耶倫學生抄了王健林的底

栗滴看商業 2024-04-13 10:19:12

資本向來是錦上添花,從不雪中送炭。

萬達廣場,一直是王健林的心頭肉。在萬達剛遭遇危機時,王健林曾說:“我什麽企業都可以放,這個企業不能放。”

王健林看中的當然是萬達商管的吸金能力。

2022年,萬達商管的年租金收入達到508.5億元。也正因如此,自1988年王健林下海創業以來,他始終牢牢掌握著萬達的控制權。

或許在王健林看來,只要有萬達商管在,任憑萬達集團風起雲湧,也能穩坐“釣魚船”。

然而,這只“釣魚船”的控制權不久前卻發生了變化。

01

2023年12月12日,北京城飄起了一場大雪,這是2023年首都的第一場雪。

北京萬達總部辦公室雖然開著暖氣,但此時王健林的心如同窗外的空氣一樣冰冷。

面對債主們步步緊逼,王健林表情凝重。

他很清楚萬達集團目前的財務狀況很不樂觀,賬面上的現金僅夠維持短期運營,根本沒有足夠資金兌現對賭協議。

事實上,讓萬達還錢的這場談判從2023年夏天就已展開。

按照協議,2023年12月底,王健林需歸還債主300億元的現金。而到該年6月時,萬達賬上的現金僅128億。王健林爲了能應對局面,早早開始變賣萬達電影等核心資産。但距離300億相差甚遠。

雖然距離債務到期還有半年時間,但萬達的債主似乎已斷定王健林無法完成《對賭協議》,紛紛開始催他還錢。在談判的半年內,雙方多次發生激烈的爭執。

作爲最大債主的單偉建,勸說王健林要冷靜面對現實,爭吵解決不了問題,不如坐下來談談最佳的解決方案。

在這場談判中,單偉建作爲債主的代表,展現出了精湛的談判能力,一步步逼近了王健林的底線。

這場談判一直持續到了淩晨2點。最終,雙方敲定以600億的價格換取萬達控制權的協議框架。

協議敲定後,單偉建等債主們非常興奮地望著窗外說:“看!瑞雪兆豐年!我們一定能有很好地合作!”

有人歡喜有人憂。

王健林此刻的心情已經糟糕到了極點。就連今年3月30日,萬達與太盟投資等六家投資機構的重要簽約儀式上都沒看到他的身影。

而本次協議簽訂後,太盟投資將持有新公司大連新達盟60%的股權,大連萬達商管持股40%。

太盟投資集團與中信資本還明確提出,新公司獨立是他們投資的前提,新達盟將脫離萬達的管理體系,投資人會進董事會,影響決策權。這也意味王健林失去了絕對控制權,同時也讓王思聰失去了繼承權。

其實,在王健林心裏也很清楚這一點,因爲太盟投資集團的核心人物單偉建在資本圈的風格一直以“霸道、犀利”著稱。

單偉建曾對外表示:"我們把控制權給收購了,因此我們就有生殺予奪之權。"

一生都在抄底別人的王健林,到最後卻被別人抄了底。

單偉建何許人?能讓前首富受盡“淩辱”,痛失“釣魚船”?

