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彈發射後,舉手投降還來得及嗎?沒用,等著挨炸就行了

同溫層壹號 2024-04-03 22:55:43

核武器的恐怖,不僅在于其摧城滅國的殺傷效果,還有另兩項特質——不可撤銷、不可抵禦性。

某部科幻電影,曾這樣描述過核戰的畫面:談判桌上,大國元首們談判破裂。在某人帶頭下,衆人紛紛按下“核手提箱”的發射鈕。一時間,所有核導彈發射升空,撲向目標,世界末日來臨。緊要關頭,又有人帶頭,宣布終止核打擊,並撥動自毀開關,飛行的核彈紛紛自爆。危機化解。

很遺憾,這樣的畫面只能出現在電影。在現實中,核彈並沒有所謂的“自毀程序”。

據防核擴散慈善組織Ploughshares基金會負責人湯姆·考林納聲稱:核彈應該被賦予自毀功能,就像我們在導彈試驗中所做的那樣。但遺憾的是,這項技術從未被用于被實戰部署的導彈。因爲他們害怕自己的核武器被對手破解並遙控,最終失效。

在網絡襲擊風險越來越高的當代,賦予核彈遙控自毀的可能性越來越小。這無疑是讓人悲哀的事實。

可笑的是,核大國致力于推行“核透明政策”、“核不擴散協議”、“削減核武器條約”、“開放空天條約”等紙面協議,卻在實質性的禁核措施上謹小慎微,吝啬無比。

因此,一個很殘酷的結論就是:核武器一旦被發射,不能自毀,不可撤銷,殺死對手將是唯一的目標。如果要投降,請趕在核武器升空之前。

除此之外,核武器還有一項更加無解的特質——不可抵禦性。

運載火箭的武器化,成爲世界上最難以被破解的武器——彈道導彈,它是核彈頭的主要載具。洲際彈道導彈的發射、打擊主要分爲三個階段:發射升空、亞軌道飛行、再入大氣完成打擊。

在發射升空階段,導彈活動雖然容易被間諜衛星捕捉,但由于其處在發射國領空,對手很難攔截。

導彈持續攀升,一級發動機脫離,進入大氣外層空間,飛行阻力驟減,可達到20馬赫的極速。

到達目標空域上方後,二級發動機脫離,導彈再入大氣。在大氣的摩擦作用下,以及爲了保證命中精度,彈頭的飛行速度會適當降低。

所謂“天下武功、唯快不破”。作爲世界上速度最快的武器,對彈道導彈實施攔截是一項無比艱巨的任務。即便是頂尖軍事大國,也對此一籌莫展。

我軍中段反導試驗

目前,中美俄三國均具備中段反導能力。具體做法是:對處于亞軌道飛行階段的導彈進行彈道預判,再發射地面火箭升空攔截。但由于導彈的中段飛行時間僅有10~20分鍾,從發現到實施攔截,任務窗口期極短,所以成功率較低。

再入大氣階段,導彈速度通常會降低至5~10馬赫,這給末端反導帶來了可能,也是目前的主流反導方式。比如鼎鼎大名的“愛國者3”、“紅旗-9”、“S-400”反導系統,都是個中翹楚。

但這依然是“高難度技術活兒”,好比在廣袤的空域,用一顆子彈去擊中另一顆以幾倍音速飛行的子彈,其難度可想而知。

此外,彈道導彈的技術也在不斷革新。比如在飛行中段,導彈能在大氣中像“水漂彈”一樣蛙跳飛行。在打擊末端,還能釋放出多達10個以上的分導式彈頭,以及數十個誘餌彈,讓攔截者頭大如鬥。

因此,一個讓人絕望的事實便是:如果對手發射了大量可攜帶分導式彈頭的洲際導彈,即便被中段反導、末端反導系統拼掉一部分。也會有大量彈頭成功突防,並輕松夷平數座城市、軍事基地。

洲際導彈的出現,賦予了核戰爭一種特性:開弓沒有回頭箭。

0 阅读:93
评论列表
  • 2024-04-04 08:11

    來來來!戰後要麽只有鎂國!要麽只有中國!

同溫層壹號

簡介:網羅熱點奇聞,分享獨家觀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