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都十大名勝古迹:古蜀文明的現代印記

夭夭愛旅行 2024-05-15 21:20:58

1、武侯祠丞相祠堂何處尋?錦官城外柏森森。武侯祠,一座曆史悠久的古建築,是三國文化的重要象征。

位于武侯區,是紀念三國時期蜀漢丞相諸葛亮的祠廟,也是中國唯一的一座君臣合祀祠廟。

漢昭烈廟是武侯祠的主體建築,位于祠廟的中心位置。它是爲紀念蜀漢昭烈帝劉備而建,是整個祠廟的核心。

漢昭烈廟的建築風格莊重典雅,采用了傳統的木結構建築,屋頂覆蓋著青瓦,四周圍有精美的雕刻和彩繪。

廟內供奉著劉備的塑像,兩側有關羽、張飛等蜀漢名將的雕像,展現了三國時期的英雄氣概。

諸葛亮殿位于漢昭烈廟的東側,是武侯祠內最重要的建築之一。殿內供奉著諸葛亮及兒孫的塑像。

諸葛丞相卓越的政治才能和軍事智慧爲後世所敬仰。在諸葛亮殿內,您可以欣賞到精美的壁畫和雕刻,感受這位偉大智者的風采。

武侯祠內的三義廟,是爲了紀念劉備、關羽、張飛三人的義氣而建。三義廟位于漢昭烈廟的左側,是一座獨立的建築。

廟內供奉著劉備、關羽、張飛三人的塑像,展現了他們深厚的兄弟情誼。

惠陵是劉備的陵墓,位于武侯祠的西側。它是一座規模宏大的陵墓,采用了傳統的土葬方式,墓室深埋地下。

惠陵的建築風格莊重肅穆,墓前有石碑、石獅等雕刻,展現了古代帝王陵墓的莊重與威嚴。

武侯祠的園林景觀也非常優美。祠廟內有許多古樹名木,如柏樹、松樹等,它們見證了武侯祠的曆史變遷。

此外,祠廟內還有許多水池、假山、亭台等園林景觀,爲遊客提供了一個休閑遊覽的好去處。

2、錦裏

出了武侯祠就是錦裏。錦裏的曆史可以追溯到三國時期,當時的錦裏是蜀國的商業中心。

錦裏的建築風格獨特,充滿了古典的氣息。街道兩旁的建築都是典型的川西民居風格,青磚灰瓦,雕梁畫棟,讓人仿佛穿越回了古代。

走在錦裏的街道上,你會看到各種各樣的商鋪,有賣小吃的,有賣手工藝品的,還有賣各種紀念品的。這些商鋪的招牌都是用傳統的毛筆書寫的,給人一種古樸的感覺。

錦裏的美食也是一大特色。在這裏,你可以品嘗到各種各樣的四川小吃,抄手、冰粉、串串、張飛牛肉等。

這些小吃不僅味道鮮美,而且價格公道。此外,錦裏還有許多特色的餐廳,你可以在這裏品嘗到正宗的川菜,如麻婆豆腐、肝腰合炒等。

3、杜甫草堂

杜甫草堂,位于青羊區,是唐代著名詩人杜甫的故居。杜甫草堂的園林景觀也非常美麗。

園內有清澈的池塘、曲折的小徑、郁郁蔥蔥的樹木和五彩斑斓的花朵,構成了一幅美麗的畫卷。

草堂大廨是杜甫草堂的主要建築之一,也是遊客進入草堂的第一站。大廨是一座具有唐代風格的建築,氣勢恢宏,莊嚴肅穆。

走進大廨,可以看到杜甫的雕像,以及一些關于杜甫的生平介紹。

詩史堂收藏著杜甫的詩作和一些與杜甫有關的曆史文物。詩史堂的建築風格典雅,內部裝飾精美,

給人一種莊重肅穆的感覺。大廳正中陳列著杜甫塑像。

工部祠的建築風格古樸,內部裝飾精美。祠內有明、清兩代石刻杜甫像。

