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爾沁草原上的青春(21)

吳宇吳岩 2024-05-07 16:12:24

好長一段時間,我爲這事感到心酸。此後我再也不吃碟子中的最後一點東西,不論在什麽場合。幾十年來,這件事在我腦海中始終揮之不去,除了對這一年代的貧窮感到心酸外,我更是感到東北老鄉的淳樸、敦厚和慷慨。一塊鹹鴨蛋,在這個貧窮的家庭裏是這樣的珍貴,平時連自己心愛的孩子也舍不得讓他吃一口,卻愣是留著來待客。這種情義,又豈是能用金錢和物質衡量得了的?

這種情誼,放而大之,其實是一種民風。

這種民風,在我們40年後重訪第二故鄉時,再一次被深深地感染。2004年7月14日,我們組織了67名同學重訪插隊落戶的地方。汽車從長春出發,當車輪碾過了40年的歲月,穿行在一片青翠欲滴的鄉間公路上時,大夥想象的是不一會兒將會發生什麽樣的場景。

到了長嶺縣界的零公裏處,常務副縣長孫漢章帶著一批幹部在那兒迎接我們。進了縣城,當地百姓駐足相迎,交警向我們敬禮致意。

歡迎會上,孫縣長的第一句話說:“知青大哥大姐們,我們歡迎你們回家!”一說開場白就激動得我們老淚縱橫。“縣委書記曾留下話,當年的知青爲我們長嶺灑下過青春血汗,他們回來看望,是念著我們這塊土地和民衆,我們要殺豬宰羊,像迎親人一樣招待他們。”

在長嶺逗留的日子裏,無論在鎮上,在農村裏,還是在老鄉家裏,我們都受到了親人般的禮遇,喝酒、唠嗑、追憶美好的往事,其樂融融。

這一切,將會永遠留在我們的記憶中。

1 阅读: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