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記注解》之秦本紀5

均是天涯淪落人 2024-05-05 08:05:24

文公元年,居西垂宮。三年,文公以兵七百人東獵。四年,至汧渭之會。曰:“昔周邑我先秦嬴于此,後卒獲爲諸侯。”乃蔔居之,占曰吉,即營邑之。十年,初爲鄜畤,用三牢。十三年,初有史以紀事,民多化者。十六年,文公以兵伐戎,戎敗走。于是文公遂收周渝民有之,地至岐,岐以東獻周。十九年,得陳寶。二十年,法初有三族之罪。二十七年,伐南山大梓,豐大特。四十八年,文公太子卒,賜谥爲竫公。竫公之長子爲太子,是文公孫也。五十年,文公卒,葬西山。竫公子立,是爲甯公。《史記注解》之秦本紀4

文公繼位第一年,居住在西垂宮;三年,文公帶領七百人向東去打獵;四年來到了汧水和渭水的交彙處,說當初周王將這兒當作封地封給了我先祖,後來經過辛苦經營終于被封爲諸侯。

于是讓人占蔔看是否適合居住,占蔔的結果是適合,因此讓人開始營建爲城邑;十年,開始在鄜縣制造畤壇,用三牢進行祭祀。

十三年,開始設置史官進行記錄當下發生的事情,百姓得到了良好的教化;十六年,文公率領兵馬攻打犬戎部落,犬戎部落逃跑了,于是文公將原來周部落被犬戎掠奪的人口收歸自己的部落,他將封地擴展到了岐山,將岐山以東的地方獻給了周王。

十九年,在陳倉得到了寶物;二十年,開始設立誅滅三族的刑法;二十七年,砍伐南山的大梓樹來擴建豐邑;四十八年,文公的嫡長子逝世,賜給他谥號爲竫公。

將竫公的兒子確立爲繼承人,他是文公的孫子;五十年,文公去世了,安葬在西山;竫公的兒子繼承了位置,這就是甯公。

甯公二年,公徙居平陽。遣兵伐蕩社。三年,與亳戰,亳王奔戎,遂滅蕩社。四年,魯公子翚弑其君隱公。十二年,伐蕩氏,取之。甯公生十歲立,立十二年卒,葬西山。生子三人:長男武公爲太子;武公弟德公,同母;魯姬子生出子。甯公卒,大庶長弗忌、威壘、三父廢太子而立出子爲君。出子六年,三父等複共令人賊殺出子。出子生五歲立,立六年卒。三父等乃複立故太子武公。

甯公繼位第二年,將都城遷徙到了平陽;派兵攻打蕩社;三年,打到了亳部落的都城,亳王逃到了犬戎部落,于是消滅了蕩社。

四年,魯公子翚謀殺了魯隱公;十二年討伐蕩部落,打敗了他們;甯公十歲的時候被立爲太子,在位十二年的時候去世了,葬在了西山。

甯公有三個兒子,長男武公被立爲繼承人;武公的弟弟德公和武公是一母同胞的親兄弟;魯姬子生了出子。

甯公去世後,大庶長弗忌、威壘、三父廢掉了太子武公而將讓出子繼承了首領的位置;出子繼位六年,三父等人暗中命令刺客刺殺了出子。

出子五歲的時候繼承了首領的位置,在位六年被殺;三父等人將廢太子武公立爲了部落首領。

0 阅读: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