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錫進爲想當農發行行長的孩子發聲,揭開國企“世襲制”遮羞布

汋見 2024-04-05 11:30:28

文|汋見

上學的時候,在語文課堂上,爲了鍛煉我們的語言邏輯性,經常會有造句的題目。這再正常不過的事,可是由于一位小男孩驚人的發言,甚至在全國都引起關注。

視頻中,通過教室多媒體屏幕可以看出,此次造句的句式是“我長大以後想……,因爲……,所以……”小男孩坦言:

我想當中國農業發展銀行行長,因爲我爺爺是這家銀行的行長,我爸爸現在也是行長,媽媽是副行長,我想繼承我們的家産。

一石激起千層浪。這番看似天真的言論,卻將國企“世襲制”的醜陋現實再次攤在了陽光下。本該靠實力競爭、憑本事吃飯的領導崗位,居然淪爲了某些領導家的“私産”。這一幕,令多少寒門子弟的奮鬥之路黯然失色,又讓多少平等競爭的理想理念黯然褪色。

“子承父業”本無可厚非,可當這種“繼承”發生在掌握巨額國有資産的銀行系統,發生在關乎社會公平正義的用人環節,問題就大了,尤其是銀行是國家的銀行,可不是某個人的家産。

權力變成了任人唯親的籌碼,職位淪爲了利益輸送的工具。一個個本該造福百姓的國有企業,被異化成了少數人的"自留地"。這樣的生態,豈能不讓人浮想聯翩、憤懑難平?

“合規”的糖衣之下,是誰在爲不公開脫?

面對鋪天蓋地的質疑,農發行給出了回應。他們強調,男孩的父親僅是某支行行長,母親僅是普通科級幹部,爺爺20年前也只是名普通員工。言下之意,大家不要對號入座、以偏概全。

然而,說實話,在縣級銀行,科級不就是副行長級別了?所以說母親是副行長,並不爲過。至于爺爺的身份,更是此地無銀三百兩,衆所周知,在退休前,都會將領導職務變爲“普通員工”,但是享受相應的退休待遇,退休前是普通員工,可不代表原本不是行長!

更可怕的是,這個家庭的人事安排,恐怕都是“合規”的。一切都按章辦事,一切都走完程序。可是,在招錄過程中,誰敢說沒有暗箱操作?在提拔任用時,誰能保證沒有利益輸送?正是在一次次“隱蔽”的運作中,在一道道看似公正的程序後,權力的藤蔓才能野蠻生長,利益的觸角才能肆無忌憚。

殊不知,這種貌似合法的“合規”,才是腐蝕發展根基的最大毒瘤。當人們看到努力奮鬥也比不過含著金湯匙出生,看到寒門再難出貴子、權門再難出簡子,還有誰會心無怨悔、腳踏實地?

“縣城婆羅門”蔚然成風,平等正義在何方?

更加令人無語的是,這樣的事還絕非個例。近年來,諸如銀三代、電三代、煙三代的標簽層出不窮,一個個體制內的“縣城婆羅門”大行其道。他們背靠家族關系網,享盡優質教育、醫療資源,過著衣食無憂、起點超然的優越生活。相比之下,寒門子弟出頭之日難上加難。

而著名的時評人胡錫進也對此發聲,發表了自己的看法。他對小男孩的“世襲論”深表質疑,認爲其中大有蹊跷,是別有用心之人的誘導炒作,傷及無辜還壞了農發行的名聲。

可諷刺的是,胡錫進的女兒,目前是環球時報駐美記者,而胡錫進曾經也是環球時報的副主編,這樣的關系不免讓人浮想聯翩,父女倆進了同一所報社,真是父女情深啊!

說到底,國企也好、央企也罷,這終究是國家的,雖然這種性質的企業層級比較明顯,有權利的領導可以享受到很大的便利,但是這終究不合理,想要好的工作,那就拿出實力競爭,別說關系也是實力的一種,如果都這樣,變成了什麽樣子?

希望有些人好好想想,不要挑戰公衆的憤怒!

0 阅读:12

汋見

簡介:五行缺水,所以汋見,觀點不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