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耗資最大的十項超級工程,西氣東輸耗資2900億排在最後

小馬談古今 2024-04-16 22:55:27

自新中國成立以來,國家大力發展基礎建設工程,改善國內生産生活環境。一項項世紀超級工程應運而生,見證了中華建設的偉大成就。中國因爲大規模的進行基建項目,甚至被冠以“基建狂魔”的稱號。中國基建的高速發展,也見證了中國人民無懼無畏、敢將天 險變通途的意志與決心。

綜觀中國幾十年的基建曆史,成就了無數偉大的工程,其中耗資最巨,影響最大的工程要數以下十個。盡管耗資巨大,但産生的民生和經濟效益是無法估量的。

10、西氣東輸工程

西氣東輸,中國距離最長、口徑最大的輸氣管道,西起塔裏木盆地的輪南,東至上海。全線采用自動化控制,供氣範圍覆蓋中原、華東、長江三角洲地區。工程橫跨9個省份,全長4200千米,于2000批准啓動,總投資超過2900億元人民幣。截至2023年,國家管網西氣東輸公司日輸氣量超3億立方米,最高達到3.5億立方米。

9、南水北調工程

南水北調工程是中國的一個重大基礎設施項目,旨在解決中國北方的水資源短缺問題。東線、中線、西線三部分的投資分別爲1800億元、2000億元和1200億元。總投資約爲5000億元人民幣。南水北調工程規劃區涉及人口4.38億人,調水規模448億立方米。工程規劃的東、中、西線幹線總長度達4350公裏。東、中線一期工程幹線總長爲2899公裏,沿線六省市一級配套支渠約2700公裏。

8、西電東送工程

爲解決我國能源資源的不平衡性,國家提出來西電東送工程。“西電東送”就是把煤炭、水能資源豐富的西部省區的能源轉化成電力資源,輸送到電力緊缺的東部沿海地區。從2001年到2010年的十年間,總投資將超過5200億元。這一工程的實施,將有利于西部能源資源優勢轉化爲經濟優勢,減輕了環境和運輸壓力,對于合理配置資源、優化能源結構、促進中國社會經濟可持續發展具有重要意義。

7、天津濱海新區

天津濱海新區項目,是推動經濟高質量發展的重要引擎,濱海新區此次重點開複工項目共449個,總投資達5871億元,涵蓋優勢産業、新興産業、現代服務業、基礎設施等多個領域,推動濱海新區産業向高端化、智能化、綠色化轉型,推動優勢産業、戰略性新興産業、現代服務業加速發展。其中,122個重點項目開工,總投資1208億元,其中包括100億元以上項目3個、50億元至100億元項目2個、10億元至50億元項目18個。

6、西部大開發

“西部大開發”是中央的一項政策,目的是“把東部沿海地區的剩余經濟發展能力,用以提高西部地區的經濟和社會發展水平、鞏固國防。”2000年1月,國務院成立了西部地區開發領導小組,開始工程規劃和建設。西部大開發工程的總投資規模約爲8500億元人民幣。這一投資不僅包括了西部地區新開工的60個重大建設工程,而且對帶動民族自治地方經濟和社會發展起到了重要作用。

5、五縱七橫國道主幹線

國道主幹線系統由“五縱七橫”12條國道主幹線和公路主樞紐及信息系統構成,是全國公路網的主骨架,主要路線都采用高速公路技術標准。總裏程約3.5萬km。主要連接首都、直轄市、各省省會(自治區首府)城市、經濟特區以及重要的交通樞紐和對外開放口岸。“五縱七橫”國道主幹線的規劃起始于上個世紀80 年代,是交通部于爲了改善全國交通狀況提出的方案, 由5條縱線和7條橫線組成:5條縱線是 : 同江-三亞 , 北京-福州 , 北京-珠海 , 二連浩特-河口, 重慶-湛江。7條橫線是:綏芬河-滿洲裏, 丹東-拉薩 , 青島-銀川 , 連雲港-霍爾果斯 , 上海-成都 , 上海-瑞麗 ,衡陽-昆明。這 12 條主幹線全部是二級以上的高等級公路 ,工程總投資達9000億元。

4、農村“村村通”工程

村村通公路工程。是國家爲構建和諧社會,支持新農村建設的一項重大舉措,是一項民生工程。又稱“五年千億元”工程。該工程以國家和省出資爲主,耗資約1萬億元,該工程解決9億農民的出行難題。它不僅是改造新農村改造,還包括公路、電力、飲用水,有線電視網以及互聯網等。隨著信息化發展加快,還會加入5G網建設工程、天然氣工程等。

3、國家環境保護十一五規劃

爲了認真貫徹科學發展觀,全面落實國民經濟與社會發展“十一五”規劃綱要。加強城鄉環境衛生事業的宏觀指導與調控,建設部組織編制了《全國城鎮環境衛生“十一五”規劃》,並于 2006年頒布。環境衛生是公共衛生的重要組成部分,是環境保護和社會可持續發展的重要內容,是城市現代文明建設的重要保證,對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與環境友好型社會,全面實現小康社會的宏偉目標産生深刻影響。該工程的總投資約1.4萬億元人民幣。這包括了在水汙染治理、大氣環境改善、以及資源綜合利用等方面的投資。

2、四川災後重建

四川省在汶川地震災後重建方面共投入了1.7萬億元人民幣。這些資金用于支持四川142個受災縣的恢複重建和發展重建工作,納入國家災後恢複重建總體規劃的29692個項目中有99%已經完工,而納入省重建規劃的12個重災縣和91個一般受災縣的13647個重建項目也已基本完成。尚未完工的項目主要是由于地震次生災害、二次受災影響以及建設周期較長等因素所致。

1、十二大水電基地發展規劃

《中國十二大水電基地發展規劃》是指從我國能源構成的戰略出發,爲了加快水電建設,逐步改變水電比重偏低的局面,原電力工業部在70年代末設想在水能資源豐富、開發條件較好和缺煤、缺電的地區建立一批水電基地,並提出了做好十大水電基地規劃的要求。對黃河上遊、南盤江、紅水河、金沙江、雅砻江、大渡河、烏江、長江上遊(包括清江)、瀾滄江中遊,湘西和閩、浙、贛等10個大型水電基地進行了規劃布局,總裝機容量達2.1億kW,工程總投資2萬億元以上,工程期限爲1989年——2050年。

0 阅读:1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