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色”抗日將領孫元良,活103歲成黃埔最長壽學員,兒子是巨星

潘鳳說曆史 2023-03-27 14:26:08

如果您喜歡這篇文章,請點擊右上方的“關注”。感謝您的支持和鼓勵,希望能給您帶來舒適的閱讀體驗。

2007年五月25日,將領孫元良在台北去世,享年103歲。他是最長壽的黃埔一期生,也是唯一參加過抗日戰爭的正規軍軍長,也是最後一位參加過國共內戰的兵團司令。關于孫元良的功過是,各家有各家的看法。他的一生坎坷曲折,作爲國民黨將軍,曾被判處死刑,但最終並未執行,反而還得到晉升。他出生于黃埔軍校,參加國民黨,曾在抗日戰爭中多次痛擊日軍,但也曾因臨陣逃脫和調度不靈導致戰敗。軍事上難免有過錯,但這位將軍的人品更爲人诟病。

東大附中才子,黃埔一期學員

孫元良祖籍浙江紹興,1904年出生于四川成都的一戶富裕家庭,他的父親孫延榮曾經是清朝廷的知縣;叔父孫震是川軍高級軍官,擔任過第二十二集團軍司令、國民黨第五綏靖區司令官。

因爲家境殷實,他從小就有讀書的機會。幼年在華陽縣的私塾讀書,長大後進入成都聯合中學學習。

1922年,新思潮思想在國內流行開來,18歲的孫元良受到新思想的影響,不甘心只在成都,過完平凡的一生。

毅然決定離開成都,南下來到南京,考取了國立東南大學附屬中學,也是今天南師大附中,的前身。在這裏,他受到了更先進思想的影響,接受到了西方民主自由的觀念。

“明白了我華族之所以百年積弱,皆由固步自封、不求進取,不知道汲取學習西人之長技故。”所以他立志“民主、自由、救中國”,成爲新一代進步青年。

從東南大學附屬中學畢業後,孫元良考入北平國立政法大學學習政治。1942年,黃埔軍校于全國各地招生,受過新思想影響的孫元良,聽到消息後立刻決定報名。

但並不被他的家人所接受,他家人認爲,放棄學業成爲軍人是做“亡命之徒”,是一種胸無大志的表現。

已經堅定理想的孫元良並沒有放棄,在北大教授李大钊、譚熙鴻的推薦下,孫元良經過了初試、複試,最終正式成爲黃埔軍校的一期學員。

開學典禮上,孫元良被派去大門口迎接名譽校長孫中山,當他看見孫先生的那一刻,激動的淚流滿面,那是自己最崇敬的革命偉人。

從黃埔軍校畢業,的孫元良被分派到軍校教導二團當連黨代表,隨後又參加了東征和北伐,很快就從排長升任連長,再升到團長。

國民黨領導人蔣介石非常看重這位有學識、有風度的學生,還自己出資贊助孫彥良到日本陸軍士官學校進行深造,回國便給予重任。

回國後的孫元良先後擔任了教導一師野炮營營長、陸軍第二師七團團長、警衛軍一師一旅旅長等職位,作爲蔣介石的嫡系部隊被重用。

孫元良也沒有辜負蔣介石的信任,在多次戰爭中,取得赫赫戰果。

兩次參加淞滬抗戰,多次成功擊退敵人

孫元良參加戰爭並不是每次都會勝利,北伐戰爭開始時,黨軍第一軍以何應欽爲首率領兩個師,駐紮在潮州粵閩邊境,防禦孫傳芳的部隊進犯。

國民黨派王柏齡的第一師和劉峙的第二師作爲北伐軍的總預備隊,但這兩支部隊的聲譽欠佳,蔣介石多次收到告狀信,對此十分生氣。

在由粵入湘的一路上,多次召見痛罵兩隊的首長,但並沒有取得很好效果。攻打江西的時候,敵方抛出一個破綻,讓王柏齡帶領的第一師順利進入南昌。

成功進入南昌時,王柏齡還洋洋得意,並沒有很多防範之心,甚至在夜晚外宿嫖娼。就在這個時候,敵方突然夜襲,一師群龍無首四處逃散。

就這樣,剛剛到手的南昌,因爲防守不當而又被敵人占領。造成如此之大的損失,蔣介石十分憤怒,直接撤職查辦王柏齡。部隊其他首領也遭到牽連,其中就包括第一期第一批升團長的孫元良。

