買車需謹慎!經銷商庫存數據被官方公布

白希文 2024-05-08 17:06:27

車展過後,很多消費者被沖昏頭腦去購買心儀的車型。但實際上,他們面臨兩大購車風險。

從車質網發布的4月份最新投訴榜單不難看出,排名第一的投訴就是“價格變動”。也就是說每一個新車車主都會面臨買完就降價的風險。

5月6日,乘聯會(乘用車聯席會)發布的最新庫存指數來看,59.4%的庫存指數已經超過了50%庫存警戒線9個百分點。

從數據中可以看到,北方地區和西部地區庫存相對于3月有所下降,但也在50%以上,而東部和南部經濟發達地區,庫存甚至超過了62%。

這也意味著市場還將面臨大規模的降價空間,即使這個降價已經讓不少車企“賠本賣車”了,但內卷嚴重的中國車市,讓資金迅速回籠比單車利潤更加重要。

我們可以看到,理想汽車在1-4月進行了兩次價格調整,比亞迪甚至推出了十款榮耀版車型後,在前兩天再次附加了官方置換補貼政策。

不完全統計,在1-4月份購車的人群中,大部分人都“買虧了”,因此在投訴榜單上,比亞迪4月份投訴量幾乎占據榜單的一半份額,而投訴內容不是質量問題,幾乎全部是“價格變動”。

無獨有偶,長安汽車、五菱汽車、Smart汽車、上汽榮威的投訴點也都是“價格變動”。

而價格變動不僅僅是主機廠帶來的,更多的還是經銷商的庫存壓力。畢竟主機廠把大量的新車都壓在了經銷商的庫房,而經銷商想要資金回籠就必須用各種招式降價促銷。

看似一片繁榮的市場,恐怕是最不適合入場購車的時機。因爲對于普通消費者而言,除了新車有“買完就降”風險,還會面對經銷店各種欺詐行爲。

實際上,2024年的汽車市場已經與以往大不相同,過去購車都是金九銀十,隨後是雙11和雙12購車季。

而今年幾乎所有的汽車廠商把營銷費用都堆積在了上半年,就是爲了搶占市場先機。

但作爲消費者還是應該擦亮眼睛,只要不是絕對剛需,還是應該堅持到年底再進行購車,那個時候廠商的促銷和營銷費已經花光,購車後再次降價的風險已經減小。

最後,我們來看一下乘聯會發布的4月份新能源車的銷量排行榜,如果按照59.4%的庫存指數來看,這些品牌的實際的銷量數據應該是多少呢,大家可以算一算。

0 阅读:2

白希文

簡介:汽車導購與汽車品牌營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