花徑,是連接杜甫草堂紀念建築群與原草堂寺的一條紅牆夾道小徑,兩旁的紅牆拍照非常出片。

茅屋還原了杜甫當年居住的環境。茅屋的建築風格古樸,幾叢修竹非常詩意,給人一種樸素自然的感覺。

4、青羊宮

青羊宮位于青羊區,始建于周朝,後毀于戰亂,現存建築大多爲清代康熙六至十年陸續重建。

被譽爲“川西第一道觀”、“西南第一叢林”,也是全國著名的道教宮觀之一。

青羊宮的山門是遊客進入宮觀的第一道門。山門高大壯觀,門楣上刻有“青羊宮”三個大字,

兩側有石獅守護。進入山門後,遊客可以欣賞到青羊宮的全貌。

三清殿是青羊宮的主要建築之一,爲重檐歇山頂式建築,氣勢恢宏。

殿內供奉著元始天尊、太上老君和道德天尊及十二金仙像,是道教信徒朝拜的重要場所。

大殿前一對銅鑄青羊是鎮觀之寶。

八卦亭位于三清殿後,體現了道教教義特征,造型優美,非常壯觀,

這八個金色的盤龍柱,是八卦亭的點睛之筆。

唐王殿位于青羊宮的中心靠後位置,是供奉唐高祖李淵夫婦和唐太宗李世民的地方。

唐王殿爲重檐歇山頂式建築,內有李淵夫婦及李世民的塑像,還有名臣魏征,李靖,尉遲敬德,秦瓊的塑像。

5、文殊院

文殊院,位于青羊區,康熙曾賜名“空林堂”,是成都規模最大、保存最完整的佛教寺廟。

文殊院始建于隋朝,經曆了唐、宋、元、明、清五個朝代的變遷,1400年間見證了成都的曆史發展。

整體建築坐北朝南,主要爲木構建築,典型川西平原古建風格。

文殊院主要建築包括天王殿、三大士殿、大雄寶殿、說法堂和藏經樓。

走進文殊院,首先映入眼簾的是天王殿,這裏供奉著彌勒菩薩和四大天王,穿過天王殿,我們來到了三大士殿。

三大士殿供奉著文殊菩薩、普賢菩薩和觀音菩薩,這三位菩薩在佛教中地位崇高,被譽爲“三大士”。

文殊菩薩代表智慧,普賢菩薩代表行爲,觀音菩薩代表慈悲,他們共同守護著信徒的平安與幸福。

殿內左、右還供奉文昌帝君和關聖帝君。殿後是護法神韋馱將軍像。

大雄寶殿中建有高大的玻璃翕,供奉釋迦牟尼佛坐像一尊,左右爲迦葉、阿難尊者立像,均爲清道光九年用純銅鑄造。大雄寶殿的建築風格莊重典雅,金碧輝煌,讓人想頂禮膜拜。

說法堂,即是“藥師殿”,重檐歇山式建築,相傳是古信相寺的遺址。正中懸挂嵌有康熙手書“空林”二字,堂中央寶蓋下方供有藥師佛一尊,左右供有藥叉大將十二尊。

宸經樓是文殊院的藏書樓,現存建築爲清道光四年重建,收藏著大量的佛教經典和文獻。

文殊院最珍貴的寶物當屬佛陀舍利和玄奘法師頂骨舍利,並稱爲“空林二聖”。

文殊院是集禅林聖迹、園林古建、朝拜觀光、宗教修學于一體的佛教聖地,非常值得一遊。文殊院外的美食一條街也不可錯過。

6、王建墓

王建墓,史稱永陵,位于金牛區永陵路,五代十國時期,前蜀高祖皇帝王建的陵墓。

王建是前蜀國的開國皇帝,他在位期間,國家政治穩重,經濟繁榮,文化發展,爲前蜀國的繁榮做出了重要貢獻。

走進王建墓,首先映入眼簾的是墓前的石獅。這兩尊石獅雕刻技藝精湛,活靈活現,展現了五代時期的石刻藝術水平。

