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便秘日:有一種便秘可能是腸癌信號

新華日報健康 2024-03-28 17:11:52

2024年3月28日是“世界便秘日”,也是第十一個“中國便秘日”,今年的主題爲“便通暢,腸健康”。世界胃腸病學組織調查顯示,慢性便秘的普遍發病率高達20%,在老年人群中則上升至50%,65歲以上人群的慢性便秘患病率竟達到67%以上。

很多人一提起便秘總覺得是件小事,甚至不予重視,殊不知有的便秘久而久之會拖成癌症。專家提醒,腸癌一般早期症狀不明顯,一旦發現往往已是晚期,長期便秘的患者更要引起注意。

多年便秘未重視

拖成腸梗阻住院治療卻發現腸癌

年過六旬的市民梁女士患有便秘多年,一般三到四天大便一次。前不久因爲腹痛腹脹伴嚴重便秘到醫院就診。入院前做的急診CT檢查顯示梁女士患有腸梗阻,乙狀結腸出現了可疑增厚。收治到醫院普外科後,家屬仍然感覺就是普通的便秘,持續3天仍然沒有解大便。

“梁女士入院後我們先是給予對症治療,但是她的家屬一直想著如何解除便秘,自行給她口服一些平時在家吃的治療便秘藥物,但是症狀不見減輕反而持續加重。在我們反複解釋勸說下,他們終于意識到問題的嚴重性。”梁女士的管床醫生、南京市中西醫結合醫院普外科主治醫師魏炜介紹說,隨後他們爲梁女士做了進一步的檢查發現其腫瘤指標超過正常值的近20倍,很可能是患上腸癌。

由于梁女士的症狀持續加重,刻不容緩,普外科的專家團隊連夜爲梁女士做了急診剖腹探查手術,術中見到腹腔大量滲液,主要是腸管梗阻導致的炎性滲液,整段結腸連同小腸都出現了擴張,小腸大腸切開減壓合計出現2500毫升的糞性液體。進一步探查發現,梁女士的病竈出現在乙狀結腸中下段,約5×4厘米大小,質地較硬,已經侵犯到了腸管漿膜層,考慮乙狀結腸癌。于是,魏炜所在的專家團隊遂按原計劃爲她實施乙狀結腸癌根治切除+結腸造瘘術。術後梁女士恢複良好,飲食後造口能排氣排便。但是讓醫生們感到遺憾的是,病理結果確診是乙狀結腸癌,而且已經是晚期。

“如果梁女士此前能及時就診,會更早發現這一嚴重的健康隱患,預後也會更好。”魏炜表示,一級預防措施可至少減少40%的癌症發生,並且結合適宜的癌症早診早治手段,可進一步降低癌症的死亡率。

漸進性便秘及兩種異常大便應高度警惕

那麽究竟何種便秘是預警信號呢?魏炜提醒,如果出現漸進式便秘及血便和黏液便,要高度警惕,及時就診,做相關檢查,以免延誤診療。

“漸進性便秘就是隨著時間的推移,便秘越來越嚴重,吃便秘藥基本沒好轉。”魏炜表示,梁女士就是這樣的便秘患者,這種便秘患者被確診爲腸癌的時候往往已經是晚期。因此,便秘一直沒有緩解的患者一定要注意排查腸癌的可能性。

有些人會把痔瘡出血和腸癌聯系在一起,該如何分辨呢?專家介紹,痔瘡導致的便血顔色往往是鮮紅色的,而且血液和糞便是不融合的。但腸癌的血便,大便和血液一般是混合在一起的。

“腸癌患者,經常會出現黏液便。”黏液便顧名思義就是大便排出時,會出現黏液絲,老是感覺有黏膩膩的感覺,排便不順當。對此,魏炜提醒,一旦出現相關情況也需要重視。

體檢時,兩項簡單的檢測不能忽視

“不要因害羞等原因輕易放棄體檢中的‘肛門指檢’”,南京市中西醫結合醫院肛腸科主任王元钊直言,這種檢查可篩查出大部分低位直腸癌患者。由于不少人“害羞”或不重視,往往選擇直接略過這項檢查,殊不知這項檢查既簡便又可以篩查出絕大多數低位直腸癌患者。有直腸癌家族史的人群更要重視定期體檢。據了解,該院肛腸科專門開設了女性肛腸門診,由女醫生專門爲女性患者一對一做相關檢查。

王元钊提醒,體檢中的大便隱血檢測也很重要,大便隱血和便血不是一回事,不少腸癌早期患者,可能肉眼看不到大便中有血。要是等到看見大便有血了才檢查,往往病情已經比較嚴重了。不管是不是高危患者,每年的體檢最好都加入大便潛血檢查。如果有家族史,即使潛血陰性,50歲以後也要每年做腸鏡。不過,家族史只能說明得腸癌的概率比一般人大,並不是一定會得腸癌。

想要遠離腸癌,王元钊建議,生活中保證“三低一高”飲食,即低糖、低脂、低蛋白、高纖維素的飲食方式。其次,保持良好情緒和心態,注意合理作息。最後,盡量避免久坐,堅持適量運動能有效降低腸癌發生率。(通訊員 楊璞)

2 阅读:378

新華日報健康

簡介:讓優質的健康內容觸手可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