給孫元良的罪名是不戰自退,處罰結果是就地槍決。蔣介石甚至在江西境內的二、六兩軍團以上軍官會上,直接宣布槍決孫元良。

但是這一戰失利的主要原因並不在于孫元良。在東征受到重傷,很快就由見習排長升任團長的孫元良很受大家的重視。

于是,包括代師長王俊,副師長薛嶽,二師師長劉峙等人前往司令總部,向蔣介石求情。要以死刑處決孫元良,蔣介石也是于心不忍。但軍令如山,已經宣布了命令,蔣介石無法收回。

這時,王俊出主意說:“只要校長能網開一面,在下甘冒風險。我們可以設法做出孫被槍決的假象,暗地裏放他出洋。聽說日本軍事官學校招生,那就讓孫元良去讀書吧!”

聽到這個辦法的蔣介石並沒有作答,只是擺手示意讓大家都出去了,暗示同意。就這樣差一點被執行槍決的孫元良偷偷的坐上了去日本的船,就讀日本士官學校第21期炮科。

1928年,孫元良重新出現在大家面前,歸國後立即擔任國民政府警衛第一旅炮兵團團長。到1931年又升任警衛第一師第一旅旅長。

1932年1月28日,日軍以保護僑民爲借口,發動海軍陸戰隊向中國駐軍發動突然攻擊,19路軍當即反抗,第五軍緊急前來援助。

身爲第五軍87師259旅旅長的孫元良,在南翔集結軍隊作爲總預備隊待命。2月22日,日軍多次攻擊吳淞,閘北地區,始終沒有成。日軍便轉移攻擊重點,五軍戰線頓時岌岌可危。

孫元良奉命增援五軍,經過激戰,將日軍主力擊退,取得開戰以來的首次勝利。隨後,孫元良又增援我軍,幫助我軍安全撤退,這就是“一·二八淞滬抗戰”。

針對孫元良的勝利,國民政府特發電報以示嘉獎:“自經22日廟行鎮一役,我國我軍聲譽在國際上頓增十倍。連日各國輿論莫不稱頌我軍精勇無敵,而倭寇軍譽則一落千丈也。”孫元良憑此一役,升任第五軍第88師副師長,第二年又升爲88師中將師長。

1937年七月,日軍發動全面侵華戰爭,八月,日軍大舉進攻中國上海。中國第九集團軍在張治中率領下奮起反抗,敵我雙方共約調集170萬兵力投入戰爭。

孫元良帶領部隊在無錫乘坐火車到達真如一帶,指揮262旅搶先占領閘北火車站、寶山路、八字橋、江灣路等重戰略地點。

八月,262旅523團在八字橋首先與日軍相遇,第二次松滬抗戰的序幕拉開。孫元良率部向虹口日軍駐滬海軍陸戰隊司令部發起進攻。不過日軍援兵很快抵達,孫元良沒能一次拿下勝利果實。

戰場上的局勢總是瞬息萬變,孫元良立刻根據日軍的進攻轉變策略,將原本以進攻爲主,轉變爲以防守爲主。占據閘北陣地76天,遭受重大傷亡,但依然沒能讓敵軍入侵閘北半步,粉碎了日軍“三月亡華”的妄想。

十月26日,日軍突破大場,第三戰區副司令長官顧祝同下令轉移到蘇州河南岸,他打電話詢問孫延良的意見,孫元良表示不同意。

“我不同意,如果我們死一人,敵人也死一人。甚至我們死十人,敵人死一人,我就願意留在閘北,死守上海。但最需要考慮的是,我們孤立在這裏,聯絡隔絕,在組織解體,帶糧不濟混亂,無指揮的狀態下,被敵軍任意屠殺,那才不值得,不光榮啊!”

