戴波教授:擁抱全新診療觀念,實現前列腺癌早診早治

百姓健康頻道 2024-04-18 13:18:25

導語:近年來,隨著人口老齡化和生活方式的改變,前列腺癌的發病率逐年上升,成爲了危害中老年男性健康的主要疾病之一。2024年全國腫瘤防治宣傳周以“綜合施策、科學防癌”爲主題,國家衛生健康委員會百姓健康頻道(CHTV)特邀複旦大學附屬腫瘤醫院戴波教授分享關于前列腺癌的相關知識、診療手段、精准治療和整合治療等內容。

問題一:戴教授您好,談起前列腺,大衆對其熟知度並不高,您作爲該領域的專家,您認爲普通大衆需了解前列腺的哪些基本知識?

前列腺是男性特有的附屬性腺,參與了男性的排尿和射精功能,其位于恥骨聯合後方、膀胱下方,尿生殖膈上方和直腸的前方,由于位置較深,體格檢查依賴于直腸指檢才能摸到腺體。正常的前列腺約15-20g,“毛栗子”大小,其體積會隨著年齡的增大而增大,腺體的不斷增大和病變的發生會給男性帶來一系列的臨床症狀。

前列腺的疾病多見,但在不同年齡階段,各個疾病的發生概率也會有所差別。青壯年時期隨著性生活的出現,前列腺的急慢性炎症成爲常見疾病;而到了老年時期,由于激素水平的降低,炎症發生概率降低的同時,前列腺增生和前列腺癌的發生率也會升高。前列腺炎症和增生屬于良性疾病,容易治愈。前列腺癌則是老年男性特有的、常見的惡性腫瘤,近些年來我國前列腺癌的發病率呈明顯的上升趨勢,2016年我國國家公布的數據顯示前列腺癌已經位于男性惡性腫瘤的第六位,在經濟較發達的地區,以上海爲例,前列腺癌的發病率已經位于第三位,僅次于肺癌和腸癌,遠高于人們認知中常見的胃癌、肝癌和食管癌,因此大家應對前列腺癌引起重視。

問題二:腫瘤防治,“早診早治”是關鍵,目前前列腺癌有哪些篩查手段,哪些人群需要做重點篩查呢?

前列腺癌早診早治的意義:相較于西方或歐美等發達國家的前列腺癌五年生存率高于90%,我國五年生存率僅69%,其主要原因並不是治療手段、儀器設備抑或是醫生水平上的差異,而是我國的患者確診較晚,在確診時往往已經出現了局部進展或轉移。我國前列腺癌的晚期患者比例占30%至40%,而歐美國家只有不到10%。早期的前列腺癌可以通過較簡單的根治性治療即可獲得治愈,但由于前列腺癌在較早期階段並無明顯症狀,出現明顯症狀時往往已經錯過最佳治療時期,因此提高我國整體療效的關鍵便是對前列腺癌的高危人群進行定期篩查以發現早期無症狀患者。早期診斷的關鍵是對高危人群進行篩查,高危人群需盡早開展血清PSA檢測的篩查,每兩年定期進行一次PSA檢測,若PSA水平高于正常則應進入前列腺癌診斷流程。

高危人群:1、年齡大于50歲的男性。2、年齡大于45歲,有前列腺癌家族史的男性。3、年齡大于40歲,PSA基線水平大于1的男性。4、攜帶BRCA2基因突變,年齡大于40歲的男性。

問題三:隨著技術的發展,前列腺癌的治療已進入“精准治療“時代,複旦大學附屬腫瘤醫院在基因檢測與精准治療方面有著豐富的經驗,請您簡要進行分享?

精准治療是什麽?精准治療是針對患者疾病進行精准的分析,同時結合患者自身的特點,包括腫瘤的分期、遺傳背景、腫瘤相關基因以及患者的身體狀況、營養狀況量身定制個體化的治療方案,以使患者療效最大化。

首先我們要對腫瘤的TNM分期有一個准確的認識,包括原發竈T分期、淋巴結轉移N分期和遠處轉移M分期。近年來新的檢測手段PSMA的PET CT較爲精准,可發現以往檢測手段難以發現的微小轉移病竈,得到更精確的分期以獲得適應該分期的最佳治療手段,更早地發現體內的轉移病竈並開展更加積極的治療,提高患者的療效。

轉移性前列腺癌的最佳治療手段的選取除了受腫瘤的分期和患者的身體狀況的影響,患者的腫瘤基因突變也被發現爲重要的影響因素。因此基因檢測對于轉移性前列腺癌患者是一個非常重要的檢測手段,對患者治療方案的選擇起指導作用。例如基因檢測中存在同源重組修複相關基因突變,尤其是其中的BRCA1\BRCA2、ATM基因突變的患者,對其使用PARP抑制劑可以獲得更好的療效,那麽基因檢測便是PARP抑制劑作爲患者特定靶向藥物的基礎和前提。

目前多數的國內外診療指南推薦中,對于轉移性前列腺癌都要求做基因檢測,對于轉移的去勢抵抗性前列腺癌更是要在治療過程中定期基因檢測進行隨訪和預後評估。

問題四:《CACA》指南強調整合觀念,請問該如何理解前列腺癌乃至其他泌尿男生殖系統的”整合診療“呢?

在理解整合觀念之前,我們先了解一下多學科綜合治療。我們知道前列腺癌的病因是由多因素造成的,與環境因素、患者的身體狀況、遺傳背景等都有關,因此對于這類病因複雜的疾病,單一的治療措施往往無法達到最佳療效,因此要在疾病分期的不同階段,綜合運用各種惡性腫瘤的治療手段,包括手術、放療、化療、內分泌治療,靶向藥物的治療,核醫學核素的治療等,甚至有的時候還要用冷凍治療,射頻消融治療等,這樣才能使患者得到最大的獲益。因此,在患者的診治過程當中,就需要多個學科的專家共同介入疾病的診療過程,爲其制定個性化的治療方案,這便是惡性腫瘤的多學科綜合治療。

整合診療是我國抗癌協會《CACA》近些年來提出的一個新理念,融入我國特有的中醫治療理念以及康複治療理念,即在多學科綜合治療的基礎上,綜合運用中國特有的診療技術,包括中醫針灸等以提高患者的療效,同時整合入一些康複手段例如控尿功能、性功能的恢複可以讓患者得到更好的療效。

專家簡介

戴 波 教授

醫學博士、主任醫師、博士生導師

複旦大學附屬腫瘤醫院泌尿外科主任

中國抗癌協會泌尿生殖腫瘤整合康複專委會副主任委員

中國抗癌協會男性生殖系腫瘤專委會常委兼秘書長

亞洲機器人泌尿外科學會臨床研究委員會委員

中國醫療保健國際交流促進會腔鏡內鏡外科分會常務委員

國家腫瘤質控中心前列腺癌質控專家委員會委員

上海市泌尿外科學會委員、中國老年醫學會泌尿外科分會委員

上海市衛生系統優秀學科帶頭人、優秀青年人才、複旦大學十大醫務青年

上海市泌尿外科學會年度風雲人物、仁心醫者(上海市傑出專科醫師獎提名獎)

中國抗癌協會泌尿男生殖系腫瘤專委會“首席微創外科主刀醫生”、“MDT卓越醫師”、“中國泌尿腫瘤傑出青年獎“

人民好醫生(金山茶花—傑出貢獻獎,泌尿腫瘤領域)

來源:國家衛生健康委員會百姓健康頻道(CHTV)、醫學論壇網

0 阅读:263

百姓健康頻道

簡介:國家衛生健康委主管,中國健康教育中心主辦的電視頻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