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0後現狀:生我時嫌多,我生時嫌少,我幹時嫌老,我退時嫌小

清談怪侃 2024-04-26 21:51:28

如果要將90這批人,稱爲改開後最慘的一批,估計沒有幾個人會持反對意見吧!

60後沒有太多的經濟壓力,當時貧富差距不是很大,吃不飽就是吃不飽,大家的狀況都差不多。聽老人們講,那時候是生産隊集體記工分,沒有多少私産。有飯大家一起吃,有衣大家一起穿,反正都是集體生活,講究一個“光榮”。

唯一不好的地方就是60後那時候讀書普遍收到了影響,上小學的時候,正好趕上了熱火朝天的年代,天天要去工廠、田地幹活,爲社會做貢獻。那時候工人地位高,要是家裏能出一位工人,感覺就是光宗耀祖的事情,也是農村人難得的鯉魚躍龍門機會,現在他們這批人正在老去,已經逐漸進入退休的階段。當然,現在多數成功的企業家,他們這批人就是中堅力量。

70後相對而言,沒有受到太多的不利影響,等到這批人有了童年記憶,社會的負面熱鬧景象已經逐漸接近尾聲。當時改革後,人們的思想受到很大的沖擊,仿佛一下子進入了春天,也是思想活躍,盛産文學大師的年代。

關鍵是那時候考學真的可以改變命運,農村娃與城市娃的高考錄取率差距還不是特別大,甚至某省某市的狀元就出自某個農村學校。比較幸福的是,在學校完全可以扮成文藝青年,畢業後也沒有找工作的壓力,在學校裏的時候就可以實現包分配的工作。

當然,大家眼裏所謂的好工作能否得償所願,全憑個人機遇與家庭實力。父母能幫襯上的,自然可以進入不錯的單位,泥腿子出身,兩眼一抹黑,就真的只能聽天由命。

要是考不上大學,就出門打工或做生意,相比較現在創業的機遇門檻,八九十年代應該算得上是遍地撿黃金的時候。只要努力加把勁,不是面朝黃土背朝天,現在多數可能混得都還不錯。

關鍵那時候還沒有商品房的說法,多數單位都是福利分房,教育、醫療、住房沒有太大的壓力,至于好不好、質量怎麽樣,那就只能另當別論,至少是可以解決有沒有的問題。

80後吧,現在是職場的中堅力量,也算是趕上了不錯的年代。運氣好一點的話,似乎還可以趕上包分配的工作,運氣差一點,剛好趕上擴招,也能上一所不錯的大學,出來就業找份不錯的差事,問題應該不大。

他們結婚的時候,還沒有完全進入全民炒房的階段,房價相對而言還不是很高。醫療也還說得過去,當時在多數的鄉下,還能見到赤腳醫生爲患者服務。計劃生育對他們的影響相對還比較小,家裏還有兄弟姐妹好幾個人,但是與前邊兩代人比較,在社會上的生存壓力確實是在陡增,所以有人說80後是最慘的一批人。

到了90後這代人,可謂是趕上了“好時代”。那時候計劃生育很嚴格,很多人挺著肚子被拉去做了流産,想想也是挺可怕。

在陝西隔壁的農村,每個家庭90年代出生孩子確實不少,見過他們不少家裏都是兄弟姐妹三個,甚至更多。但在陝西這邊,農村基本就是兩個孩子,一般不會太多,只有個別的超生遊擊隊。

90後考學完全是憑本事,關鍵競爭還賊激烈,很明顯的就是農村與城市教育的差距在拉大。以前還經常聽到農村某個學校出了全市的前100名,有時還會産生狀元,現在很少聽到這樣的傳奇故事。

90後悲催的是,剛好趕上了高房價,准備結婚生子的時候,正是房價狂奔的時候。大學畢業要自己找工作,就是考個公務員競爭還特別激烈。以前是大家爭著“下海”,現在是打破頭也要“上岸”,你說哪個環境好呢?

90後想不生,甚至少生孩子,又趕上了放開二胎三胎,就是松了綁,不少人也沒有生養的經濟實力,也就談不上生孩子的意願。

剛想准備幹點活吧,又卡在了35歲的門檻線上,進退兩難,吃飯養家都成了問題。

現在還有女的55歲退休,男的60歲退休。退休了之後,身體好一點,自己也有門路,就二次事業開花,找個兼職的工作幹幹,多掙一份錢。不想工作的,就可以沒事提溜個音響,跳跳廣場舞樂呵樂呵,頤養天年。

反觀90後,是鐵定碰上了延遲退休,等到90後退休的時候,養老金還夠不夠分,都得打個大大的問號。孩子減少,到時誰還養90後這批老家夥?

相比00後就比較幸運一點了,至少現在房價普遍降了不少,有條件的父母,多數已經准備好了房子,他們也沒有太大的住房壓力。

所以,大家說90後是不是真的很慘?

真是應了這句:生我時嫌多,我生時嫌少,我幹時嫌老,我退時嫌小

0 阅读:4

清談怪侃

簡介:有溫度,慢節奏,觀百態,笑品人間煙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