後來在顧祝同的勸說下,孫元良決定把一個團變更一個加強營,並留下了“要死守上海最後陣地”的命令。雖然這個加強營只有400多人,但對外號稱800人,這也是抗日曆史上有名的“八百壯士”。

262旅524團副團長謝晉元率領一營的壯士孤軍,抱著壯烈犧牲的決心守衛四行倉庫。12月28日,日軍突入孤軍營,將手無寸鐵的孤軍拘禁,強迫他們做苦力,但這孤軍八百壯士身雖辱而志不屈,沒有一個人向日軍妥協。

田漢寫詩稱贊道:“巨彈穿擊望斜塔,疆場爭奪血如花。環河抗日國艱苦,二月將軍未過家。”

孫元良這次成功守住上海陣地,再次獲得雲麾徽章升任第72軍軍長,同時兼任88師師長。

飛將軍貪財好色,戰時強占女學生

與孫元良的赫赫戰功不匹配的是他的人品素質,孫元良曾因在南京保衛戰時擅自逃離指揮崗位而被同僚私下稱爲“飛將軍”。

在抗日戰爭十分緊張的時候,孫元良仍惦記著如何中飽私囊。國防工事費是用于戰爭增加國服力量的費用,這筆費用對于當時部隊的戰力增加有很大作用,但孫元良在國家危難之際貪汙這筆費。

八·一三事件爆發後,上海人民同全國各地的人民一樣,都抱著極大的熱情、以自己實際的行動支持抗戰。或是直接參加戰鬥,或是集資增援軍隊等等以不同的方式投入到這場保家衛國的戰鬥中。

而孫元良作爲一名領兵戰鬥的將領,曾經派出部隊少將參謀長張柏亭,上校師附張裕良和上海各團體接洽,將百姓捐贈給部隊的慰勞物資變爲現金,裝入自己囊中。孫元良就這樣從人民那裏獲得巨大利益。

又命令軍需主任宋尚魯,把在上海搶劫來的棉紗等偷偷運送到武漢出售,這比私下出售所得錢全部轉交給他的妻子吳懿輝。

這位在戰場上表現優異的將領,私下中不僅貪財,而且十分愛好美色。由上海學生組織慰問團代表學生們慰問軍隊,通過這種方式來支持抗日軍隊。

1937年十月,上海代表團來到四行倉庫88師部慰問,孫元良見慰問團中的女學生長相漂亮、眉清目秀,就想要通過花言巧語留這位漂亮女同學在師部多玩一段時間,以便自己實行強奸。

該師副師長馮聖法知道後曾多次勸說孫元良,但孫元良不以爲意。馮聖法又找到了剛來來到此處的第88師軍械處主任葛天,希望葛天能在勸說一下孫元良。

葛天按照馮的想法進行勸說後,孫元良竟然回道:“英雄總是和美人聯系在一起的,自古英雄都喜歡美人,尤其是我們在上海作戰有功,做這一點小事沒有什麽的。”

孫元良認爲自己是抗戰的英雄,私下占有幾個女學生無關緊要,國民黨中有不少行爲正直的軍官,十分鄙夷孫元良的這種行爲。

孫元良這輩子有過好幾個妻子,他的原配夫人是國民黨高層人物吳醒亞的女兒吳懿輝,育有一雙兒女,分別爲孫祥遼和孫祥輝。

長女孫祥遼在台灣華航擔任乘務員,兒子孫祥輝作爲空軍軍官,曾在1967年駕駛TF-104G戰機參加訓練任務時,遭遇突發情況發動機失火殉職。

第一任妻子去世後又和龍華藻結婚,生下一個兒子取名爲孫祥中,這個兒子後來改名叫做秦漢,成爲台灣著名影視演員。

秦漢和林青霞的故事也和父親有些許關系。1975年,電影《八百壯士》在台灣上映。

片中,林青霞飾演了楊惠敏,秦漢正處于事業上升期,也參演了一位無名烈士。在父親孫元良的無意間影響下,這對青年男女有了交集,並相愛。

雖然孫元良已經去世,但是他的抗戰故事、绯聞故事依然會流傳下去。

結語

沒有一個人可以只用一個好字或是一個壞字評價,人性總是複雜的。孫元良憑借出色的能力,在抗日戰爭中多次取得戰果,但也有過不戰而退、統帥失敗的經曆。孫元良自幼讀書,談吐儒雅,性格隨和,贏得不少人的好評,但也有強占女學生貪汙軍隊軍事費用的行爲。所以我們不能單從一個方面來評價孫元良,不能因爲他的赫赫戰功就忽略他的糟糕人品,也不能因爲他的人格汙點就不看他爲國家獨立而做出的貢獻。

參考文獻:

《抗日名將——黃梅女婿孫元良》

《“白馬將軍”孫元良》

《秦漢:重走父親孫元良征戰路》

《抗日名將孫元良在台去世,遺願遷葬南京》

0 阅读:5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