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圳爲什麽叫“鵬城”?最新答案火了!

微光看社會 2024-05-01 11:36:38

鵬城,深圳的別稱,想必大家並不陌生。

但這個稱呼從何而來,你知道嗎?

有一種民間說法曾廣泛流行:從地圖上看,深圳呈東西向狹長、南北向扁平狀,就像一只大鵬鳥。

官方解釋則是:追尋檔案蹤迹,深圳的別名“鵬城”源于大鵬所城悠久的曆史。

在看完昨天在深圳設計周首發的深圳最新城市形象片《敢爲人先》,尤其看到片中身穿機械羽翼裝置的主人公從深圳第一高樓平安金融中心縱身一躍,隨後展翅穿越雲層、飛向天際的那一幕,可能很多人和我一樣,心中有了新的答案——

在中國文化中,大鵬鳥常常象征著力量、自由、遠大的志向和不屈不撓的精神,深圳的城市形象和精氣神恰恰如出一轍,契合度100%。

或許可以不用從地圖尋迹,也可以不用從曆史溯源,深圳從誕生之日起,就是一只大鵬鳥,一只以夢爲翼,意欲展翅高飛的大鵬鳥。

//01

起飛見“天地”

出發,下一個無人區

“鵬之徙於南冥也,水擊三千裏,抟扶搖而上者九萬裏。”世人對于鲲鵬最初的認知,大都源于莊子的《逍遙遊》。

“大鵬一日同風起,扶搖直上九萬裏。”李白豪邁的名句,則讓鲲鵬意向更深入人心,在繼承的同時也將其推向新高度,成爲中國文化中一個重要的符號。

鲲鵬,據稱能夠飛得極高極遠,所以除了前面提到的精神象征,其中還包含著人們對天空和飛翔的向往。

去年和今年,做成了系列的深圳城市形象片,就都和“飛天”這一亘古的人類夢想有關,前者遨遊星空,後者翺翔天際。

2023年,同樣是在深圳設計周上,深圳發布了被譽爲“宇宙大片”的城市形象片《敢闖敢試》,太空主題+硬核特效,讓不少網友誤以爲是《流浪地球3》預告片。

今年,續集來了,內容簡單概括,就是講述了一個從小心懷“飛翔夢”的男孩,曆經種種艱難困苦堅守初心實現夢想的故事。

作爲系列片,雖然兩部風格迥異,但都存在超現實色彩,也能鏡頭語言上,找到暗藏的關聯和呼應。

前者,“深圳號”面對烏雲密布的未知區域一往無前,頂著隕石前行,最終突破重重險阻脫穎而出。

後者,身著機械羽翼的主人公毅然墜入雲海,頂著強猛氣流,最終成功展翅沖天而起。

更爲一脈相承的,是其中傳遞的精神內核。無論“敢闖敢試”還是“敢爲人先”,都是敢于做別人沒有做過的事,敢于走前人沒有走過的路。

從“殺出一條血路”到“改革不停頓,開放不止步”,從經濟特區到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先行示範區,在無人區中,闖出一片天地,是深圳如鲲鵬般志存高遠的格局,也是深圳的使命。

新中國第一場土地拍賣會、第一個取消糧票的城市、第一家外彙調劑中心成立、第一家股份制保險企業創辦……

無數個第一,從一個無人區到下一個無人區,40多年來,深圳那份銳意進取,不畏艱難的勇氣,從未改變,永遠追求創新,永遠敢闖敢試,永遠走在前列。

//02

落地見“衆生”

是一個人,也是2000萬深圳人

相比起去年的硬科幻,今年的宣傳片某種程度上來說,變“普通”了,卻也更有溫度了。仰望星空之後,焦點回落到了“人”身上,自然更容易引起共鳴。

時長3分12秒的片子,看不見常見城市宣傳裏慣用的城市肌理、文化沉澱,更沒有回顧曆史展望未來的宏大敘事,只講了一個故事,一個關于夢想既真實又科幻的故事,這很深圳,放在全國,都能算獨一份。

影片中不乏熟悉的深圳元素,通過實景+後期精心合成,讓很多人難辨真假的平安金融中心,從小學到中學,夏裝到冬裝的深圳“特産”深圳校服,以及片尾夕陽籠罩下雲霧缭繞的梧桐山。

就連演員也不是什麽明星,甚至沒有任何表演專業背景,全都是普通深圳人,主演還恰好跟深圳同歲,1979年出生。

在場景設計上,還有許多“老物件”,雖然沒有按照曆史完全精確地複刻還原,但“味兒”已經很足。

幼年時的異想天開,學生時代的興趣爲師,踏入社會後的受挫和不忘初心百折不撓……人物的成長,時代的變遷,都能直觀感受到。

正如一位網友在看完片子後的有感而發:“如果你了解深圳,了解深圳人,你就會看懂這個視頻。深圳的發展曆程就像這個主人公一樣,經曆過質疑,經曆過挫折,經曆過打擊,但卻始終不忘初心,堅持奮鬥,然後才有了我們看到的深圳。”

