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米超越傳統家電品牌,躍居家電行業消費投訴榜首位

消費電子 2024-05-07 17:18:51

2023年以來,隨著消費市場的恢複,疲軟多年的家電行業重新迎來了增長。根據國家統計局數據,2023年,規模以上家電企業主營業務收入爲1.84萬億元,同比增長7%,利潤爲1564億元,同比增長12.2%。同期,多家龍頭家電上市公司的業績報告也顯示,銷售量實現增長。

但是,隨著家電市場的恢複,其相關的消費投訴也呈明顯上升趨勢。

來自中國電子商會旗下消費服務保障平台消費保數據顯示,截止至2024年4月,平台共收到家電行業相關投訴18,988件。2023年全年,家電産品服務的消費投訴量累計達到5,666件,同比增長78.63%。

僅今年前四個月,家電相關消費投訴已達2175件,隨著市場的進一步活躍,預計2024年消費者對于家電産品的投訴量也將隨之增長。

消費保平台數據顯示,在投訴品類方面,小家電、電視機、空調成爲投訴熱點,分別占據了總投訴量的16.52%、14.74%、11.40%。

在投訴問題方面,主要集中在産品質量問題、推脫三包責任、售後服務不及時、退款糾紛等。

其中,産品質量問題投訴量達4,566件,占比11.59%,排行第一;推卸三包責任相關投訴量爲2,923件,主要表現爲當産品質量出現問題後,商家拒絕承擔責任等方面,排行第二。售後服務不及時投訴量爲2,640件,排行第三。

在具體投訴品牌方面,致力于打造“生態”的小米,以2,083件投訴量高居榜首,遠超傳統家電龍頭企業美的、格力、海爾等,由此一定程度上也可以看出,小米對家電生態的投入以及品牌效應對消費者選擇的影響。

另外,美的和海爾分別以1,172件和1,045件的投訴量位居第二、第三,此外,格力、海信的投訴量也不少,分別達到829件和563件,創維、康佳等品牌也在投訴榜中。

針對不同品牌具體的投訴問題占比存在一定區別。其中,小米的售後問題則是被訴量最多,其主要表現在難以聯系客服,售後服務延時等,海爾、美的的産品質量問題最嚴重。

有過類似遭遇的消費者王先生在消費保平台投訴稱,他此前在小米下單買了一台65寸的電視,但使用不到半年,屏幕就出現紅線,聯系售後服務,售後服務部門多次推脫,遲遲得不到解決。

“最後終于還是拉走了電視,但不久後跟我說過保了,不能維修。並且在此之前還收了我320元延長4年質保的費用。”王先生表示。被告知不能維修後,王先生要求退回電視,但售後服務人員要求他支付50元貨運費,並未提供任何付款憑證。

此外,值得關注的還有涉訴金額方面。整體上500元及以下的小金額投訴占比39.95%,近四成;其次是金額在2000元以上的投訴,占比37.86%。

通過分析品牌涉訴金額分布情況,發現小米、美的、海爾這三大品牌中,涉訴金額在500元以下的投訴占比均超30%;而在2000元以上的涉訴金額中,海爾的投訴占比最高,爲45.21%,美的以37.84%的占比位列第二。

對于家電消費投訴品牌,消費保數據研究院專家表示,商家應該加強對産品質量的管控,通過提高生産工藝和品質監控,確保産品達到消費者的期望標准。其次,在産品出現質量問題時,商家應該主動承擔起三包責任,而不是推诿責任或以各種理由拖延解決時間。

另外,完善的售後服務體系對消費者來說也非常重要,包括提供及時的客戶支持、快速響應消費者的問題、積極解決糾紛等方面,這些都是提升消費者對品牌滿意度和忠誠度的關鍵因素。

針對目前家電産品相關的投訴問題,消費保研究院相關專家向消費者發布提示:

在選擇家電産品時,消費者應該優先考慮商家知名度和口碑,查看商家的信譽評級和用戶評價至關重要,盡量選擇有良好記錄的商家進行交易。

其次參與促銷和優惠活動時,理性消費至關重要。務必仔細研讀活動規則,避免被商家虛假優惠所迷惑。對于價格波動較大的商品,耐心等待一段時間再做決定。

最後,如果在購物中遇到問題或糾紛,務必積極與商家溝通解決。如果溝通無果,可向電商平台投訴或相關部門舉報,以保障自身合法權益。

編輯 | 周五

0 阅读:13

消費電子

簡介:《消費電子》雜志是由中國電子商會主管的消費電子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