難忘第一次野外施工

等高線裏說故事 2024-05-09 19:19:41

人生有很多第一次,正是這些無數的第一次,讓我們從不知到有知,從青澀到成熟,在點滴的過往中不斷成長。

忐忑出發

第一次參與項目施工是在2006年7月,做的是廠房沉降監測。

去工地的前一天,項目經理對我說:“明天到外地做沉降監測,幫忙做一下記錄。”去野外?做記錄?我既不懂理論,又沒有實踐經驗,去了不會幫倒忙吧?當時我在辦公室當綜合員,主要從事日常管理工作,從未去過一線施工,擔憂此時襲上心頭。

項目經理仿佛看出了我的心思,遞給我一張記錄表,鼓勵我說:“把以前的記錄看一下,學習一下。”拿著記錄表,看著上面密密麻麻用鉛筆記錄的數據,我一頭霧水,一時竟不知從哪兒看起。

項目經理告訴我:“縱向看,前面幾列都是觀測數據,後面幾列是計算數據。所有數據不能塗改,不能用橡皮。”

聽著項目經理的點撥,我似懂非懂,大致了解記錄的方法後,心裏默默爲自己加油,希望明天盡量不要出差錯。

車站插曲

第二天一大早,我們一行三人就趕往火車站。

當我們提著水准儀、背著腳架,拿著铟鋼尺准備進候車廳候車時,一名乘務員走到我跟前,指著放在地下的铟鋼尺說:“這個東西要托運,不能上車。”

不知所措的我環顧了一下同伴:項目經理正在全神貫注地打電話,另一名施工人員也不知怎麽辦。離開車還有半個小時,于是身高只有1.5米的我扛起3米長的铟鋼尺跑出候車廳,找到了候車廳背後的托運處。

正在詢問如何辦理托運手續時,耳邊傳來了項目經理的喊聲:“不要托運了,車子馬上要開了。”

項目經理接過我手裏的铟鋼尺,急匆匆地往候車廳趕,邊走邊對我說:“如果辦托運,今天就做不成事了,我們以前施工都沒辦過托運。”

望著兩鬓斑白的項目經理,我心裏不禁感歎:姜還是老的辣,還是他們有經驗啊。正如項目經理所說,我們順利檢票進站,沒有出現任何麻煩。

高溫作業

到達施工地點已近中午,簡單地吃過飯後,我們一人坐一輛摩的到達了施工地點。室外明晃晃的太陽讓人睜不開眼,水泥地面散發的熱氣不斷向我們襲來。

烈日下,項目經理找到觀測起點,架起水准儀,開始了監測工作。

我站在項目經理旁邊,他讀一組數據我記一組。當第一組數據記錄計算完,我擡起頭時,看到項目經理的白襯衣已經濕透,緊緊地貼在了身上,可這絲毫沒影響他的工作狀態,他只是聚精會神地調試著儀器,仔細地讀著觀測數據。

項目經理的工作精神感染著我,雖然那天我沒穿長袖,沒戴帽子,暴露在陽光下的皮膚被曬得火辣辣地疼,但每一個觀測點的數據我都工整記錄,仔細計算。

正當工作順利進行時,問題出現了。每到轉點,我就不知點號和觀測數據如何記錄,遇到這種情況總是問項目經理,項目經理既要觀測數據,又要查看我是否記得正確。此時的我,真是恨自己不成鋼,心裏別提有多著急,大把的汗順著臉頰滴在記錄紙上,滴在水泥地上。我心裏暗暗想,晚上回去一定要把這個問題搞懂。

晚上回到旅店,項目經理檢查了我白天記錄的數據及計算結果外,還教我怎樣計算環閉合差值。我也借機詢問在轉點時如何記錄數據的問題。不懂就問,果然讓我收益很大。

第二天出去記錄時,我的頭腦清晰了,我們三人各司其職,工程進展很順利。

工地午餐

第二天天氣依然炎熱,爲錯開高溫時段,我們早上七點便開始工作。

由于早飯吃得早,快到中午時,我們已饑腸辘辘。這時,年長的項目經理說:“你們在蔭涼地方休息一下,我出去買飯。”工地離市區還有十幾分鍾摩的時間,項目經理冒著酷熱不到一個小時就把飯菜買了回來。

我們在一個堆放糧食的倉庫找到一塊幹淨地方,把飯菜放在地上,打開飯盒,陣陣香味撲鼻而來,我們各自找了一塊磚當凳子圍坐在一起,准備飽餐一頓。

正當我們吃得津津有味時,突然耳邊便傳來“嗡嗡”聲,原來是幾只蒼蠅在飯盒上盤旋。爲了不影響吃飯的進度,我們不自覺地揮動手臂以驅趕蒼蠅,一只、兩只,漸漸地蒼蠅已多得下不了筷子。

急中生智,我們騰出一個飯盒,勻了點飯菜,放在旁邊。這招果然不錯,大部分蒼蠅都了飛過去,密密麻麻地爬在飯菜上。我們爭分奪秒,迅速把盒裏的飯菜囫囵吞棗地扒完了。

與如此多的蒼蠅共進午餐,對于我來說,還是人生第一次。

人生感悟

施工結束後,我臉上及胳膊的皮膚表皮開始脫落,用手一撕一大片一天片地掉。那一次施工條件雖然不算艱苦,但烈日下的暴曬已讓我深深感受到測繪一線工作者的不易,在烈日下我不僅學會了忍耐、堅持,更從前輩們的身上學到了敬業、團結的工作精神。

那次從工地回來,我不禁想起了高中語文老師曾問過我的職業理想,我笑答:“想做一份自由的職業,背著包,走南闖北。”年少時期望的“登高觀雲、遊走鄉野的悠閑生活”,如今隨著時間的推移,已變得不再遙遠空悠,而是變得樸素平實。

雖然之後我很少上工地,但第一次施工的場景永遠珍藏在我的記憶深處,它將是我人生中寶貴的精神財富。

0 阅读: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