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家過年,是一種關于親情的奔赴

李砍柴 2024-02-11 19:17:10

春節已至,在外的遊子們正馬不停蹄地從四面八方,奔赴在各自回家的路上。

這一刻,所有人的情緒驚人地如出一轍:

人們個個歸心似箭,腳下的步子輕快而急切,臉上帶著回家的喜悅。

看來,不管什麽樣的詩和遠方,都不及回家過年來得雀躍。

不論是高鐵站,還是火車站、機場、長途客車站都是千裏迢迢歸來的身影,沒有了離家時的沉重,反而多了一份歸家時的興奮。

爲什麽中國人對回家過年如此執著呢?

01

因爲老家有牽挂,有思念,有回憶,有成長的印記,所以,回家過年成了中國人心裏的執念。

這執念,堪比信仰,爲此,多遠的朝聖之路,都甘之如饴。

回家,便成了世上最急切的路、最繁忙的路和最溫暖的路。

于是,孩子一句今年回家過年,父母頓時高興得心花怒放。

緊接著,他們開始細數孩子喜歡吃的東西。

經過一番精挑細選,新鮮的水果、地道的農家豬肉、各種各樣的小零食等等都被父母大包小包地扛回了家。

接下來,父母便是計算孩子回來的具體時間,准備將采買回來的東西統統變成舌尖上的美味,等著孩子們回來吃飯。

等孩子回家的時間臨近了,父親扛起掃帚就開始打掃院子的積雪,一路沿著孩子回來的路掃出了一條悠長的路。

與此同時,母親則在廚房裏忙碌著准備吃食。當一切都准備妥當的時候,父母便不約而同地站到家門口或者村口翹首以盼,只想第一眼就看到歸家的孩子。

終于,孩子的車子近了,也到了。緊隨而至的便是一句:“媽,我回來了!”

瞬間,父母懸著的心踏實了,上前拍打著孩子的肩膀,笑著笑著,眼角就有了熱熱的潮濕感。

而父母卻裝作不經意的樣子,悄悄將眼角淚擦得一幹二淨,笑意盈盈地朝著廚房而去。只見不大一會功夫,一桌熱氣騰騰的飯菜就上桌了。

一家人圍坐在一起,邊吃邊分享著這一年的點點滴滴。

人間煙火在相聚的日子裏,變成了一道道香甜可口的飯菜,那是媽媽的味道,更是家的味道,在歲月的醞釀中,化成了濃得化不開的鄉愁。

02

幾年前,曾有一個關于回家的紀錄片。

紀錄片講述的是外出務工的人們在年關將至的時候,帶上沉甸甸的行囊回家的故事。

主人公想到自己微薄的收入,如果兩夫妻選擇乘車回家,一來一回將花去他們將近兩個月的工資,所以,他們選擇了最經濟實惠的方式,那就是騎摩托車回家過年。

眼瞅著歸家的日子近了,他們開始檢修摩托車,以確保歸途的安全。

待一切就緒後,他們便將行李捆綁在摩托車後面,一層層包裹好自己,就帶著對孩子和老人的思念,與老鄉們相約,一起啓動摩托車,一路疾馳,朝著家的方向出發了。

耳邊是呼嘯而過的冷風,入目是道路兩邊迅速倒退的風景,可他們無暇顧及,他們只想早點到家,早一點見到心心念念的家人。

由于路途遙遠,他們會在中途進行短暫的休息,活動一下已經僵硬的手腳,順便湊合著吃點東西,便又踏上了歸途。

可長途跋涉的疲憊,不允許他們一路疾馳,到了晚上,老鄉們商量著找個歇腳的地方,暫時擱淺一下一整天騎行之後的勞累。

爲了省錢,他們好幾個人開了一間房子,輪流著沖涼、洗漱,然後男人們聚在一起,研究著明天要走的路線,計算著歸家的距離。

夜色漸濃,疲憊的他們很快進入了夢鄉。

第二天一大早,天還沒有大亮,外面霧蒙蒙的一片,可他們已經出發了。

眼瞅著離家近了,卻下起了小雨,他們拿出早先預備好的雨衣和塑料袋,套在身上,繼續騎著摩托車沖進了雨幕中。

實在冷得受不了,他們便將摩托車停在路邊,撿來枯草點燃取暖,他們笑著相互噓寒問暖,讓回家的路瞬間有了一絲溫情。

終于,他們一路克服了車胎紮釘子、車打不著火、道路被封、道路濕滑等困難,曆經三天三夜後,他們到家了。

千裏顛簸的辛勞,長途跋涉的苦澀,在見到親人的那一刻煙消雲散。

這一刻,回家過年,是爲親情和責任的奔赴,所以,即使千裏迢迢,困難重重,依然不能成爲不回家的理由。

03

如今,交通便利了,摩托車大軍少了。但回家的路自始至終都沒有變過。

現在過年回家,變成了一張張窄窄的、薄薄的車票或機票,承載起了遊子一整年的惦念,不斷催著遊子們踏上回家的路。

快捷的交通工具,縮短了空間距離,也有了更多回家的驚喜。

有人悄悄地走進了媽媽經營的小飯店,忙碌的媽媽看著神似兒子的客人,匆忙走進廚房准備飯菜。

當兒子那聲熟悉的“媽媽”喊出聲,媽媽這才確定自己並沒有眼花,真的是兒子回來了。

突如其來的喜悅,讓媽媽喜極而涕。

一位悄悄回家了,當他打開家門,正在玩耍的兒子聽到開門聲,看到是許久不見的爸爸後;

兒子一邊驚喜地喊著:“爸爸!爸爸!”一邊抹起了眼淚。

這一刻,思念變成了眼角喜悅的淚水,是愛,是思念。

務工的父母驅車回到了家,遠遠便望見了站在門口的兒子,小小的身影站在那裏,定定地看著由遠及近的爸爸媽媽,眼裏是用語言難以形容的渴望。

這時,千言萬語難抵孩子跌跌撞撞跑上前來的擁抱。

還有一位父親得知遠嫁的閨女要回來過年,父親竟像個孩子一樣,激動得一夜無眠;

天還沒有亮就站在村口的石橋邊,任由紛飛的雪花打在身上,就那麽靜靜地伫立橋邊,等著女兒歸來。

像這樣的溫馨瞬間還有很多很多,這一幕幕無一例外都變成了回家過年的意義。

其實,不管你在哪裏,有人等著你,惦念著你,這便成了在外闖蕩的人心中最柔軟的思緒,所以,即使山一程,水一程,路途遙遙,都無法成爲回家過年的阻礙。

“他鄉縱有當頭月,不及故鄉一盞燈。”

而這正是很多中國人刻在骨子裏的情結,對這種情結最隆重的表白便是回家過年。

其實,回家過年從來都是一種儀式,是以親情爲絲,密密織成網,網住了血緣.

從此,親人之間便有了千絲萬縷羁絆著的思念,這一張網便是每個人對故鄉的記憶。

有了這份記憶,故鄉就成了與親人息息相關的心情,這心情一經喚起,就到了回家的時候。你說呢?

-End-

作者:麽麽茶

編輯:一乙木

1 阅读: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