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下父母心

文獻佑人間 2024-04-27 03:37:05

那天上午,我的辦公室走進一對步履蹒跚、相互攙扶的古稀夫妻。

倆位老人得知,我和同事幾天後要去三百多公裏外的浙西南一所監獄,爲他們因犯詐騙罪在那裏服刑的兒子,開庭審理一起民間借貸糾紛案件。倆位老人請求能讓他們也去監獄參加庭審旁聽,老人很認真拿出幾份從電腦上下載的文章,內容是有關法院公開開庭審理民事案件,公民可以旁聽的規定,讓我看。說:兒子的這起民間借貸糾紛案件,不涉及國家機密,也沒有什麽隱私可言,應當公開開庭審理。我倆雖然一方當事人的父母,但更是普通公民,應該可以旁聽。

我向倆位老人解釋:您倆說得沒錯。但,法院在監獄開庭審理案件,由于監獄場所的特殊性和受客觀環境所限,它不可能象影視片播放的那樣,有審判席、原被告席,以及有旁聽席等。我在許多監獄開庭審案,基本上在獄警辦公室“就地開庭”。通常情況,除了法院辦案人員,監獄嚴禁其他人員進入。

經與老人幾番交流,倆位老人說了實話。自打他們的獨生兒子去監獄服刑後,倆老和兒媳婦,每當在規定的探視時間,總是迫不及待乘動車到杭州,再換乘往南方的動車,接著再坐汽車,好不容易到監獄見到兒子。探視時間受限不說,在探視室與兒子見面隔著一道厚厚玻璃,兒子在玻璃牆裏面,彼此雖近在咫尺,但必須拿著電話筒交流。那只被無數人使用了無數次的電話筒,不知是質量問題,還是老人歲數大耳背,彼此說話,十分吃力。經常是倆老加兒媳、孫女輪流使用一只話筒,每個人還沒有把話說完,規定的探視時間便飛快的過去了。這次到監獄開庭,如果能夠旁聽,至少讓他們能面對面看清楚兒子。他們咨詢過律師,家屬是可以參加法院庭審旁聽的。

倆位老人還慎重地向我承諾,開庭這天,他們自行前往監獄。開庭過程中,絕不與兒子交流,絕不影響開庭。我告訴老人,監獄作爲特殊場所,你倆能否進入,需要聽從監獄方面的意見。老人點點頭,表示理解。

幾天後,綿綿春雨中,我與同事乘公務用車駛抵監獄。風雨中,這對老夫婦已經翹首企盼等候在監獄大門外,他倆是前一天乘動車趕來的。開庭前,我向獄警說明了倆老參加庭審旁聽的請求。獄警經請示上級領導後,准許倆位老人參加旁聽。但是明確要求,不能與服刑兒子有任何交流。老人聞訊,連連向我和獄警鞠躬致謝,說自己心裏的一塊石頭終算落地了。此時,我看到倆位老人雙眼浸滿了淚水。

監獄爲庭審提供了一個小會議室。身材中等的老人兒子,在一名獄警押解下,走進會議室,在指定的位置落坐。他有些白皙的臉上寫著羞愧與不安,他面向幾步之遙的父母,輕喊了一聲:爸、媽。倆位老人激動地站起身,想說什麽,卻沒敢開口。老漢壓了壓老伴肩膀,倆位老人很快重新坐下。一張數平米大的橢圓形桌子,我和書記員坐上端,右邊爲原告,左邊是服刑的老人兒子,獄警緊挨他而坐。主持過無數次庭審活動的我,這次我多了一項“任務”,要關注坐我正對面的這對老夫婦,我隱隱擔心他倆會否情緒失控而影響庭審。然,白發蒼蒼的倆老人自始至終坐在座位上,目不轉睛盯著他們的兒子,沒有說過一句話。

庭審進行的較爲順利,不到兩個小時就結束了。就在雙方當事人在庭審筆錄上簽字時,老人從座位上站起身,向我招手。我過去,問:什麽事?老漢說:有一張條子,可以交給我兒子嗎?我接過紙條,老漢說:你看好了,沒關系的。我打開紙條,一行醒目的字映入眼簾:好好改造,早點回家!這紙條是倆老臨時寫的。我當即把紙條交給在場的獄警。當獄警把這張字紙交給老人兒子時,我用余光感受到,倆位老人又一次在揩拭眼淚。

離開監獄,爲減少倆位老人轉車等不便,我讓他倆同乘公務車返程。倆位老人猶豫之後,最後還是上了車。途中,我與倆老沒有什麽交流,但老倆口有一段對話,我聽到了。“兒子看起來比以前白胖了一點,實際上這是營養不良。”“監獄裏夥食都是有標准的,怎麽會營養不良呢?”“嗨,我不是說監獄夥食不好,是兒子吃不慣那裏的下飯,兒子從小就不吃辣的呀……”車的後排座,又響起輕輕的抽泣聲。

0 阅读:1

文獻佑人間

簡介:感謝大家的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