港媒:中國想要在科技上更進一步?北大教授建議向美國學習

天機調茶局 2024-05-20 15:07:08

近日,據香港知名國際媒體《南華早報》報道,北京大學中國經濟研究中心主任姚洋教授表示,中國應從美國學習如何鼓勵創新,包括更加開放,克服對落後的焦慮。他提出中國不必從零開始創新,有時最先進的技術並非最佳選擇。

觀察人士指出,姚教授還強調了美國過去一個世紀創新領導地位的兩個關鍵因素:發達的資本主義市場和對移民的開放性。他建議中國需要從競爭對手如美國那裏學習,以創造一個創新環境,並提倡上海應放松戶籍制度,吸引全球年輕人才。

北大教授建議學習美國

近年來,中國在科技創新方面取得了顯著成就。然而,面對美國的強大競爭壓力,我們該如何繼續前進,獲取最好的科技?北京大學中國經濟研究中心主任姚教授在一次青年創新論壇上提出了一些有趣的見解,他認爲中國應該學習美國的開放和創新精神,同時克服對落後的焦慮。

姚教授指出,美國之所以能在過去一個世紀引領全球創新,是因爲它是一個對移民開放的社會。硅谷的成功很大程度上依賴于來自世界各地的優秀人才。“在任何一家硅谷公司,至少60%到70%的員工是出生在其他國家的,”姚教授說。因此,他建議中國也需要更加開放,特別是上海應該放寬戶口制度,吸引全球年輕人來創業。

這種觀點非常值得我們思考。中國的戶籍制度長期以來將人口分爲城市和農村居民,並限制人們在出生地之外的流動。近年來,一些大城市已經開始放寬戶籍規則,以吸引年輕人才。這是一種積極的變化,但我們需要更大力度的改革,才能真正吸引和留住全球的創新人才。

在談到科技創新時,姚教授還提到,中國在某些領域的追趕過于焦慮。他舉例說,當美國發展大型語言模型時,中國迅速跟進,如今已有超過20家公司在這一領域投入。“中國需要這麽多公司嗎?我認爲不需要。”他強調,公衆對落後美國一個科技步伐的焦慮是沒有必要的。

在這個問題上,我完全同意姚教授的看法。我們不可能在每一個方面都超過美國,過于焦慮只會讓我們盲目追隨,而忽視了自身的需求和特點。創新並不總是意味著從頭開始,有時候在傳統領域的小改進也非常重要。

爲了創造一個有利于創新的環境,姚教授認爲中國需要向競爭對手學習。他提到,美國有一個發達的資本主義市場,能夠獎勵創新,而上海在這方面有巨大優勢,其股票市場可以在鼓勵創新方面發揮重要作用。

中國已經在科技研發上投入了大量資源,面對全球科技競爭的加劇,北京也制定了將自主創新轉化爲商業化産品的計劃。今年1月,爲了應對華盛頓的科技封鎖,中國建立了五個先進的中試生産設施,將實驗室研究與大規模生産連接起來。這些努力都是值得肯定的,但我們需要更多的市場機制來激勵創新,特別是要讓創新成果更快更有效地轉化爲生産力。

中國在科技創新方面已經取得了很多成就,但我們不應該因此而自滿。面對美國的競爭,我們需要保持冷靜,學習其開放和創新的精神,同時要注重自身的需求,避免盲目追隨。通過放寬戶籍制度,吸引全球人才,利用市場機制激勵創新,我們有望在全球科技競爭中占據更加有利的位置。

科技競爭的全球格局

隨著全球科技競爭的加劇,各國都在加大對科研和創新的投入。中國在這一過程中展現出了強大的實力,但我們不能忽視全球化背景下的合作與競爭。

姚教授提到的美國開放社會的優勢,實際上反映了全球科技競爭的一個重要特點——國際化與合作。美國吸引了大量國際人才,形成了多元文化的創新環境,這一點對我們有很大啓發。

中國近年來在許多高科技領域取得了突破,但也面臨著來自美國的技術封鎖。要打破這種封鎖,我們需要更多的自主創新,但這並不意味著盲目追隨美國的發展路徑。姚教授提到,“新質量生産力”不一定是最先進的技術,有時候傳統領域的小改進也很重要。

這種觀點啓示我們,創新不應局限于最前沿的科技。中國的實際情況決定了我們需要在廣泛的領域進行創新,包括傳統制造業和服務業等。在這些領域,通過技術改進和流程優化,同樣可以取得顯著的成效。

一個發達的市場體系是激勵創新的重要因素。姚教授提到,上海的股票市場可以在鼓勵創新方面發揮作用。這提醒我們,市場機制在科技創新中的重要性。通過市場化手段,可以更有效地配置資源,激勵企業和個人進行創新。

在這一點上,中國需要進一步深化市場改革,特別是在科技成果轉化方面。政府可以通過政策引導,促進科研成果的市場化,同時提供必要的支持,幫助中小企業和初創公司克服資金和技術難題。

創新不僅需要技術和資金支持,更需要一個開放和包容的社會環境。美國的成功經驗表明,吸引全球人才是保持創新活力的關鍵。中國要在全球科技競爭中取得優勢,必須進一步開放,吸引和留住全球優秀人才。

在實際操作中,放寬戶籍限制只是第一步,更重要的是要爲國際人才提供良好的工作和生活環境。這包括完善的教育、醫療和社會保障體系,以及一個包容和多元的社會文化氛圍。

根據姚教授的建議,爲了實現上述目標,我們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面著手:①特別是在上海等大城市,進一步放寬對國際人才的戶籍限制,簡化工作和居留手續;②通過政策引導,鼓勵企業和個人進行創新,特別是支持中小企業和初創公司,提供融資和技術支持;③積極參與國際科技合作項目,引進先進技術和管理經驗,培養具有國際視野的創新人才;④建設更加開放和包容的社會文化氛圍,提供優質的公共服務,吸引和留住全球人才。

科技競爭是國家綜合實力的體現。

中國要在這場全球競賽中取得優勢,必須保持冷靜,注重自身的實際需求,避免盲目追隨。

姚教授的話固然有他的思考和道理,在科技發展方面,美國也的確有很多值得我們學習的地方,但是要從美國學什麽、學到什麽程度,可能並不是一件能夠用一兩句話說清楚的事情。

我們一直在穩步探索,有成功,也有失敗。無論如何,我們始終有信心在全球科技競爭中走在前列,爲實現中華民族的偉大複興貢獻智慧和力量。

1 阅读:1237
评论列表
  • 2024-05-20 19:01

    叫授又開始放美國屁

  • 2024-05-20 18:07

    要麽是書呆子,要麽就是傻蠢壞。老美的社會構造不是一天形成的,難道地球上就沒有其它的國家學美國的制度嗎?你一句開放別的國家人才就蜂擁而至?

  • 2024-05-20 18:57

    拜登剛說完,這就開始舔了。

  • 2024-05-21 08:43

    罵教授的人不知底氣從何而來,是你學問高深還是見識淵博,?

  • 2024-05-20 23:08

    把這教授送給美國人吧。

  • 2024-05-20 19:17

    全國戶口都沒放開,全球的來,你猜會不會像美國這樣亂起來,打起來。什麽亂七八糟的都進來

  • 2024-05-20 17:32

    呵呵!

  • 2024-05-21 15:57

    當然,在科技方面,老美確實是我們的老師

  • 2024-05-20 21:49

    一個經濟學的所謂專家[捂臉哭]他懂科學嗎?懂什麽叫技術嗎?可笑

天機調茶局

簡介:南航博士/不一樣的國際視角/基于事實的敘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