人間煙火氣,最撫凡人心,沒有台詞,沒有旁白,不提深圳,卻又處處是深圳。不僅看懂,還看到了自己的影子,這也是很多深圳人看完今年宣傳片後的感受。

片子拍的是一個人,致敬的卻是2000萬深圳人,以及深圳這座城。

片中的“夢想之翼”由主人公一人獨自打造,深圳的“鲲鵬之翼”則由2000萬深圳追夢人共同編織。

在深圳,奮鬥者從來不缺同路人。

//03

不懼言“失敗”

深圳奇迹,不是爽文

失敗,失業,失戀……這放在普通人的生活裏,不過尋常之事。但這些元素出現在一個城市形象宣傳片裏,就有點不尋常,甚至稱得上很敢很超前了。

但這個看似離譜的事情,放在深圳,卻是很合理。因爲深圳,是對失敗最寬容的城市。

2021年3月1日,我國首部個人破産法規——《深圳經濟特區個人破産條例》正式實施,深圳成爲了全國首個允許個人破産的城市。

在人生的至暗時刻,深圳通過個人破産試點這樣先行先示的創舉,給了那些失敗的人重新開始的力量,給那些誠實的人,一個重新開始的機會。

事實上,深圳不僅鼓勵創新,還寬容失敗,也不懼怕失敗,這一點在深圳企業上體現得最爲明顯,而其中,華爲是佼佼者。

早在2001年,任正非在《華爲的冬天》一文中發問:“公司所有員工是否考慮過,如果有一天,公司銷售額下滑、利潤下滑甚至會破産,我們怎麽辦?”

2012年,一本名爲《下一個倒下的會不會是華爲》的華爲企業傳發行,異曲同工。

時間來到2022年,任正非的講話再次出圈:“把活下來作爲最主要綱領,邊緣業務全線收縮和關閉,把寒氣傳遞給每個人。”

要知道,這幾個時間節點, 華爲或是發展勢頭正猛,或是如日中天,最糟糕的也只是剛剛遭遇阻力,遠遠未到要“破産”、“倒下”的境地。

人民日報在一篇評論中,將深圳企業這種滲透著濃濃“居安思危”“哀兵必勝”意味的觀念,稱爲“失敗學”、“冬天學”。

習慣性喊出“狼來了”的背後,是根植深圳企業的憂患意識,和時不我待的銳意進取,也是企業身處深圳這座以改革創新爲名片的城市中必然的選擇。

比亞迪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長兼總裁王傳福就曾說:“深圳沒有礦産、沒有特權經營,每個企業都是平等的,大家平起平坐,要比別人發展快,就要有好的點子、好的産品,就要做出別人做不出來的東西。”

企業會遇到危機,城市亦然。深圳奇迹,從來不是一路開挂的爽文。

短短40多年,走完了別的城市的百年之路,因此深圳常常會被稱爲“一夜崛起的城市”,以至于忽略了其一路走來的筚路藍縷。

新華社《瞭望》在深圳特區成立40周年時的發文,曾做過精辟的概括:

1980年代“姓資姓社”之爭,1990年代“特區不特”的政策之憂,2000年代“被誰抛棄”的瓶頸之惑,2010年代“難以爲繼”的資源之慮等,一次次把深圳卷入輿論漩渦。

但深圳每一次都能迎難而上,抱著“允許改革失敗,但不允許不改革”的執念,先行先試。對于深圳而言,應變求變和改革創新早已成爲常態。

“大鵬一日同風起”,這風口,相比起等靠要,深圳更習慣自己造。

//04

永遠有“可能”

夢想舞台,一直都在

前些天,深圳最新常住人口數據公布:

2023年末,深圳市常住人口爲1779.01萬人,創曆史新高;比上年末增加12.83萬人,同比增長0.73%,增量位居北上廣深之首。

無獨有偶,在相關機構發布的2023年《中國城市95後人才吸引力排名》榜單中,深圳首次躍居榜首,成爲最吸引“95後”的城市。

爲什麽是深圳?自然是用腳投票的結果。

這裏有最濃郁的創新創業氛圍,人群裏“每五個人就有一個是老板”;

這裏是離風口最近的地方,低空經濟、新能源、人工智能…新質生産力在這裏蓬勃發展;

這裏務實,英雄不問出處,沒有人關心你是誰,沒有人關心你去哪,只關心你有沒有價值。也敢于把“搞錢”挂在嘴邊,視作標簽;

這裏包容,這裏不排外,這裏相對公平,即便剛來時住在城中村,但永遠提供著從城中村走出去,完成逆襲的機會;

……

中國科學院院士、深圳灣實驗室主任顔甯曾在演講中回答過自己爲何選擇深圳:

因爲深圳年輕、充滿活力,在這裏一切皆有可能!

也曾在網上看到過普通網友這樣留言:

“有哪個城市有深圳這麽包容嗎?有哪個城市更容易實現夢想嗎?有哪個城市有更多的機會嗎?只有深圳。一個讓你更容易飛黃騰達的城市,所以叫鵬城。”

什麽是深圳?

正如宣傳片裏最後浮現的字幕所言:

深圳,一座爲夢想而奮鬥的城市。

文 | 深圳微時光

攝影 | Vennphang、young

部分圖片來源ShenzhenWeekly

本文由深圳微時光原創發布

轉載需授權,歡迎轉發至朋友圈

0 阅读:0

微光看社會

簡介:感謝大家的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