02

1951年出生的單偉建擁有一個響亮的綽號:“中國私募之王"。

由于其本人非常低調,很少接受專訪,家庭條件卻非常優越。

單偉建出生于北京原先的“赫德路"海關總署大院,母親在外貿部,父親在海關總署工作。

雖然是“家庭優渥”的大院子弟,但早年間的他生活也很艱苦。在十幾歲的時候就被派到內蒙的戈壁沙灘屯墾戍邊。

彼時生活之酸楚,單偉建曾用了“長夜難明,文化沙漠,插翅難飛”三個詞語形容在這裏生活的六年時光。

直到1975年,他才再次回到校園,考進了北京外貿學院。

此後,他的人生齒輪開始轉動。大學畢後,他選擇遠赴大洋彼岸的美國留學並獲得了碩士與博士學位。

在攻讀經濟學博士期間,單偉建成爲了耶倫的得意門生。

耶倫是全球著名的經濟學教授,無論是在美國學術界和政商界,她都是一位舉足輕重的人物。目前,她已是拜登政府內閣官員擔任美國財政部部長。

事實上,作爲耶倫的學生,單偉建赴美的幾年間,在政商界結交朋友無數。

其中,在他讀博期間,結識了美國最大私有化工老板之子洪博培,此人曾擔任過美國駐華大使。

畢業後,單偉建在耶倫的引薦下進入摩根大通任職,開始了他在金融界的職業生涯。

90年代初,單偉建被派至香港,擔任摩根大通投資銀行中國業務首席代表,並任董事總經理。在摩根大通5年裏,他逐漸蛻變成爲了精明強悍的金融家。

真正讓單偉建在金融圈“一戰成名”的是抄底韓國第一銀行。

1998年,單偉建離開摩根大通加盟TPG(前身爲新橋投資),正式開啓了他在私募投資的巅峰之旅。

彼時,亞洲金融風暴開始席卷韓國。外資機構紛紛撤離,外彙儲備告急,韓國經濟遭受重創,整個國家命懸生死一線。

作爲韓國最大的私人銀行——韓國第一銀行也未幸免,受到波及瀕臨破産,並被收歸國有。即使政府出面支持仍然需要10億美元補充資本。

原本專門投資中國的單偉建發現,相比在金融危機中獨善其身的中國,中國以外的投資機會更有吸引力。

于是他決定抓住這次機會,出手對第一銀行進行收購。

但這次收購並不輕松,單偉建的談判對手除了背後財團和韓國政府機構,還要面對彙豐銀行的競爭。

單偉建面對韓國方面表現的十分慷慨,表示“資金不是問題”。但收購進程非常緩慢,韓國官員一直猶豫不決。他們怕自己把韓國第一銀行賣得太便宜了,以後遭到國民輿論清算。

單偉建並不著急,他非常清楚對方的痛處,一開始就將價格壓的特別低。

就這樣,雙方的談判陷入拉鋸,單偉建展現出了抄底本色以精湛的談判技巧,一步步緊逼對方的底線。

最後,韓國方面終于還是同意5億美元的價格收購方案。

協議達成後,新橋資本幫助韓國銀行扭虧爲盈,並實現了總資産翻倍至400億美元的壯舉。

最後,新橋資本以33億美元的價格將韓國銀行出售給了渣打銀行。

正是由于單偉建的瘋狂殺價,讓新橋資本狂賺20多億美元。這也讓韓國民衆對其又愛又恨,韓國媒體稱他爲:“乘人之危的禿鷹”。

他自己也曾在書中寫到:“我要做的事情,一旦咬住了,就不會松口,志在必得”。

此後,單偉建便有了“中國私募之王”的稱號,在韓國投資界,他也是大名鼎鼎。

03

單偉建能擁有“中國私募之王”稱號,遠不止收購韓國第一銀行,他還曾主導了春泉産業信托、深發展等著名銀行收購案。

而此次抄底萬達,單偉建似乎蓄謀已久。

2021年,當萬達陷入資金短缺危機,單偉建就曾以太盟董事長的身份亮相萬達的投資名單之中。

在22家投資者給珠海萬達商管投資的380億元裏,有大約180億來自太盟。

最開始,單偉建並不確定有哪些投資者會跟投。但他非常看好王健林眼中的這只“釣魚船”。

或許在他看來,萬達如果能成功上市,就能巨額贖回的股權,實現雙贏。如果上市失敗,將全國數百座萬達廣場收入囊中也是不錯的選擇。畢竟萬達商管是一家紙面上年收租500億、淨利潤近百億的企業。

這種穩賺不賠的生意,或許正是單偉建在房地産下行階段毅然決然的投資萬達的原因。

而王健林恐怕也沒想到,即使引入了珠海國資依然也沒有拿到上市的路條。

此後,眼看上市無望,王健林開始“忍痛割肉”試圖挽回實控權。但即使出售了最核心的優質資産後,實現賬面與對賭協議仍相差100多個“小目標”。

長期混迹資本的單偉建很清楚萬達目前的局面,從今年6月便開始一步步試探。

爲了占據主動,單偉建開始尋找新的投資人,全球最有錢的主,阿布紮比投資局和穆巴達拉投資公司——中東最大的主權基金,還有太盟的老朋友,中信資本和Ares。

直到2023年年底,萬達商管第四次上市失敗,這場博弈就最終等來了落幕的一天。

韓國第一銀行的故事,又一次上演。單偉建再次成爲最大的贏家。

正如王健林此前所說,“我做了很多的行業,有多少次投資,很多朋友跟著我一起投資,每一單賺著很開心,唯獨這一單,跟著我的朋友虧錢了。這是很重要一點,不能對不起我的朋友和股東。”

不過值得一提的是,單偉建的風格一直以“霸道、犀利”著稱。其在收購必康制藥、珍愛網時,就要求絕對控制權,在收購春泉産業信托時,甚至要求罷免管理人。

單偉建自己曾說過:"我們把控制權給收購了,因此我們就有生殺予奪之權。"所以,有人將單偉建稱爲“門口的野蠻人"。

至此看來,昔日的首富並沒有對不起他的朋友和股東,只是讓兒子王思聰失去了繼承權。

2 阅读:8

栗滴看商業

簡介:感謝大家的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