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鐵漲價!爲何專家說窮人只配坐綠皮車?鐵路應考慮更多乘客需求

照理拍案 2024-05-16 10:56:56

過去幾年我們實際上都生活在一個相對通貨緊縮的時代,跟美國那邊物價飙升不同的是,過去兩年你有沒有發現,咱們身邊幾乎所有物資的價格都在下降,房價車價甚至豬肉的價格,每一年的CPI一看,都是維持在百分之零點幾,最高不超過1%。對于普通老百姓來講,這樣一個低物價當然生活是相對比較幸福的,所以很多人對價格也慢慢更加的敏感。

比如說汽油漲一點咱們就叫苦連天,甚至最近幾條新開的高鐵線路要漲20%,也讓很多人吐槽了起來,爲什麽別的物品價格都在降低,高鐵票價卻要上漲呢?甚至有人比較說,本來高鐵的二等座價格就挺高了,咱當然就不談一等座和商務座了,再漲20%之後,真的有很多線路機票價格比高鐵價格還要便宜了,所以對于此次高鐵價格的上漲,很多消費者是不滿的,那麽我們應當如何看這個事呢?

首先講過去十幾年以來,我們高鐵事業絕對是大發展的,這一點美國人都非常羨慕我們,前兩天的一期節目我們還特別說,美國交通部部長布蒂吉格特別高興地說,美國真正意義上的第一條高鐵終于開建了,預計到2028年能建成,要花幾百億美元。可問題是十幾年前,中美兩國幾乎同時開建高鐵,可是十幾年過去了,我們已經建成了超過4萬公裏的全球最密集的高鐵網絡,而美國第一條高鐵現在才開始動工,所以難怪美國人說在基建方面他們真是比不了我國。

但另一方面大家知道嗎,短短十幾年間建超過4萬公裏的高鐵,這是要花很多錢的,尤其是在很多相對偏遠的地方,我們也通高鐵,這個載客量並不高,所以高鐵運營起來之後是要虧損的。據不完全統計,在我國那麽多條高鐵線上,今天真正能夠實現盈利的大概只有6條而已,爲什麽?這個道理很明顯,江浙滬這些人口相對稠密的地方,高鐵上座率特別高,經常性的一票難求,我們可以滿載運營,這種情況下估計能賺到錢。

可是我們中西部有很多地方近些年來也修高鐵了,尤其是有很多高鐵建設難度特別高,要不是高原地區要不是極寒地區,要不是各種各樣特殊的地貌,我們需要修橋造隧道,這麽巨大的投入實際上很難迅速的收回,但我們爲什麽也要把這個高鐵修建好呢?因爲我們非常清楚,現代經濟的大動脈就是交通,所謂要想富先修路,一個國家必須有完備的交通基礎設施,這個國家經濟未來才能大發展,所以這些年我們等于是在爬坡階段,我們拿出大把的資金修建這些高鐵,哪怕這些高鐵覆蓋的地區人群並不是很密集,人並不是很富裕,但是遲早這個高鐵修完了它是有用的。

而另一方面確實高鐵運營的公司也要按照市場化來運行,不能讓它永遠的虧損下去,舉個例子,今天我國很多城市都在修建地鐵,可是大家知道嗎,大部分城市的地鐵其實都是在虧錢的,爲什麽即便這樣我們還要修地鐵呢?因爲修地鐵的長遠意義更大,而且現實層面上看它也可以解決,很多老百姓出行困難,甚至修了地鐵之後就可以提升這個地塊的價值,地鐵周邊的房子馬上變成地鐵房了,房子也好賣了,所以哪怕地鐵虧錢,我們也會修地鐵。

甚至前期運營的時候,很多城市的地鐵票價還非常低,但是時間長了,地鐵運營公司不能永遠的虧損下去,有的時候就會調漲地鐵的票價。就像今天鐵路總公司要調整幾條高鐵的車票價格一樣,尤其是在很多地方這一次調價同時是伴隨著提速而來的,咱們的高鐵其實最開始設計的時速是350公裏每小時,後來由于某些衆所周知的原因我們降速了,我們降到了200多公裏每小時,但是隨著運營經驗的豐富和普通出行群衆對時間的需求,所以有很多地方把速度提起來了,那麽給大家節省了更多的時間,是不是就可以稍微把票價也收高一些呢?

但另一個層面高鐵價格越來越高,也使得很多消費者有了困擾,包括前兩天網上流傳說某專家講,高鐵價格高了,那麽窮人就去坐綠皮車嘛。表面上一聽,好像這又是一個對窮人不屑的專家發出的一個荒唐言論,但實際上我們今天有很多媒體是願意斷章取義的,他們沒有看清楚這個專家的發言的來龍去脈,實際上這個專家真的是在替老百姓說話,爲什麽這麽講呢?既然今天我們已經建成了幾萬公裏的高鐵網絡,我們的高鐵是排名全球第一的,但是這並不代表著我們每個人出行都非要坐高鐵。

