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秀珊包餃子能破吉尼斯紀錄,《穿過月亮的旅行》矯情了

塵飛揚說經典 2024-05-01 21:33:48

這片不太行啊。

影片講述1996年的純愛故事,導演的目的也很明確,想書寫一則關于“從前慢,一生只愛一個人”的愛情神話。

然而,這部看上去有些浪漫有些甜的電影,細品卻很擰巴。

比如張子楓飾演的林秀珊能得到意外的物質獎勵和假期,是領導對她超強業務能力的嘉獎。

直屬領導說她一小時能包1100個餃子。

作爲一個有點包餃子經驗的美食愛好者,我被震撼了。

這能成爲世界級包餃子快手了。包餃子最快的吉尼斯紀錄保持者,每小時也只有1066個。

或許有人說,這是電影,不能當真。

即便是純屬虛構的電影,它也需要用真實細節來講故事。況且聚焦的1996年,對生活細節的鋪陳,比如公共電話,比如員工工資,比如火車票,這些走的依舊是現實主義的路子。

一小時能包1100個餃子,是林秀珊得到意外獎勵的重要事件,這個數字很誇張,即便我們承認領導草包,不知道這個數據有多誇張,它都會連累林秀珊假期的真實性。

我不會向朋友推薦這部電影,因爲它是一種虛假的浪漫主義。

影片的高潮戲份,就是雙向奔赴的兩個人,來來回回折騰一天,卻始終沒有見面。

入夜後,他們終于通過公共電話聯系到彼此(巧合事件),王銳提出方案,“要麽我在原地等你。”

林秀珊拒絕了這個提議,理由是第二天還要上班,兩人應該搭乘各自回去的火車,車在中途相會,兩人就能趁此機會,看到對方。

乍一看,這很像森田芳光電影《春天情書》片尾處的浪漫一幕啊。

但我還是想說,沒有十年腦血栓,想不出這麽傻的建議。

因爲他們完全記不耽誤上班也能見面滾床單。

影片交代王銳找林秀珊滾完床單睡一覺,淩晨三點再起床回去。林秀珊讓王銳去小旅館等她,兩人月圓人也圓後,王銳像往常一樣淩晨三點回廣州就行。

或許有人說,王銳做的是建築工人,沒有睡好會很危險。

這不算問題,因爲王銳完全可以在等林秀珊那段時間去補覺。影片有兩人夜裏啪啪到零點前的細節——到底是年輕,睡得少,恢複快。

《穿過月亮的旅行》的割裂就在于,它保留原著的內容,用喜劇口吻提到王銳和林秀珊是一對性生活需求很旺盛的小夫妻,然而,影片的最終落腳點卻將它拍成了少男少女式的校園戀愛。

兩人的工作身份和他們本身洋溢的精神氣質,與其說是工地,不如說是學校。王銳和林秀珊與其說是善良的打工人,不如說是內心依舊純潔正直的學生。

不是說打工人不能有學生氣質,而是兩個高中畢業就闖蕩社會的人,有那麽愛憎分明的學生氣,創作者還是懶惰了。

我總疑心導演做出這樣的劇本,是想要讓劇本和主演和諧共處,兩位小主演都是有學生味的00後,她們本身的形象距離已婚男女還有差距。

原著小說裏的王林是結婚五年的夫妻,在電影中是成家一兩年的新婚夫婦。

最後,我很難給《穿過月亮的旅行》好評,不是因爲我有原著粉濾鏡。

我在早讀群裏分享過對原著《穿過月光的行板》的評價,我覺得這部小說就矯情。

這篇套用麥琪的禮物的設定,沒打招呼的雙向奔赴,變成了彼此錯過。不喜歡這篇小說,是感覺狀態是作者的強行浪漫。比如,王銳從哈爾濱到齊齊哈爾,又從齊齊哈爾到哈爾濱,再到齊齊哈爾,白天到了晚上,他依舊沒見到妻子林秀姗,作者寫王銳的心境。

王銳看著路面上楊樹的影子,覺得它們就是一片靜悄悄開放的花朵。一輛只載著幾個乘客的公交車駛了過來,跟著一輛出租車也駛了過去。它們軋在路面的花朵上。王銳以爲花會窒息,可當車過去後,路面上那花朵般的樹影依然活潑生動,清晰可人。王銳想自己要是這影子中的一部分就好了,那樣林秀珊就能天天從他身上走過。他願意讓她秀氣的腳時時踩著自己。

浪漫吧?但這是一個人在奔波一天尋人無果的心境嗎?他帶著浪漫的心態去見妻子,跑了兩個來回,被誤會是逃票者,他的疲憊,他的胃病這些都很容易讓人在頻頻受挫後狂躁。我覺得小說中的浪漫視角更像是作者附體角色,而不是角色本身的視角。

這種浪漫表達,看上去很美,和人物有些割裂,浪漫就變成了矯情。比如,他想起在下三營子過中秋節時,林秀珊會用洗衣盆裝上清水,看水中的月亮。

比如,它們在她讀過的小學課文中被比喻爲羊群。林秀珊覺得再貼切不過了~這是知識分子視角吧,農村的綿羊,哪裏有這麽幹淨?

總而言之,《穿過月亮的旅行》是部矯情的小說,而自編自導的李蔚然沒有避免故事的矯情基因。

我承認創作者的態度是誠懇的,只能說可惜了。

0 阅读: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