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記者暗訪“掐尖”,大學分級,學校看成績,禁止掐尖不現實

蘇南流 2024-05-17 11:44:08

圖|來源網絡(如有侵權請聯系刪除)

“掐尖屢禁不止”,如果不是看到這個話題,還以爲掐尖是正常存在的呢。

哪個地區的好學校不是掐尖呢?

小學、小升初參加學校安排的統一考試,中考之後按照成績分流。

這不就是非常普遍,且非常正常的事情嗎?

看到了央視記者暗訪“掐尖”,才突然想起來教育部是不允許掐尖的。

20年前就存在“掐尖”了吧

我們讀小學的時候,正常來說小學畢業進入到當地的初中,可是當地的初中管理差、老師基本都是當一天和尚撞一天鍾,恨不能30歲就想著退休了,根本不會在教學上較真,因爲他們知道較真也沒用,好苗子不需要學校操心,不是好苗子,老師急出好歹來也沒用。

那個時候好學生就已經開始被掐尖了。

各個中學單獨考試信息傳下來,有想法的家庭會帶孩子去參加考試,之後按照成績被擇優錄取。

我當時就是被擇優錄取的一批學生。

初三的時候,中考前夕有一次特招考試,各個學校都會組織優秀的學生去參加特招考試,依然是看考試成績,考試成績排名靠前的,被擇優錄取,也就是提前敲定一批名額,通過特招考試以後,之後就不用再上課了,也不用參加統考了。

這批學生會提前進入到高中的快班,提前被安排上暑期課。

這不是“掐尖”嗎?

這就是掐尖啊,只是當時家長的心態比較好,也沒有多少閑心來參與孩子的學業,有本事被掐,那是家長的榮幸,沒本事被掐,也能接受。

這個時代“掐尖”引發的一系列的反應

爲什麽那個時代掐尖正常存在,學生學習壓力也不大呢?

因爲家長還沒反應過來,家長還沒有把心思放到孩子身上,可以說是沒有多余的時間精力和金錢去參與這些。

那個時候學生都是憑自己的本事。

現在不一樣了,爲了讓孩子能夠進入到“第一梯隊”,家長們都鉚足勁頭,給孩子上特訓班,壓縮孩子的娛樂時間,讓孩子提前學習。

只要家長不參與,孩子就能身心愉悅,家長一施壓,孩子就該倒黴了,身心健康甚至都出現了問題。

這個時候,社會性的問題就出現了,越來越多的孩子抑郁了,甚至走上了極端。

當這成了一種社會現象以後,各種專家就站出來了,說要從根本上解決問題,禁止掐尖。

家長給孩子施壓的根源在于學校“掐尖”,教育資源不公平,孩子們不能平等的享受到教育。

可是這真的是問題的根源所在嗎?

學校看成績,高考看分數,大學有分級

如何評價一所學校是好還是壞呢?

升學率,是評價一所學校的標准。

小學的好壞,看小升初學生的流向,中學的好壞,看中考分流之後,學生的流向,高中的好壞,看高考之後學生的流向。

看到了嗎?一所學校是好還是壞,唯一的標准一直都是成績。

從上到下,一個邏輯,始終成績才是命脈。

這樣從上到下就有了壓力,高中的壓力來自學生的高考成績,初中的壓力來自學生的中考成績,小學的壓力來自學生的小升初成績。

學校知道好資源不一定出好學生,想要出成績,就得好苗子,這是公認人,所以大家都想要好苗子,那掐尖就形成了。

衡水中學是神話一樣的存在,誰不知道衡水中學掐尖呢?這種模式已經形成了,學校有了好苗子,考出好成績,有了好的影響,招生就不成問題,有政府支持,有贊助,還有一些家長爲了讓學生進入到這樣的好環境中不惜重金,學校自然越來越好。

大家都知道招生的模式就是掐尖,掐走一部分,再去招生一部分資質可以,家長願意掏錢的學生,通過好學生的影響,好環境的影響,進入到這些校園的學生基本大學就有了保障。

如果沒有掐尖,如果都是按照區域統一招生,沒有一所學校能創造神話。

我是支持“掐尖”存在的

我個人是支持“掐尖”存在的,因材施教,不用給資質普通的學生壓力,也不會耽誤資質好的學生。

但是要保證資源的公平性。

還是提我們讀中學時候的情況,雖然班級有所不同,有快班和普班,但是老師是一樣的,不過課程進度不一樣,快班同學的吸收更快,消化更好,老師講課的進度會快很多,很多小問題老師都不會啰嗦,但是在普班,這些在快班被忽略的細節,老師都得重點講解。

這就是因材施教。

這個時代衍生的各種競賽,和升學挂鈎,升學加分,是該禁止,這是屬于不良競爭。

現在我已經能夠感受到不同的孩子,資質的差距,有的孩子幼兒園中班已經開始對一年級、二年級階段的知識感興趣了(不是強迫吸收,而是孩子表現了興趣),有的孩子數字還寫不出來。

這兩撥孩子未來如果在同一個班級,老師該如何授課呢?

