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自信但不要迷信評AITO問界新M7運城事故

依點資訊 2024-05-01 00:04:05

4月26日,山西運城,一輛AITO問界汽車的新M7在夏縣段高速上,與養護作業車輛發生追尾後起火,車上三人喪生。

相關經過,網上都有詳細的報道,我們就不再贅述,想要了解基本經過的可以自行搜索。

原本,這會是一起普通的交通意外事故,但是它涉及到了“遙遙領先”的華爲問界汽車,因此變得備受關注。

到目前爲止,事件還在調查當中,我們梳理已經發生過的相關情況,發現了幾個值得關注的細節。

AITO汽車官方微博于4月28日12點07分發表有關事故基本情況的內容,當天的13點14分,名爲“HW前HR”的網絡大V轉發評論了AITO官微的內容稱:“實際上,這是個非智駕版本的M7,用的是博世版本,撞擊時時速115公裏,遠超出博世80公裏的工作範圍,所以AEB沒有辦法工作。”

同一天的14點-15點,諸如《財經網》、《界面新聞》、《新浪財經》這些有官方背景的媒體,發表相關報道稱,問界具體聲明如下:1、事發車型是入門非智駕版,未搭載華爲高階智能駕駛輔助系統。而是使用的博世方案,博世方案AEB的工作範圍是在4-85km/h,碰撞時的115km/h時速已經遠超博世AEB觸發範圍。

如果沒有博世後來的辟謠聲明,該事件基本和華爲就沒有什麽關聯了。

4月28日,博世中國向業內媒體發布了聲明,29日又通過其官方微博公開發布,辟謠山西運城事故稱,“經調查,涉事車輛沒有搭載博世智駕系統(含AEB)。”

在被企業傳遞了錯誤的信息後,也沒有做到求證到底,而是輕易的報道出來,將輿論關注點從華爲智駕轉移到了博世AEB之上,最終逼得很少在公衆視野露面的博世中國,不得不發布聲明辟謠。

博世辟謠之後,我們沒有看到誰來追責這些媒體,甚至沒有人出來指責他們,這些媒體也沒有無須出面澄清,此事已經是不了了之。

我們從業內獲悉,這些媒體也並非故意造謠,而是在得到信息時被誤導,至于是誰誤導的他們,不方便提及,只能說是事件相關聯的一方。

有相關人士從AITO汽車官方旗艦店的客服處詢問,新M7 AEB GAEB這些輔助功能是華爲的還是博世方案,商家客服回答的是,“問界 新M7 Plus標准版采用國際供應商的成熟的輔助駕駛方案……”

那麽,問界新M7 PLUS搭載的AEB到底是哪家的呢?

誰給媒體透露的信息,指出新M7搭載的是博世的AEB,在博世辟謠之後,就沒有關于AEB到底是哪家的說法了,它在事故當中到底發揮了多少作用,因爲已經死無對證,目前這還是一個謎,有待官方調查結果。

輿論也沒有關注這個細節,因爲今天受害者家屬就已經發聲,“感謝好心人第一時間破窗並開門救出我的親人,雖然已經因爲車輛碰撞失去生命,逝者已安,希望大家忽略或刪除網上種種不實報道和內容,也希望大家不要再打擾我和我的家人。”

經曆過多次維權報道,對于家屬情緒快速被安撫早已有了預期,所以沒有參與到事件報道當中去,以免也“被動造謠”。

事情到目前爲止,是否平息了,很難說,盡管受害者家屬不再發聲,但是不能代表這個事件就沒有發生過。

事件過程當中的一些其他情況也耐人尋味,例如,問界汽車到底是誰的主體,當消費者需要維權的時候,維權對象應該是誰?

