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洗牌來了?關于我國房地産,住建部透露了一個重要表態

軍武佰科 2024-03-19 22:30:41
01 / 前言!

其實長期以來,我們一直都有個誤區:房企造房賣房肯定穩賺不賠!

真的是這樣嗎?其實並不是!

數據顯示,自2011年到2021年,我國房企數量大幅增加,從不到6萬家飙升至近10萬家,然而看似穩定的背後,卻無時無刻不充滿腥風血雨。光是2019年到2022年就一共有1436家房企破産,甚至就連一些千億房企都已經半只腳踏進了破産邊緣。

這也就不奇怪,爲什麽會有人直言,“未來我們中國只需要10家房企,其他都得倒閉!”真的是這樣嗎?

我的觀點很簡單,10家有點誇張,但是大幅降到百家規模卻很有可能。

就在3月9日,住建部長倪虹更是提到了關鍵一點,對嚴重資不抵債、失去經營能力的房企。該破産的破産,該重組的重組。對于有損害群衆利益行爲的,讓他們付出應有的代價。

實際上,我們完全能從這句話中看出兩個重要信息。

02 / 樓市穩定勢在必行,別再幻想房價暴漲!

毋庸置疑,我一直認爲房企數量和樓市冷暖成正比。只要樓市越冷,房企大洗牌的可能性就越高,尤其是資金鏈本身就不穩定的中小型房企和高負債率的大型房企。

注意看,同樣是在2011年-2021年間,我國城鎮人口從69927萬飙到了91425萬人,年均增加2149.8萬,然而在此後兩年裏,增量明顯放緩,年均僅新增921萬,降幅接近60%。

再對比我國房企數量走勢,兩者的確有太多的相似之處。

問題來了,爲什麽會出現這種現象?

說白了,過去絕大多數城市都是增量房時代,新房是成交量主力産品,因此只要樓市火熱就會催生出了大量的房企,就是因爲有利可圖。

直到近兩年,新房飽和、房價難漲、民衆不敢投資……這一系列的變化就使得房子難賣,而房企本身就是高負債造房,既然無利可圖,退出甚至破産就是自然而然。

從這個角度來說,我認爲未來房價很難暴漲,至少從全國來看是這樣。

因爲想暴漲就必須要有成交量支撐,一旦房子失去了高流通性,就是銷路不暢,房企就肯定會破産。

注意看這五個時間點,2013年新房銷售面積爲13.05億平,2015年爲12.84億平,2016年15.73億平,2020年爲17.60億平,2023年爲11.17億平。走勢非常清楚,根本就不是直線向上,而是上下浮動。

既然成交量都不穩定,而去年更是直接降到了2012年水平,直接回到10年前,房價還可能暴漲嗎?我覺得不可能。

03 / 爛尾現象可能會得到根本性解決!

其實當我看到“2023年1-11月,全國二手房交易量占總交易量的比重接近40%”的信息之後,我第一反應就是如果爛尾問題不解決,比重肯定還會繼續提高。

請注意,我說的是肯定,而不是可能,這點很關鍵。

因爲對于大部分人來說,新房和二手房(主要指房齡小于5年的次新房)並沒有本質的不同,這也就是爲什麽很多人都會猶豫的重要原因。

然而,如果遇到爛尾,天平就會立刻傾斜,因爲新房就會越來越被質疑。在這種情況下,很多人本著趨利避害原則,就會不得不考慮二手房。更重要的是相比較有些人把地段、性價比當成主要原因。

我根本不這麽看,我認爲想降低風險才是決定性原因。

事實完全證明了這點,2023年350萬套保交樓項目已經至少完成300萬套,交付率超96%。從房企來看,TOP5分別是碧桂園60萬套、萬科31.8萬套、融創31萬套、保利29.1萬套、綠地28萬套。

更重要的是央行、銀保監會還制定了一系列的計劃,2000億元保交樓貸款支持計劃、3500億元保交樓專項借款、金融16條適用期限延長至2024年底……

這難道還不清楚嗎?

爲什麽國家一定要力度落實保交樓?我認爲就是因爲保交樓能做到一舉兩得,一是保障購房者的合法權益,消除不敢買新房的心理陰影;二是打擊不良房企的不作爲。

由此來看,這完全符合住建部長的定調,必須要讓不良房企付出代價。

04 / 我們應當做好兩個准備!

我記得曾經有人這麽說,剛需族完全不受房價的影響,因爲他們手上只有一套房,不管漲還是跌都得住,你贊同嗎?

我完全不贊同,原因非常簡單。

現在換房市場越來越大,尤其是在獨生子女家庭,他們都希望把父母接到身邊,而過去因爲資金不足,只能先買套小房子過渡,所以今後肯定有換房打算。

而且他們和純改善族有一個本質不同,必須要先賣房才能買房,所以房價漲跌非常重要。

因此,我建議第一個准備就是能換房就盡快換房,尤其是城市的遠郊區地段,過去很多人出于投資才會購買,但是現在投資時代結束了,今後賣房難度大大提高,一定要提前做好准備。

至于第二個准備,我建議做好長期虧本的打算。

正如之前所說,雖然貸款利率已經從3年前的5%-6%降到了現在的3.4%,可問題是房價也不漲了,所以這一來一回,買房還是虧本。

舉個例子,貸款100萬且三十年還清,貸款利率爲3.4%,年均利息就達到了1.98萬,如果把本金也加上就共計5.32萬元。

你覺得一年還能漲這麽多嗎?我覺得很難!

這就得出一個結論,今後到底買不買房,不要再跟風,而是結合自己的實際情況。

對此,你怎麽看呢?

歡迎友善討論、點贊、關注、收藏!

0 阅读:6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