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波羅登月爭議該停了!中國科協曾多次辟謠!造假比造真難!

姗姗說腦洞科普 2024-05-20 23:39:54

收集大家好奇的腦洞知識,整理有價值的學習資料,供一直奔波在學習路上的友友們參考借鑒

關于美國阿波羅登月計劃是真是假的討論最近吵的沸沸揚揚,有不少網友將航天專家在直播時提到“阿波羅盆地”時不太連貫的表達解讀爲“阿波羅登月就是一場驚天騙局”。

近日中國科協微信公衆號“科學辟謠”做出了梳理。

“科學辟謠”5月14日開發中國科技新聞學會太空文化傳播青少年工作委員會委員王俊君文章稱,5月3日嫦娥6號月球探測器發射成功,本次發射的嫦娥6號探測器,將執行人類首次月背取樣返回任務,隨後央視總台對此次發射進行了專題直播報道,邀請了衆多相關專家爲公衆進行科普解讀和任務介紹。

當主持人采訪探月工程三期副總設計師裴照宇時,在本次任務落點這個問題上,裴照宇的回答是“沒有找到那個……阿波羅盆地的那個……” 。

主持人立馬意識到裴照宇沒有組織好語言,爲了能達到更好的直播效果,馬上提出一個新話題聊了起來。也就是這個不太利索的回答,出大事了!

一些媒體立馬把裴照宇所提到的“沒找到”和“阿波羅”這兩個詞,渲染成了“流量密碼”,並且將這段話單獨截出來,並配以《關于南極艾特肯盆地,裴總這樣說:沒找到那個……》。

這些內容讓人産生了無限的遐想,並做成短視頻進行大肆傳播,無數人對美國阿波羅登月事件是否造假産生了質疑。

而實際上,經常去月球的朋友們都知道,“艾特肯盆地”位于月球南極,它是太陽系內最大的撞擊坑之一,面積正好,跨越了月球的正反兩面,在這個大的盆地裏還遍布了許許多多大大小小不一的小盆地,而視頻中備受爭議的“阿波羅盆地”就是其中較大的一個,它位于月球的背面。

因此,人們所理解的“阿波羅盆地”和美國的阿波羅登月根本就是兩回事,阿波羅盆地這個名字是爲了紀念阿波羅登月任務而命名的,並非任何一次阿波羅登月任務的落地。

即使早在2018年,科普中國網就已經開通過一篇關于人們對阿波羅登月真實性的質疑,而“嫦娥之父”歐陽自遠院士也早早就進行了反駁,但至今這質疑聲不斷。

人們對阿波羅登月真實性的質疑無非以下幾點:

一、月地通訊無延遲

其實想一想,隔著38萬km,怎麽可能沒延遲?

我們在某音上看到的都是加工過的視頻,大家可以去找一找美國cbc登月直播5小時的原始視頻,就會發現在視頻中尼克松通話結束在3小時38分32秒,而宇航員回話在3小時38分39秒,延遲了6~7秒。

二、直播畫面超清晰

有人認爲幾十年前的畫面怎麽可能那麽清晰,而實際上阿波羅17月球車上的攝像機大有改進已經能拍出僞彩色影片並直播,說明的人類最後一次離開月球的影片就是月球車拍的,而月球車目前還孤零零的留在月球表面,期待人類再次來訪。

三、糖霜現象

有人認爲我國的月壤有糖霜,而阿波羅曾帶回來的月壤沒有糖霜,之前也有資料顯示嫦娥5號采樣前後,月面狀態的變化與美國載人登月的探測結果有很多相似之處。

換言之,你從北京取的土和從天津取的土能一樣嗎?

四、阿波羅資料全部丟失

其實阿波羅的資料並沒有全部丟失,並且用微縮膠卷和數字化等各種手段進行了保存,甚至還有大部分的文件已經公開在阿波羅登月專題網站上了。

五、國旗在晃動

歐陽自遠院士曾提到過國旗晃動是慣性造成的,當宇航員把國旗插上月球表面時,由于自身重心不穩,帶動旗幟晃動,而月球上不像地球一樣有空氣阻力,所以晃動會持續很長時間。

除此之外,人們還有各種各樣質疑的問題,但是真相只有一條,那就是首次登月的的確是美國阿波羅,所有的質疑都可以用科學來解釋,在流量和營銷號的裹挾下,造假的成本往往比造真還要難。

咱們也應該理性愛國!

▲我是姗姗,目標40歲退休的江南女子。關注我,就是在增長自己的知識點,提升自己的學習力!願在這個混沌的世界裏,遇見純粹的你,堅持夢想的你,持續充電的你,共觀這大千世界裏的無限美景!

2 阅读:237
评论列表
  • 2024-05-21 11:14

    此科協非彼科協,好好查查資料

  • 2024-05-21 06:50

    只要占"協"字的都在瞎扯!不必理會!

  • 不是造假的洗什麽?比如地球是方塊正常人誰信?[得瑟]

  • 2024-05-21 14:41

    給人家辟謠是閑的不😡

  • 2024-05-21 13:53

    都說了,且不說是什麽協,到底是不是官方的,你特麽的原貼呢?連洗都不會洗,要你何用?

姗姗說腦洞科普

簡介:創業達人/科普各個領域的腦洞知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