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資醫療設備,開始賣不動了

健識健識 2024-05-18 05:55:08

2024年第一季度,“GPS”三巨頭中國區業績集體下滑。

5月7日,西門子醫療公布業績報告:全球業務營收約58.5億美元,同比增長3%。但中國區業務營收6.40億美元,同比下滑14%,是其全球唯一業績下滑的市場。報告期是該公司“財年第二季度”,對應自然年份的第一季度。

GE醫療和飛利浦醫療也在面臨同樣的困境。相關財報顯示,GE醫療2024年第一季度中國市場營收5.97億美元,同比下滑11%;飛利浦醫療2024第一季度來自中國的訂單數量減少3.8%。

大型醫療設備“以舊換新”,在年初就成爲熱門話題。從一季度的業績表現來看,國産替代可能會通過這一輪以舊換新得到強化。今年一季度,聯影營收23.5億元,同比增長6.22%;東軟收入18.30億元,同比增長10.50%。

提款機變角鬥場,多家跨國巨頭業績下滑

在今年第一季度,西門子醫療的影像業務營收達32.09億美元。公司在財報電話會議中表示,歐美市場增勢強勁。但由于前幾個季度客戶訂單的暫時性延遲,中國地區影響業務的營收出現了雙位數的下降。

同期,西門子醫療旗下品牌瓦裏安醫療營收約10億美元,同比下降2.1%。據財報披露,瓦裏安醫療在中國業務同樣處于下降狀態。GE醫療和飛利浦醫療的情況也差不多,都是由于客戶訂單的延遲所致。

訂單延遲的可能性很多。去年以來醫療反腐力度非常大,醫院更新設備必然謹慎,延長審查時間是可以理解的;另外,各類醫院自身經營壓力增大可能也是訂單延遲的原因。更重要的,可能是今年新提出的“以舊換新”中,國産設備更受鼓勵。

今年3月,國務院印發《推動大規模設備更新和消費品以舊換新行當方案》明確:到2027年,包括醫療等領域設備投資規模較2023年增長25%以上。同時鼓勵具備條件的醫療機構加快醫學影像、放射治療、遠程診療、手術機器人等醫療裝備更新改造。截至目前,廣東、浙江地明確以舊換新的計劃,湖北力爭到2027年每年更新大型設備300台,廣東則計劃到2027年更新設備超2萬台。

4月7日,北京市發改委發布的《進一步加大對重點領域設備購置與更新改造貸款貼息的實施方案(征求意見稿)》中明確提到:鼓勵企業更多采購首台(套)重大技術裝備、國産自主品牌設備。不是所有省份都有類似文件,但大型醫療設備國産化是前幾年就提出過的總要求,設備更新國産化是主要方向。

西門子醫療深谙此道。2023年5月,西門子醫療全球CEO訪華,宣布追加投資總計超10億元,建設深圳研發制造基地。截至目前,西門子醫療實現影像設備全産品線國産化,供應鏈本土化率已超過80%。

GE醫療同樣在加速本土化進程。2024年5月,GE醫療宣布與上海市浦東新區科技和經濟委員會簽約,加大投入3.8億元,圍繞工廠綠色升級、智能制造和數字化轉型等多個領域的合作意向。GE醫療向媒體透露:目前在中國銷售設備的國産化率超70%,未來三年在中國的研發投入將再翻一番。

跨國巨頭已經想出了很多辦法,盡可能提升國産化率。但在多重因素的影響下,醫療機構采購設備時中國品牌必然會獲得一定的印象分,這可能就影響了外資品牌産品的銷售。

“本地化”改革,加大研發搶占中國市場

跨國巨頭進行“本地化”改造的速度,能否快過中國品牌的産品進化速度?決定了中外醫療設備競賽的結局。

國産醫療器械企業正在加速高端突破和技術叠代,提升市場化份額,在高端産品線深度參與跨國醫療器械企業的競爭。國産設備的優勢在于價格,同時貼合國內醫院和患者的診療需求,能做到定制研發,但關鍵技術或零部件還未實現研發的自主可控,突破供應鏈卡脖子技術。

國産設備企業正加大研發力度,試圖打破跨國巨頭的技術封鎖。2023年7月,由中國科學院深圳先進技術研究院、聯影醫療等多家單位共同研發,中國首台國産核磁共振儀器實現量産。

今後,中國醫療設備市場的競爭還將更加激烈,誰能給客戶提供更具價值的解決方案,才能在充滿挑戰的市場中搶得先機。

外資品牌的優勢是技術領先。2024年的醫療器械展上,飛利浦醫療推出誇克CT、人工智能磁共振;GE醫療則帶來PET/CT、磁共振;而西門子醫療與上海電氣共同研發三款醫學影像新品。

2023年8月,國務院發布《關于進一步優化外商投資環境加大吸引外商投資力度的意見》強調,保障外商投資企業依法參與政府采購活動,進一步明確“中國境內生産”的具體標准,支持外商投資企業在中國創新研發全球領先産品。

從一季度的業績表現來看,跨國企業和本土企業此消彼長的局面已經出現。外資企業引進最前沿的技術來換取市場,同時本土企業獲得回報也能提升競爭能力。雙方如此良性競爭,方能共同爲中國醫療行業帶來更好的産品和服務。

撰稿|小米

編輯|江芸 賈亭

運營 | 朱穎

插圖|視覺中國

聲明:健識局原創內容,未經許可請勿轉載

3 阅读:1910
评论列表
  • 2024-05-18 11:55

    國産比進口的又便宜又好。就和日系韓系車一樣。早晚退出中國

  • 2024-05-18 18:15

    中國人民越來越健康了,外資醫療下降是好事

  • 2024-05-18 17:45

    慢慢來吧,核心技術不管是硬件還是軟件,都在人家手裏,就算合資了,技術也不可能告訴你的

健識健識

簡介:感謝大家的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