對于很多商務人士來講,他們的時間是最爲寶貴的,你能給他節省一個小時的時間,他可能會賺到更多的錢,談成一筆更大的生意,這個時候他對價格是不敏感的。如果高鐵能提到每小時500公裏600公裏,比飛機還快,再多花一倍的錢,他可能也願意,所以對于這些商務人士來講,高鐵提速提價大家是願意的。尤其是高鐵相比于飛機確實有著時間精准不受惡劣天氣影響等諸多優點,但反過來講咱們這個社會出行的人難道只是商務人士嗎?沒有普通老百姓嗎?沒有那些對價格敏感而對時間不太敏感的人嗎?當然有,不但有而且很多。

我們舉個例子,今天在城市之中的公共交通除了自己開車騎共享單車之外,我們還有兩種可以選擇,一種是打車一種是坐公交車,這兩種有什麽特點呢?打車花錢要多一點,但是相對會比較迅速,因爲它是一種點對點的運行,出租車裏承載的就是你個人,按照你的喜好和要求選擇路線,迅速的把你送到你的目的地。對于很多商務人士來講,那我當然要選擇打車,因爲我好不容易到一個地方出差,我要利用有限的時間多辦幾件事,相比于公交車的票價,打車雖然貴了那麽幾十塊錢,但是這個錢花得值。

而對于大把的普通上班族來講,我的時間並不是那麽金貴,打車可能給我節省10分鍾20分鍾30分鍾,但是我沒法利用這個時間創造更多的價值財富,所以我甯願去坐一塊錢的公交車,哪怕這個公交車上有很多人很擠,哪怕公交車走走停停要停十幾站才能讓我到達目的地,當然沒關系,我省了錢。換句話講出租車和公交車應對的是對時間敏感型的消費者和對價格敏感型的消費者,這是兩種不同的消費者,很顯然一個城市之中這兩種交通出行方式都很重要,我們應當讓普通消費者按照自己的喜好去選擇哪種交通出行方式。

高鐵其實也是這樣,對于商務人士來講,時間比什麽都重要,那麽高鐵提價問題不大,你最好更迅速的把我送到目的地,可是我們身邊還有很多普通的消費者,對他們來講節省那麽五六個小時的時間遠比不上節省幾百塊錢那麽重要,所以這位專家呼籲的是我們在高鐵提速提價的前提下,能不能也多保留一些綠皮火車或者慢速火車呢?

因爲對于很多消費者來講,他們也有這樣的需求,甚至不光是綠皮車,有一些K字頭T字頭的車,保留是不是也有意義呢?我們舉個最簡單的例子,從遼甯省大連市到北京市,如果坐火車的話,在高鐵時代我們大概能買到4個小時左右的高鐵票,可是在高鐵時代之前從大連到北京有很多夕發朝至的列車,它們短的要運行8到9個小時長的要運行12個小時。

其實不光大連在高鐵前時代,有很多我國主要城市發往北京的列車都能實現夕發朝至,實際上那個時候這種臥鋪票比今天的高鐵票還要便宜很多,只不過隨著高鐵時代的到來,這些夕發朝至的列車慢慢的都被取消了,但是實際上對于普通消費者來講,大家有的時候更願意選擇這樣的車,爲什麽?

表面上看從大連到北京4個小時就解決了,原來要12個小時,好像高鐵更節省了時間,可是很多普通消費者說以往我們乘坐那種12個小時夕發朝至的火車的時候,第一票價比今天的高鐵票便宜,我省了100多塊錢,第二我晚上買的是硬臥我就睡在火車上了,晚上上車第二天早上到,在北京遊覽一天也好辦一天公事也罷,第二天晚上再乘坐北京夕發朝至的車回到大連,不但省了火車票錢他還省了一個住宿的錢,不管你是在北京住宿還是在大連住宿,現在都是挺貴的,對于普通消費者來講以往這種夕發朝至的火車確實解決了很大的困難。

而今天從大連到北京4個小時就夠了,速度是提上來了,可是你到了北京之後你就得找住宿的地方,不但火車票你要多花錢,住宿費你也要多花錢,我們還是那句話,對于很多商務人士來講人家更看重時間,那麽只要你讓我更快,4個小時肯定比12個小時要好,人家不在乎多花錢。可是對于很多普通老百姓,包括學生一族來講,我多這七八個小時對我來講意義不大,何況火車還給我解決了一個住宿的問題,所以很顯然那個時候相對比較慢的火車好像更具性價比。

當然還有很多綠皮火車,綠皮火車典型的速度非常慢,但是對于很多中老年人,尤其是退休老人來講他們的時間更爲充裕,他們甯願選擇可能花幾十塊錢就能買到一張綠皮火車票,而不願意掏幾百塊錢省幾個小時買一張高鐵票。甚至有的老人說,乘坐在那晃晃悠悠的綠皮火車上,更有出行的感覺,所以我們這個社會的需求確實是多樣化的。

因此這個專家講的意思是什麽呢?就是我們固然要考慮到商務人士的出行需求,高鐵提速也提價,但是我們特別希望鐵路部門在給高鐵漲價的時候,能不能也多考慮一下普通消費者的需求,多保留一些T字頭K字頭的列車,多保留一些綠皮火車,這樣讓普通消費者能花更少的錢也享受到出行的快樂呢?我們這個社會當然要不斷進步,速度要越來越快,但有的時候把速度稍微降一點,說不准這是更多的消費者的需求。

0 阅读:4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