在本次事件發展的過程中,不少人並不清楚,問界汽車究竟是華爲旗下,還是賽力斯旗下,網上亦有不少評論調侃“沒事華爲問界,有事東風小康,出事人工幹預”。

也有不少言論,否定華爲智駕在事件當中的存在感,指出本次事故發生的問界M7 PLUS 並沒有搭載華爲智駕,因此和華爲沒有關系。

但是對于普通消費者來說,當消費者搜索“問界汽車”時,最先出現的會是以下畫面。

從感官認知層面來看,問界汽車給人一種華爲主導的主觀印象,其發布會是華爲常務董事、終端BG CEO、智能汽車解決方案BU 董事長、智能終端與智能汽車部件IRB主任余承東主持,線上展示是華爲商城,線下産品也是擺在華爲展台的。

當車輛發生意外情況時,相關輿論卻要求消費者不要與華爲産生聯想,有一種“只許州官放火,不許百姓點燈”的霸道感。

在工信部的《道路機動車輛生産企業及産品公告》中,問界M7産品名爲“賽力斯牌”,申報企業名稱是“賽力斯汽車有限公司”。

而在第三方平台查詢問界汽車的內容,是查不到問界汽車相關公司存在的,因此,從感知層面來說,AITO問界汽車是華爲和賽力斯聯合打造的,但是從法律層面來說,AITO問界汽車是不存在的,至少沒有這樣一個公司存在,沒有相關的法人代表。

也就是說,對外宣傳的過程中,AITO問界汽車的主體是華爲的余承東,看車也是華爲的門店,但是車的合格證上是賽力斯,華爲只是負責營銷宣傳,實際上具體是怎麽回事,消費者或許也一知半解,有著相當大的操作空間。

又例如,此前備受質疑的碰撞後車門無法解鎖影響救援問題,新京報采訪了參與了現場救援的人員時,明確的表示,當時門是打不開的。

齊魯晚報報道中描述,“濟南一家aito問界體驗中心的工作人員告訴記者,2024款m7分爲plus版和智駕版,兩者都有aeb和自動解鎖功能。”

我們在不同版本的問界M7的用戶手冊當中發現,一個版本提及了當氣囊膨脹時,會發生“車門自動解鎖,車門外把手彈出”的內容,另一個版本則沒有提及,有媒體報道稱,問界客服表示“大部分車輛沒有自動解鎖功能”。

但是具體哪些車型有,沒有說明,那消費者該如何判斷?

提到客服是否能代表官方的問題,又是一個模棱兩可的區域,有媒體車聚網電話咨詢了問界汽車官方400客服,過程中發現,即便是官方客服,在諸多技術細節方面都存在差異。

例如客服描述的AEB的生效範圍是30-130km/h,不區分車型,而本次事故版本的PLUS,此前媒體報道搭載博世AEB生效範圍是4-85km/h。

然而,博世中國已經聲明了並非搭載博世AEB,目前已知能夠得到的官方AEB效果就只有官方客服描述的30-130km/h。

而官方調查描述的本次事故車輛的時速是115km/h,它所碰撞到的移動作業的灑水車,一般標准作業速度上限是30km/h,因此碰撞時的相對時速是85km左右,即便按最高的115km來計算,也在客服描述的生效範圍。

事故的結果,已經是衆所周知的了,那麽,如果官方的客服描述都不能作爲依據,對于普通消費者,應該相信誰的描述呢?

余承東發布會上說的能嗎?他在去年問界新M7的發布會上曾表示,問界新M7的車身強度比肩沃爾沃XC90,是最結實、最強的SUV,標配8個氣囊和2個氣簾,安全無死角,問界包攬各類主動駕駛測試第一等內容時,輿論認爲問界汽車已經“遙遙領先”。

而本次發生事故的雖然是標准版,雖然沒有搭載華爲智駕,但是它的安全性配置和智駕版在官方宣傳內容裏是一樣的,車身強度是一樣的,115公裏/h的追尾(因爲移動作業車自身有行駛,實際發生碰撞時的相對速度應該更低)就造成了車上人員全部死亡的話。

我們只能提醒消費者,可以自信,但不能迷信。

0 阅读:39

依點資訊

簡介:關注當前行業重要新聞,解讀最新資訊和産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