麻醉護士如何參與到分娩鎮痛護理中來?

麻醉MedicalGroup 2024-05-13 20:24:23

分娩鎮痛是臨床産科醫學中的學術詞彙,通常稱爲“無痛分娩”。一般來講,“無痛”只是一種理想化的狀態,在分娩中實現的困難較大,人們往往是通過各種方法使分娩時的疼痛減輕。

常用的方法,包括非藥物性鎮痛和藥物性鎮痛。其中,非藥物性鎮痛包括精神安慰、針刺、經皮電刺激以及水下分娩等方法;藥物性鎮痛包括笑氣吸入、杜冷丁肌注、安定口服以及由産科醫師進行的會陰局部阻滯或宮頸旁阻滯。而椎管內注藥鎮痛法是獨立于前兩種之外的第三種方法,是目前公認的鎮痛效果最可靠、使用最廣泛、最可行的鎮痛方法,鎮痛有效率達95%以上。

然而,這種有效率非常高的鎮痛方法卻在實施過程中存在一定困難。

首先一點,國內麻醉醫師短缺,這導致麻醉醫師的工作強度明顯增加。無法分身的值班,可能導致分娩鎮痛實施延遲或者取消。

其次,産婦常常要求“這一針必須好使”,而這一技術並非百分之百會成功。比如,可能存在穿刺失敗、穿刺過程中出現並發症以及鎮痛效果欠佳等。

再次,麻醉醫師完成穿刺後,一般都會盡快回到麻醉科值班。因此,觀察産婦鎮痛情況通常落在助産士身上。但是,助産士缺乏麻醉基本理論和技術,無法准確判斷情況,甚至不能及時發現異常。

可以這樣說,如果不解決麻醉醫師短缺問題,分娩鎮痛的普及可能是一個大問題。

然而,麻醉護士參與到分娩鎮痛中可能是一個解決方案。

麻醉護士的優勢爲,其掌握麻醉基本理論和技術,能協助麻醉醫生進行分娩鎮痛的操作和鎮痛管理;另外,麻醉護士可以在麻醉醫師離開後嚴密觀察産婦並評估鎮痛效果。更多的關心,也有助于産婦痛感降低。

那麽,麻醉護士如何參與到分娩鎮痛護理中來?

(1)分娩鎮痛的宣教。麻醉護士對進入産房的産婦進行分娩鎮痛的健康宣教,包括椎管內分娩鎮痛的原理和方法、鎮痛效果和安全性、麻醉配合要點等。

(2)麻醉前護理:嚴格把握椎管內麻醉適應症和禁忌證。麻醉護士對可行分娩鎮痛的産婦進行初步的麻醉評估,經評估符合麻醉適應症的産婦,協助麻醉醫生簽署麻醉知情同意書。

(3)麻醉中護理:協助麻醉醫生完成分娩鎮痛的麻醉。麻醉護士提前備好藥物和用物,協助産婦擺好麻醉體位,並告知産婦麻醉的配合要點和注意事項。麻醉過程中,麻醉護士配合麻醉醫生進行麻醉並配置鎮痛泵,遵醫囑根據産婦的情況設置鎮痛泵參數,麻醉完成後對硬膜外導管加以固定,接上PCEA 鎮痛泵並告知産婦 PCEA 鎮痛泵的作用和使用方法以及麻醉後注意事項,最後完成相關麻醉記錄和收費單的填寫。

(4)麻醉後護理:嚴密觀察産婦情況並進行動態的鎮痛管理。

①麻醉護士嚴密觀察産婦的生命體征、下肢運動情況、宮縮和胎心情況;觀察産婦是否出現麻醉相關並發症如惡心嘔吐、尿潴留、皮膚瘙癢、發熱等,若有異常及時對症處理;

②動態評估産婦鎮痛效果,每半小時評估1次並記錄疼痛評分,對于疼痛評分 ≥ 4分或感受不到疼痛和宮縮的産婦,根據醫囑及時調整鎮痛泵的用藥劑量;

③産婦宮口開全進入第2産程後,麻醉護士根據産婦對宮縮的感覺和疼痛的程度將PCEA鎮痛泵的用藥劑量調小或暫時關閉;

④第3産程胎兒娩出後,麻醉護士根據産婦實際 情況追加鎮痛藥劑量,以減輕會陰縫合時的疼痛,同時疏導和安慰産婦生産過後的情緒;

⑤産後2小時産婦出産房前,麻醉護士協助麻醉醫生將産婦的硬膜外導管拔出,並告知産婦相關注意事項:第一次下床要注意預防跌倒、硬膜外穿刺點24小時內不要沾到水,並鼓勵分娩鎮痛後正常哺乳;

⑥産後24小時內,麻醉護士對産婦進行麻醉鎮痛後隨訪並記錄,隨訪內容主要爲産婦是否出現麻醉相關並發症、 硬膜外穿刺點情況以及對分娩鎮痛的滿意度。

需要說明的是,讓麻醉護士參與到分娩鎮痛護理中,麻醉護士也肯定會不滿意。因爲,現階段每家醫院的麻醉護士也都很緊缺,根本不可能做到24小時常駐産房。爲此,加大力度培養麻醉護士是關鍵。

相較于培養麻醉醫師,培養麻醉護士的難度低。因爲,麻醉護士最關鍵的不是如何操作,而是做到准確觀察,第一時間處理以及及時通知麻醉醫師前來處理。能力強的麻醉護士,甚至可以處理大部分情況。這樣一來,大大緩解了麻醉醫師的緊缺導致的工作強度過高。

更重要的是,這樣的安排可以實現分娩鎮痛過程中全周期的監護和護理,可以確保産婦安全。

【溫馨提示】點個關注,這裏有大量專業的醫學科普,爲您揭秘手術麻醉的那些事兒~

0 阅读:4

麻醉MedicalGroup

簡介:健康知識、急救知識和手術麻醉的那些事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