繼續前行,便能看到王建墓的主體建築——地宮。地宮的入口處有一座石門,門上雕刻著精美的花紋和圖案,展現了五代時期的石刻藝術風格。

地宮內部寬敞明亮,分爲前室、中室和後室三個部分。前室主要擺放著王建的棺椁,如今僅剩棺床,刻有二十四樂伎,十分生動。

中室則是王建生前的生活用品和隨葬品,後室則是寢宮。在地宮的牆壁上,還能看到很多精美的壁畫。

壁畫的色彩鮮豔,線條流暢,展現了五代時期的繪畫藝術水平。

不妨抽出一點時間,來王建墓感受一下五代時期的曆史氛圍,欣賞一下那些精美的石刻藝術,相信你一定會不虛此行。

7、寬窄巷子

寬窄巷子位于青羊區,由寬巷子、窄巷子、井巷子組成,這裏是成都遺留下來的較成規模的清朝古街道。

這裏曾是清朝時期的滿城,是滿族人居住的地方。如今,這裏已經成爲了成都的一張名片,吸引著無數遊客前來參觀。

寬巷子在三條巷子中最寬,兩旁的建築多爲青磚灰瓦,樸素雅致。

在寬巷子的中心位置,有一座名爲“寬巷子戲台”的古建築。這座戲台始建于清朝,曾經是成都最著名的戲院之一。

如今,這裏已經成爲了一個文化活動場所,定期舉辦各種演出和活動。與寬巷子相比,窄巷子顯得更加狹窄和幽靜。

這裏的建築多爲木結構,屋頂覆蓋著青瓦,給人一種古香古色的感覺。

井巷子是三條街中最窄的一條,街道兩旁的建築多爲磚木結構,風格樸素。

這裏有許多茶館和咖啡館,是遊客們休閑放松的好去處。

成都是著名的美食之都,而寬窄巷子更是美食的聚集地。這裏有著各種各樣的小吃,

麻辣兔頭、夫妻肺片、三大炮、串串、擔擔面等等等等,讓人垂涎三尺。

此外,這裏還有許多特色餐廳,火鍋店,來晚了就得排隊喽~

寬窄巷子還是成都非物質文化遺産的重要展示地,可以看到皮影戲,川劇變臉等川蜀絕活。

8、金沙遺址博物館

成都金沙遺址博物館是國家一級博物館,位于青羊區金沙遺址路金沙遺址公園內。2001年,成都市在金沙村進行城市建設時,意外發現了這片遺址。

金沙遺址是古蜀文明的重要遺址之一,是研究古蜀文明和中國古代文明的重要資料,距今已有3000多年曆史。

金沙遺址出土的文物種類繁多,包括金器、玉器、青銅器、象牙等。其中,最著名的文物之一就是太陽神鳥金箔。

這件金箔長12.5厘米,寬11.3厘米,重僅20克,卻精美絕倫,被譽爲“中國最早的太陽崇拜物”。

太陽神鳥金箔的發現,不僅證明了古蜀人對太陽的崇拜,也反映了古蜀文明的高超工藝水平。太陽神鳥曾在08年北京奧運會期間在首都博物館展出過。

金沙遺址還出土了大量的黃金面具。這些金面具造型各異,不知是人面還是神面,

展現了古蜀人豐富的想象力和創造力。這些金面具不僅是古蜀文明的重要文物,也是研究古蜀文化和宗教領域的重要物證。

金沙遺址還出土了大量的玉器。這些玉器包括玉琮、玉璧、玉璜、玉圭等,造型精美,工藝精湛。

其中,最著名的玉器是玉琮。玉琮是古代祭祀用的禮器,金沙遺址出土的玉琮數量衆多,形態各異,是研究古代祭祀文化的重要實物。

青銅器也是金沙遺址出土的重要文物之一。

