員工第一次見客戶被拒絕,任正非:客戶是第一位的

妙語侃科技 2024-04-16 15:08:30
華爲與客戶的關系

在西方企業眼中,“顧客是上帝”這句話被奉爲圭臬,話是這樣說,但實踐起來有沒有做到就是另外一回事了。是否將顧客當成上帝,可以從各種細節中去發現。而華爲不論是在大事小事上,都將顧客當成了真正的上帝。

只要是華爲的客戶,都會發現能夠在華爲享受到非常好的待遇和服務,這是從華爲成立之初就延續下來的傳統。江西生是在1989年進入的華爲公司,最開始負責的是市場部業務,和客戶有非常多的接觸。

根據江西生回憶,第一次見客戶的時候才 23歲,畢業才一年,而見的客戶還是郵電局的局長,如果能拿下郵電局的客戶訂單,對華爲的發展來說非常重要。而當時的華爲名不見經傳,沒啥名氣,知道的人不多,自然不會事事順利。

但江西生還是壯起膽子,對時任河南郵電管理局局長表示:“局長,我是華爲公司的,想給你介紹我們的産品。”局長回答:“你不用給我介紹,去找XX處長”。

當江西生想要把産品資料留下的時候,對方拒絕了,要求把資料也帶走。

其實這樣的閉門羹對當時的華爲來說已經是司空見慣了,有時候去見客戶還沒有介紹産品就被拒絕,根本看不上華爲,只相信國外進口的設備。

還有些客戶,不管怎麽努力也未必會理你。因此華爲與客戶的關系一直處于若即若離的狀態,哪怕能獲得一些訂單,也都是些無關緊要的。上世紀九十年代,國內流行的是上海貝爾,北電網絡公司等國外廠商的通信設備,因爲産品質量有保證,所以更容易贏得客戶的青睐。

任正非:客戶是第一位的

不服輸的任正非明知山有虎,偏向虎山行,抱著客戶是第一位的態度,在大小事情上都非常照顧客戶的需求。當然,靠說說肯定是不夠的,還要有實際行動。

任正非發現了競爭對手北電網絡公司一個服務客戶的缺陷,那就是該公司的研發團隊,專家們都在海外,一旦設備出現問題,就無法及時提供服務。雖說西方國家的企業産品質量穩定,平均幾個月才會壞一次,可是壞一次就要幾個月才能修好。

而任正非下達指令,客戶有維修需要就立馬派工程師去解決,隨叫隨到。漸漸地,越來越多的客戶開始接納華爲,正所謂趁熱打鐵,華爲辦了一些展覽會,邀請許多客戶參加,展示自己的産品,誰也沒想到結果出乎意料。

大批的客戶訂單交到華爲手中,大到運營商,小到民營企業,都選擇華爲的解決方案。反觀競爭對手北電網絡公司,因爲沒能及時處理好顧客的需求,被逐漸抛棄了。哪怕後來北電網絡公司在國內設立研發中心,想要挽回局面也晚了。

華爲沒少被客戶拒絕,但這些並不會阻礙華爲繼續向客戶敞開大門。任正非秉持將客戶放在第一位的原則,凡事都在爲客戶考慮。

還有一個很鮮明的例子,1996年左右,華爲給全國各地的辦事處配吉普車,配大哥大,但是車老是壞,後來全給換了。然後把公司裏的那麽幾輛車都用來接待客戶。

就算是任正非也沒有享受專門用豪車接待的待遇,有一次一位華爲新員工爲了體現對任正非的重視,花不少錢租了加長林肯,結果被任正非給臭罵一頓。哪怕後來華爲有錢了,開得起奔馳、奧迪、賓利等豪華車型,也都是爲客戶准備的。

客戶給華爲帶來的回報

成立華爲時,任正非只有2.1萬元的啓用資金,沒有技術、沒有背景、沒有資金,在國內市場又有一大批國外通信巨頭虎視眈眈,給國內通信廠商們帶來不小的壓力。

而華爲靠代理交換機産品起家,又投入了自主産品的研發,一步步從小樹苗成長爲參天大樹,靠的就是對客戶的尊重。客戶再小,華爲也會認真對待,但不是華爲的客戶,即便是一些大財團的老板到華爲拜訪,任正非也未必會親自接待。

有付出就會有回報,客戶給帶來的回報是成正比的,1999年,華爲的HONET創造了2.2億元的銷售額。在俄羅斯市場,華爲同樣本著客戶至上的原則,于2001年實現1億美元的銷售額。

成立發展的十年時間裏,華爲就打敗了一個又一個競爭對手,樹立全球化的發展目標。用真心實意敲開客戶的大門,幫助西方國家建立起穩定的通信基礎設施。水能載舟亦能覆舟,這就是任正非,將“顧客是上帝”這句話貫徹到底,讓華爲從此載舟而行。

參考資料 :孫力科著《任正非傳》,田濤編《華爲訪談錄》

1 阅读:36

妙語侃科技

簡介:不一樣的觀點,談實事,觀科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