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5件事會影響寶寶大腦的發育,爲了寶寶健康,父母以後不要做了

星星媽育兒說 2024-03-21 15:51:44
導語

准媽媽十月懷胎,生下寶寶後,不管是對于准爸爸,還是對于老人來說,寶寶的到來,讓全家人都感覺到喜悅。

尤其是家裏只有一個寶寶,夫妻雙方的老人,都會特別稀罕這個寶寶,經常把寶寶抱在懷裏,一邊搖晃一邊跟寶寶說話,看似寶寶很享受,但是這卻是很危險的行爲,過度搖晃,容易讓寶寶的大腦受到傷害。

大人再疼愛寶寶,這5件事會影響寶寶大腦的發育,爲了寶寶健康,父母以後不要做了。

這5件事會影響寶寶大腦的發育,父母早知道早應對,避免坑娃

一. 過度搖晃寶寶

“搖呀搖,搖到外婆橋”,相信很多人小時候也聽過這個歌謠,不少老人在哄寶寶的時候,喜歡一邊哼歌,一邊搖晃寶寶。

寶寶在老人的懷抱裏,搖搖晃晃,就像躺在搖籃裏。

兒科專家崔玉濤提過,禁止劇烈搖晃一歲以內的寶寶,因爲寶寶的腦部發育還不夠成熟,頸部力量過弱,沒有辦法很好支撐和控制頭部。

過度搖晃,會讓寶寶的大腦組織跟顱骨發生碰撞,存在導致顱內出血的可能性,對大腦造成損傷,影響大腦的發育,造成嬰兒搖晃綜合征,甚至會危及寶寶的生命,因此父母和老人在護理寶寶的過程中,要避免過度搖晃寶寶。

二. 過量餵養

對于很多老人來說,“娃吃得越多,胃口越好,長得就越是白白胖胖,這樣的娃才健康!”,老人看著寶寶像蓮藕般粗壯的手臂,滿心歡喜,娃長得多好啊!

因此,很多老人在餵養寶寶的過程裏,總是一次又一次地給寶寶餵奶,覺得孩子吃得越多,長得越快,其實這是錯誤的想法,過量餵養,不但會導致寶寶頻繁吐奶,引發胃部不適,而且會導致營養過剩,寶寶長得太胖,不利于身體的健康。

不僅如此,過度餵養,不但會導致寶寶肥胖,不利于大腦的發育,而且還會增加寶寶腸胃的負擔,在消化過渡食物的同時,會導致有限的血液和氧氣,從頭部轉到消化部,影響寶寶大腦對氧氣的吸收,影響大腦的發育。

新生兒的胃部發育還沒有完善,在寶寶6個月之前,容量比較小,胃是橫著的,狀態也不穩定,而且新生兒的贲門比較松動,上寬下緊。

一旦寶寶在短時間內,攝入過量的奶,胃容量過滿,無處安放的奶,就會隨著寶寶的嘔吐,而排出體外。

不同月齡的寶寶,吃奶量是不同的,媽媽要根據寶寶的體重和月齡來調整,過量餵養,也不利于寶寶大腦的發育。

新生兒每隔2個小時哺乳一次,如果寶寶每次吃奶能間隔2小時,說明吃奶量是充足的,寶寶的身高和體重達標,意味著營養攝入充足。

然而,如果寶寶的體重增長過快,體重嚴重超標,身體過胖,說明營養過剩了,媽媽需要給寶寶調整飲食。

從寶寶出生到3歲前,媽媽需要定期帶寶寶去做體檢,讓醫生檢查寶寶的發育情況,是否符合月齡對應的指標,如果寶寶體重發育過快,需要及時幹預,避免寶寶過度肥胖,影響大腦的發育。

三. 營養不良

“我家娃3個月就開始吃米粉了,自己家研磨的米粉,孩子吃得飽,還省錢,可比奶粉好多了!”,大媽抱著孫女,得意地跟別人炫耀。

媳婦奶水不夠,吃奶粉的話,張大媽嫌太貴了,她靈機一動,在寶寶3個月的時候,就迫不及待地給孫女吃上了米粉,看著孫女吃得那麽香,她還數落了媳婦一頓,“真的不會勤儉持家,吃米粉多好!”

