爲什麽有人說蕭克“鎮上將”,這句話出自何處,有沒有事實根據?

曆史門前小個子 2024-05-02 17:54:43

1955年的首次大授銜,是我軍的一大盛事,這是對多年革命將領最好的慰問和獎勵,當然,革命不分先後,卻有多少之分,因此授銜也有級別,

對元帥,大將兩個軍銜,黨中央是非常慎重的,中央書記處曾多次開會討論,所以,最終形成了我們現在所看到的這個局面。

十位元帥,十位大將,這兩大軍銜的排名,確實是存在的,像是接下來的上將,中將,少將,倒是沒有具體的排名了。

不過,由于蕭克排在上將第一位,所以,有人提出了一個說法,認爲蕭克“鎮上將”。

這個說法有沒有道理,有沒有事實根據呢?

從事實上而言,蕭克因排名上將第一,所以稱他鎮上將,這句話有一定的道理,但是不多,首先我們要清晰明白的一點,那就是這句話,並沒有這麽簡單。

衆所周知,評銜是從多方面來進行的,主要有戰功,資曆及貢獻,更多的人稱“蕭克鎮上將”,實際上就是從這三方面來說的。

縱觀蕭克的履曆,他確實在革命的各個時期,都有著不同尋常的“表現”

土地革命時期,可謂是蕭克的“高光時刻”,首先,他參加了我軍軍史上影響深遠的“南昌起義”,當時他是11軍24師71團的4連代連長。

與蕭克當時有著同級別的開國上將,還有擔任著賀龍20軍3師6團6連指導員的楊至成,比蕭克高的是周士第,他是11軍25師師長,比蕭克級別低的,則是趙爾陸,他是普通戰士。

南昌起義是蕭克輝煌革命生涯開啓的第一戰。

後來,蕭克又參加了朱德,陳毅領導的湘南起義,並跟隨隊伍抵達井岡山,來到井岡山,蕭克的進步速度更是讓人驚歎,到1930年時,他已經是紅12師的師長。

紅12師是紅一方面軍的主力師,蕭克能夠指揮這麽一支隊伍,可見毛主席,朱德對他的信任和器重,要知道,後來成爲大將之首的粟裕,此時也是師長。

雖然蕭克出身書香門第,但是打起仗來確實是一把好手,由于他在中央蘇區立功無數,所以到1932年,毛主席直接將蕭克調任爲湘贛蘇區紅8軍軍長,要他獨當一面。

事實證明,蕭克沒有讓毛主席失望,在他率領紅8軍期間,他多次打破敵人的“圍剿”,並殲敵無數,打出了紅軍的赫赫威名。

到1934年初,蕭克更是接到了黨中央的重任,中央要他率部先行北上,回師湘贛蘇區。

在此後的兩個月時間裏,蕭克帶著4000余人縱橫馳騁,行程2500裏,搗毀了敵人無數碉堡和據點,並擊潰國民黨軍6個團及許多保安團,立功卓著。

爲此,蕭克獲得了二等紅星獎章。

紅星獎章是中華蘇維埃共和國獎勵有功人員的一種證章,獎章分爲三等,第一等紅星獎章授予領導全部或一部革命戰爭之進展而有特殊功績的人員,第二等紅星獎章授予在某一戰役當中曾經轉移戰局而獲得偉大勝利的人員,第三等紅星獎章授予經常表現英勇堅決的人員。

在當時的蘇區,這紅星獎章也有“免死金牌”之稱,蕭克能夠獲得二等紅星獎章,也可見當時他對革命做出的貢獻,是極其龐大的。

蕭克的優秀自然讓黨組織非常欣喜,所以在1934年7月,年僅27歲的蕭克,當即被提拔爲了紅六軍團的軍團長。

擔任紅六軍團軍團長,是蕭克革命人生的一大轉折,從此他的資曆和貢獻,已經在部隊中很少有人能比得上。

而蕭克帶著紅六軍團先行長征,與賀龍紅2軍團會合,共同創建湘鄂川黔根據地,這也是蕭克對革命做出巨大貢獻的一大表現。

不僅如此,紅二,六軍團後來還整編爲了紅二方面軍,蕭克又當仁不讓的成爲了副總指揮。

自此,在土地革命時期,能夠超越蕭克無論是級別還是貢獻的開國上將,基本沒有。

抗戰時期,紅軍首先整編爲了八路軍三個師,其中蕭克擔任了120師的副師長,他的這一職務,也超越了一大部分的軍中將領。

八路軍六個正副師長分別是林彪,聶榮臻,賀龍,蕭克,劉伯承,徐向前,這六個人後來在1955年授銜時,有5位都是元帥,只有蕭克是上將。

從這個職務也足以看出蕭克在我軍中的地位,確實是很高的,不過隨著抗戰的結束,解放戰爭的開始,蕭克的革命人生,倒是有些不同以往了。

解放戰爭時期,蕭克先是離開了軍隊,去幫助葉劍英創辦了華北軍政大學,並擔任副校長,這個職務,按照道理來說不低,不過在擔任副校長期間,蕭克自然也失去了征戰前方,立功的機會。

直到1949年渡江戰役後,四野南下時,蕭克被調到了四野,擔任了第一參謀長。

說實話,這個職務對蕭克而言其實並不高,甚至在紅軍時期,抗戰時期他很多的老部下,此時都比他的級別高,但是蕭克並不在意,他知道當初自己參軍,本就不是爲了什麽高官俸祿。

在擔任四野第一參謀長期間,蕭克協助林彪指揮了衡寶戰役、兩廣戰役以及千裏大追殲,對蕭克的參謀能力,林彪是很滿意的,畢竟兩人在井岡山時,就已經是戰友。

建國後,蕭克又被重新提拔到了一個很高的高度,他擔任了國防部的副部長,擔任彭德懷是部長,任副部長的還有黃克誠、譚政、蕭勁光、王樹聲、李達和廖漢生,這幾人中,黃克誠,譚政,蕭勁光,王樹聲都是後來的開國大將,李達是上將,廖漢生則是唯一的中將。

1952年評級時,蕭克被評爲了正兵團級,這個級別,當然也對他後來的授銜有一定的影響。

1955年授銜時,按照蕭克的資曆,貢獻,他的名字確實出現在了大將的候選人中,不過最終拍板時,蕭克沒有當選,所以,他成爲了上將,並在上將名單中排在了第一位。

縱觀蕭克的履曆,“鎮上將”這個說法,自然也不是“空穴來風”,確實有一定的道理,在其他的56位開國上將中,能夠與蕭克相比的,確實寥寥無幾。

如果說蕭克沒能“鎮上將”,那麽憑他的資曆,毫不誇張的說,他在開國上將中,也是罕見的“佼佼者”

0 阅读:1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