趨勢明顯!數據顯示:中國大陸芯片産能全球第一,占比22.3%

互聯魚 2024-05-17 13:06:37

文l編 互聯魚

時至今日,全球半導體産業已經曆了翻天覆地的變化,尤其是中國大陸在這個領域的發展速度更是令人矚目。根據半導體研究機構Knometa Research的最新報告,我們不難發現一個引人注目的趨勢:預計到2026年,中國大陸的IC晶圓廠産能將激增至全球第一,這是一個具有裏程碑意義的發展。

從數據上來看,2023年底的全球半導體産能分布中,韓國占22.2%,中國台灣占22%,中國大陸則占據了19.1%的份額。

這一數據趨勢已經相當可觀,但更令人震驚的是,預測表明中國大陸的份額將在未來幾年內持續增長至22.3%,直至登頂全球。這樣的增長速度,無疑向世界宣告了中國大陸在半導體制造領域的雄心和實力。

我們得深入思考這一增長背後的原因。顯然,政策的大力支持和投資是推動力之一。爲了減少對外部供應鏈的依賴,並解決之前存在的供應鏈問題,許多國家都在努力將半導體制造業吸引回本土。在這一大背景下,中國大陸也正在通過扶持、資金投入和人才培養等多種方式,積極推動本土半導體産業的發展。

再來看全球範圍內,IC晶圓廠的産能預計將以7.1%的複合年均增長率增長。特別是在2025年和2026年,新增産能預計將大幅增長。這一趨勢反映出對半導體需求的持續增長,尤其是在汽車、消費電子和醫療設備等領域。

在中國大陸,雖然面臨外部壓力和技術封鎖,但本土企業並未止步,反而加大了在傳統或成熟工藝上的投入,力求在技術自主創新的道路上走得更遠。這一點從報告中提到的數據可以得到佐證:截至2023年末,中國大陸在全球晶圓生産份額約爲19%,其中,來自中國大陸企業的份額僅爲11%。但預計到2025年,中國大陸的産能份額將與主要國家/地區基本持平,這是一個非常積極的信號。

值得一提的是,不僅是中國大陸本土企業在加大投入,外資公司也在中國大陸設有晶圓廠,如三星電子、SK海力士、台積電等,這些企業參與的同時也推動了中國大陸半導體産能的增長。

從更宏觀的角度來看,這一趨勢對全球半導體産業格局將産生深遠影響。中國大陸在半導體制造領域的崛起,將可能改變全球供應鏈的動態,甚至可能引發新一輪的技術競賽和合作模式的創新。

不過我們也應看到,這一增長並非沒有挑戰。技術封鎖、知識産權保護、市場競爭加劇等問題都可能成爲中國大陸半導體産業發展的潛在障礙。但無論如何,中國大陸在半導體産能上的快速增長,已經是一個不爭的事實,這一趨勢值得全球業界和投資者密切關注。

所以我們IC晶圓廠産能預計在2026年將增至全球首位,這一預測不僅僅是一個數字上的變化,更是全球半導體産業格局重大轉變的一個信號。在未來幾年裏,我們有理由期待在半導體領域取得更多的突破和進展。而這一切,不論是從技術、市場還是戰略的角度,這一趨勢都值得我們持續關注和深入研究。

對此您有什麽想說的,記得分享,寫下您的觀點!

0 阅读:86

互聯魚

簡介:新媒體公司創業者,致敬科技發展,趣聊商業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