包括銅立人象、銅戈、戚形方孔銅壁、銅鈴、銅牌等,造型精美,工藝精湛,反映了古蜀文明的高超工藝水平。

象牙也是金沙遺址出土的重要文物之一,數量十分多,證明古蜀時期川蜀地區有大象生活過。

總之,金沙遺址博物館非常值得一看,出來以後可以去不遠的陳麻婆豆腐吃一頓,川菜做的很地道,

而且有些菜不是很辣,很適合外地朋友的口味,環境也很好,開水白菜非常推薦!

9、大慈寺

大慈寺也叫古大聖慈寺,位于四川省成都市錦江區,始建于魏、晉,已有1600多年的曆史,

極盛于唐、宋,曆史悠久、文化深厚、規模宏大、高僧輩出、世傳爲“震旦第一叢林”。

唐三藏法師玄奘曾從長安到成都,在大慈寺律院受戒、講經,長達四五年時間,被蜀人敬仰。

安史之亂,唐玄宗避難成都時,見大慈寺僧人在成都街頭救濟貧困百姓,爲國家祈福,他深受感動,爲大慈寺賜匾,賜田,並命無相禅師親自督建成規模宏大的皇家寺院。

大慈寺的建築風格融合了唐、宋、明三個朝代的特點,具有很高的藝術價值。寺內的主體建築爲大雄寶殿,采用了典型的重檐歇山頂式建築,氣勢恢宏。

此外,還有觀音殿、藏經樓、鍾鼓樓等附屬建築,各具特色。大慈寺的建築風格充分體現了中國古代建築的精湛技藝與審美觀念。

大慈寺是成都地區著名的佛教聖地,寺內供奉著釋迦牟尼佛、阿彌陀佛、藥師佛、觀音菩薩,供信徒們朝拜。

每年農曆四月初八,大慈寺還會舉行盛大的浴佛節活動,有很多善男信女前來祈福。

10、望江樓

望江樓,位于武侯區錦江畔,清代爲紀念唐代女詩人薛濤而建。薛濤字洪度,長安人,隨父做官旅居蜀中,

六歲就曾作“庭除一古桐,聳幹入雲中,枝迎南北鳥,葉送往來風”一詩。父喪後,因家貧,十五歲自請入樂籍。

她善音律,會作詩,很得當時西川節度使韋臯的賞識,能出入官府,稱女校書。據記載,薛濤有詩五百首,這些詩歌大多散失,流傳下來僅存九十余首。

清代一位江南才子曾在望江樓上留下這樣一個絕對“望江樓 望江流 望江樓上望江流 江流千古 江樓千古”此後一百多年來,吸引了千千萬萬的讀書人前來應對,都不甚如意。

濯錦樓位于望江樓以西,與望江樓同時期建造,樓高兩層三間,略似船形,四周有回廊。因漢代成都的織錦戶常把織好的錦放入錦江中濯洗,

因此錦江又名濯錦江,濯錦樓因此得名。樓呈船形,據說是紀念薛濤在船上爲密友元稹送行時的依依惜別之情。

吟詩樓,仿照薛濤晚年所住吟詩樓而建。樓側堆石作山,以石爲梯,很風雅,富有天然情趣,以引發墨客騷人吟詩作對的興致。

薛濤井園內還有傳爲薛濤取水制箋的薛濤井,原名玉女津,井旁石碑爲康熙年間所立。

薛濤晚年曾自制一種深紅色小箋,其色彩絢麗又精致,稱“薛濤箋”,後世多有仿制。

成都是我非常喜歡的城市,非常休閑放松,有時間就會去住上一段日子,喝喝茶打打牌,

美食也實在讓我念念不忘,天天吃火鍋串串都不覺得厭,也希望大家都能來耍一耍。

0 阅读:16

夭夭愛旅行

簡介:身體和靈魂總有一個在路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