所以不如允許一些資質好的學生被單獨授課,根據學生的吸收能力來調整授課速度。

結語

不是模式出了問題,還是家長的態度出了問題。

很多問題,不是靠從外向內解決的,必須要從自己的心態入手來解決。

孩子的身心健康不能指望外界環境,應該從家庭環境入手,充分了解孩子,認識孩子,然後根據孩子的成長節點來給孩子安排課程,允許孩子有娛樂自在的空間,這是孩子身心健康的基礎。

我們要接受,教育的目的是培養出那些精英和人才,在這個漫長的過程中,陪跑的是大多數,允許孩子平凡,孩子才能自由自在成長起來。

關于“掐尖”這個問題,您如何看待呢?

5 阅读:5818
评论列表
  • 2024-05-22 18:09

    每年清華北大把分數最高的學生都招去了,不算掐尖兒嗎?

  • 2024-05-17 14:54

    支持學生掐尖,支持社會掐尖,以後不得好的父母不得生育

  • 2024-05-22 10:54

    一定要掐尖,很大一部分人不適宜讀書的,不如趁早工作。那些自殺跳樓霸淩那種爲什麽多?就是不想讀書而被逼讀………

  • 2024-05-22 18:47

    不想讀書的和想讀書的在一起是不行的

  • 2024-05-23 22:06

    我娃初中在縣城中學讀,一年級那年要迎接均衡發展檢查,沒有怎麽分班,就是所謂的平行班,結果,第一學期全班都在放羊,老師上課前十分鍾就只做一件事,整頓紀律,第二學期因爲口罩事件上網課,娃兒成績反而好點了。初二,學校沒辦法,把願意學的,會學的挑出來組了四個班,剩下的十多個班繼續放羊。中考後,基本也是種豆得豆,種瓜得瓜。

  • 2024-05-25 09:17

    我是支持“掐尖"的,這是順應時代的發展,是社會發展的需求,也是自然發展的規律。但通過各種手段或以賽事與升學挂抅、加分的形式應該嚴格控制或禁止,才能保證招生的公平、公正。

  • 豆豆 13
    2024-05-17 18:17

    小升初考試取消以後,很多初中的所謂名校中考成績還不如私立,你就知道掐尖有多必要了[無奈吐舌]

  • 2024-05-17 19:04

    掐尖屬于正常現象,好的學生好差的學生接收能來不一樣,專注度不一樣,學習進度也不一樣。

  • 2024-05-19 16:06

    非掐尖激娃無法形成産業鏈[笑著哭]

  • 2024-05-22 17:34

    小學就開始掐了

  • lee 9
    2024-05-25 00:26

    我們那時候也掐尖的,比如我就是沒參加中考的。我的一個學長更厲害,直接掐尖考試都不參加,就因爲奧賽獲獎被錄取了。我是奧賽獲獎了,不過只有一次,又偏科,所以沒這資格。不過那時候還不流行刷題,基本憑個人本事。我記得小學奧賽,我一同學很努力的刷題,但是還是不如我這個記性不行走不了刷題路的。可能刷題技巧還不成熟吧。 所以,我們那時候沒啥抑郁症這些毛病的。 不過,這裏主要是不贊同那句沒有掐尖,沒有一所學校能創造神話,教育的目的就是把接近天才的人培養得跟天才一樣優秀,如果只能把天才培養爲天才,那其實是無效教育。 至少,我認爲我是有方法做到的,畢竟我在自己身上實驗成功了。

  • 2024-05-29 12:55

    既然是選拔人才,因才施教,怎麽會不分層分班,掐尖教育呢? 有本事出來工作也是均衡工作,人均薪酬,那自然就不用拼命學習了!! 但可能嗎???

  • 2024-05-17 23:16

    請問爲何大學有985 211 重本一本二本?

  • 2024-05-20 12:24

    以後生育也要掐尖生育,

  • 2024-05-24 12:13

    我支持掐尖。掐尖,不會讓差生變得更差,但不掐尖,會讓優秀生變差。

  • 2024-05-24 17:24

    這還用調查,擇校費,就近入學,學區房,這些玩意兒都是怎麽來。

  • 2024-05-24 18:43

    你都玩兒教師末尾淘汰制了,還怪人家專招好學生,人家教師飯碗不是飯碗呐。[狗頭]

  • 2024-05-19 22:38

    萬事有磚家[笑著哭]

  • 2024-05-25 08:25

    學習本就是選拔,我弟六字班,江蘇考生就是這麽卷出來的

  • 2024-06-01 22:36

    中考高考不就是掐尖嗎?各地教育主管都明目張膽的搞?

  • 2024-06-01 15:14

    我兒子三年級,五一參加了市重點高中選拔。[呲牙笑]

    愛壺者聯盟 回覆: 用戶14xxx32
    你說初中還有可能。小學三年級參加高中選拔?呵呵
    用戶14xxx32 回覆:
    這是真的,整個市一模前二百名另外加三個小學的
  • 2024-05-17 17:27

    在揭陽那一家私校不掐尖呢?只是沒有以前那麽明目張膽,

  • 2024-05-26 17:09

    不拔尖就只有拼爹了。相比較,還是分數比較公平

  • o
    2024-06-01 13:16

    一邊說不能掐尖,一邊又說因材施教,兩個不是一個意思?

蘇南流

簡介:定期分享教育動態,專注學習、關注就業,提升價值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