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鞅立木:人類的智慧就是以最好的方式去獲得最優的結果

淚點的情感故事 2024-04-01 18:10:16

商鞅立木,取信于民體現了很多道理,其中能夠保證商鞅立木成功的,我認爲最重要的一點是“重賞之下必有勇夫。”

先是“能徙置北門者予十金”,沒有人響應,後提升至“能徙者予五十金”,隨著金額的增加,突然有人徙之北門。(這裏的金指的是古代計算貨幣的單位,我小時候讀這個故事我以爲是金條,我在想這些人真貪心,十根金條都不搬,是我的誤解)

其實這個故事也談論了風險與收益的問題。給十金的時候爲什麽不搬,“民怪之,莫敢徙”,萬一是場愚人的遊戲呢?腦袋可能就沒有了。五十金呢?那些貧窮的人們就在評估,自己到底值不值五十金(當時沒有法治觀念,特此說明)有的人一想試試就試試吧,反正沒有什麽自己地位低下,而且相當貧窮,試一下結果能壞到哪裏去呢?

我還是重申那句話,對一無所有的人,大多的東西都是得到。

關于“商鞅立木,取信于民”是一場聰明人的遊戲,不演這出戲,新法能不能推行?當然能,只是免不了暴力與流血。這樣做的好處是,既便于新法的推行,又能減少許多暴力和流血,也能爲商鞅留下美名。(現在講到誠信都會列舉這個例子,再不要說當時了)爲了同一種結果,有兩種做法,我們自然要選好的一種,這是人類智慧的體現,這也體現著人類文明的發展追求。

暴力往往是最愚蠢的表現。

後記:我們有句古話叫“好事不出門,壞事傳千裏”,在此看來,的確有點偏隘,兩者都可以致千裏,但效果完全不一樣。商鞅用暴力能夠推行新法麽,當然可以。權利就放在那裏,這是人類千百年來運作的一個邏輯,商鞅用立木能夠推行新法麽?看結果,完全可以。由此看出,暴力只是手段,生活在世上還是得用腦子。

談收益與風險

有很多人铤而走險的去做壞事,目的就是爲了背後的收益。沒錯,風險是很大,但收益更加誘人呀!在這類問題中,我們應當人爲的加大風險,當風險和收益不成正比的時候,我相信很多人就不做這類事啦。對于那些亡命之徒應該用特暴力的方法,從現在來看,目前有很多做法並沒有抛棄這一原則,像~(涉及敏感詞)

總的來說,治理應當以教育爲主,但對于一些亂象橫生嚴重威脅人民群衆安全的行業應當給予痛擊,不治則亂。

1.風險與收益。

2.人類的智慧就是以最好的方式去獲得最優的結果。

0 阅读:3

淚點的情感故事

簡介:人因爲情感變得複雜,同樣因爲情感丟掉原來的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