,643年四月,纥幹承基上書告發太子李承乾准備謀反一事,希望將功贖罪。 李世民立刻安排長孫無忌、房玄齡、蕭瑀、李勣四位重臣與大理寺、中書省、門下省相關官員共同處理此事。李承乾基本上已經做好了謀反的一切准備,就等合適時機啓動,因而,罪證確鑿,想狡辯開脫都無法開口。 一番審理後,李世民最終還是沒能狠下心處死李承乾,而是將其廢爲庶人,流放黔州,李元昌、侯君集、李安俨、趙節、杜荷等人都以謀反大罪,被斬首示衆。 在處理侯君集的時候,李世民痛心異常,曾經試圖以對國家有大功的理由赦免其死罪,但遭到衆大臣集體反對。李世民只能流著眼淚和侯君集訣別。不過,畢竟君臣一場,多次生死相托,侯君集有大功于國,因而,李世民赦免了侯君集妻子和子女的死罪,只是將他們流放到嶺南地區。
0 阅读: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