因爲營養不良,孫女每次體檢,發育都不達標,身高跟體重,都比同齡人矮一截,孫女一歲的時候,看起來就像一個6個月的寶寶,瘦小又體弱多病。

兒子看不下去了,把親媽訓斥了一頓,他還根據醫生的要求,給娃添加了奶粉,養了幾個月,營養跟上了,孩子的身高體重也逐步增長了。

很多老人爲了省錢,給低月齡的寶寶餵米粉,不利于寶寶身體的發育,長期營養不良,甚至會阻礙大腦的發育,影響寶寶的智力發展。

其實6個月後的寶寶,才可以進行米粉餵養,過早吃米粉,會損害寶寶的身體健康,給腎髒增加負擔。

寶寶在發育的過程裏,營養攝入多,會促進寶寶大腦的發育;相反,如果營養攝入過少,會阻礙寶寶大腦發育。骨瘦如柴的孩子,大腦發育也會受影響,進而影響智力的發育。

0-6個月的寶寶,媽媽可以給寶寶選擇全母乳或者是奶粉餵養,寶寶6個月後,媽媽可以給寶寶選擇奶粉搭配輔食,或者母乳搭配輔食進行餵養。

奶粉富含DHA,能促進寶寶大腦的發育,在寶寶6個月後,媽媽可以給寶寶添加富含DHA的食物,比如:蝦,帶魚,鳕魚,核桃,花生等等。

四.睡眠過少

晚上10點過後,寶寶的大腦會分泌生長激素,如果寶寶睡覺太晚,或者經常熬夜,沒有在規定的時間內睡覺,生長激素的分泌會減少,也會影響寶寶大腦的發育。

不同年齡段的嬰兒,需要的睡眠時長也不同,睡眠時間過短,影響身體健康和大腦的發育。

3個月內的新生兒,睡眠時間推薦14-17小時,不要少于11個小時。4-11個月的嬰兒,睡眠時間推薦12-15小時,不要少于10個小時。1-2歲的兒童,睡眠時間推薦11-14小時,不要少于9個小時;3-5歲學齡前兒童,睡眠時間推薦10-13小時,不要少于8個小時。6-13歲的學齡兒童,睡眠時間推薦9-11小時,不要少于7個小時。

五.缺乏關愛和必要的肢體接觸

《饑餓的母愛 饑餓的母愛:治愈母愛缺失帶來的創傷》書裏提到,曼徹斯特大學的心理學教授愛德華·特羅尼克博士,曾經做過一次“靜止臉實驗”,來說明情感調諧現象。

在“靜止臉實驗”裏,剛開始媽媽用熟悉的方式跟寶寶接觸,通過聲音,手勢,眼神跟寶寶進行持續的互動,幾分鍾後,媽媽被要求跟寶寶分開,並且在同一個地方,保持一張靜止的臉。

媽媽對著寶寶,不會再露出微笑,也沒有發出任何聲音,寶寶跟“靜止臉”媽媽呆了幾分鍾後,原來快樂的寶寶變得痛苦,寶寶大哭起來,不管寶寶是通過哭泣,動作等方式,試圖再次引起媽媽的注意,但是媽媽還是無動于衷,這種情況讓寶寶越來越崩潰。

如果媽媽長時間漠視寶寶的情感需求,不安撫哭泣的寶寶,也不願意給寶寶進行肢體和眼神交流,時間長了,寶寶沒有辦法跟媽媽建立起牢固的依戀關系,還會影響大腦的發育。

《饑餓的母愛 饑餓的母愛:治愈母愛缺失帶來的創傷》書裏還提到,研究表明,3個月大的女寶寶就開始模仿母親的聲音和表情了。

母親面部的表情,不僅能傳達情感,還可以爲寶寶創造大腦回路,媽媽跟寶寶之間反複的建立互動,會建立起互相的信任和安全型依戀關系,這種互動對于寶寶發育中的右腦至關重要。

因此,在寶寶出生之後,父母在撫養寶寶的過程裏,要及時地給寶寶關心,肢體,眼神和語言交流,有助于寶寶大腦的發育,這也是很多人,喜歡邊抱著寶寶,邊喜歡跟寶寶說話的原因,把寶寶抱在懷裏,看著寶寶的眼睛,輕聲細語地跟寶寶說話,這對于寶寶來說,是最幸福的時刻了,因爲寶寶感受到了媽媽對他的愛。

0 阅读:71

星星媽育兒說

簡介:左手帶娃,右手碼字的英專二胎媽,有書簽約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