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勝爲何力壓林沖,成爲梁山五虎之首?他有三大優勢,林沖比不了

史書淩軒閣 2024-02-06 11:07:40

放眼《水浒傳》,盡管盧俊義武藝超群,卻常被視作梁山的隱形利劍,不輕易顯露。在梁山衆多好漢中,五虎將——關勝、林沖、秦明、董平、呼延灼,他們五個一般都是作爲全軍主將出戰。

林沖,這位資曆深厚的梁山元老,早在宋江上山之前就已投身其中。然而,在五虎將的排名中,林沖卻被後來加入的關勝超越,屈居五虎將第二。這究竟是爲何呢?

關勝之所以能夠力壓林沖,成爲五虎之首,主要得益于他的三大優勢。“史書淩軒閣”今天就來聊聊關勝的三大優勢!

關勝的第一大優勢:武功略勝一籌

關勝與關羽在性格上截然不同。關羽以自負著稱,甚至可說是狂傲不羁。相較之下,關勝則顯得低調而謙遜,這樣的話關勝就能加穩重,不容易輕敵中計。而且,關勝還知道給人留面子!例如在生擒單廷圭時,關勝特意縱馬狂奔出老遠,選擇無人之地活捉單廷圭,以保全單廷圭的顔面。(作者史書淩軒閣)

論及武藝,關勝更是出類拔萃。盡管在與林沖、秦明的交鋒中,關勝自感難以取勝,但仍然堅持了很長一段時間。施耐庵爲什麽要這麽寫呢?他完全可以寫關勝跟林沖大戰七十回合不分勝負啊!但施耐庵老先生偏偏讓林沖跟秦明聯手,兩個五虎將一起打關勝!施耐庵老先生的巧妙安排,實則暗示了關勝的武藝在林沖、秦明二人之上。

關勝自加入梁山以來,每次出征均擔任主將,迎戰同等地位的對手,且從未嘗過敗績。與林沖相比,關勝的爆發力更強,往往在短時間內就能擊敗對手,而且身上未曾留下任何傷痕。林沖雖勇猛,卻曾中箭受傷,甚至被飛石擊中。(作者史書淩軒閣)

東昌府之戰,張清以其獨步天下的飛石絕技震撼登場,一時間,梁山好漢紛紛敗下陣來,接連有十五位梁山好漢受挫。呼延灼嘗試揮鞭抵擋,不料手腕被飛石打中,鋼鞭應聲落地。然而,在這危急時刻,關勝挺身而出,他揮舞青龍偃月刀,竟成功擋住了張清的致命飛石。這一幕不僅展示了關勝的超凡武藝,更彰顯了他作爲梁山主將的沉穩與魄力。

其後,關勝在短短十余回合內便令索超斧怯,這一戰績足以跻身全書鬥將前三甲之列。

關勝第二大優勢,懂得排兵布陣,率軍作戰。

在上梁山之前,林沖身爲八十萬禁軍教頭,他的工作就是負責傳授武藝給禁軍士兵,算是個技術人才。而關勝則是率領大軍的武將。從官職上來看,關勝的地位高出林沖幾個級別,這使得關勝在軍事策略和帶兵能力上擁有林沖無法比擬的優勢。(作者史書淩軒閣)

在梁山後期的連番大戰中,如征遼、征王慶、征田虎、征方臘等戰役,對于能夠獨當一面的大將需求迫切。關勝依靠其卓越的軍事才能和率領大軍的經驗,成爲了梁山不可或缺的核心力量。他的存在爲梁山在複雜的戰局中提供了穩定的支撐,確保了梁山好漢們能夠一次次戰勝強敵,贏得勝利。

征討梁山時,關勝選擇出兵的時機恰到好處,當時正值梁山圍攻大名府久攻不下之際。關勝的突然出現,使得梁山軍隊一度陷入被動,其中一支攻打大名府的部隊差點被截斷退路。盡管後來關勝敗退,但很大程度上是因爲呼延灼的臥底與內部策應。關勝沒想到呼延灼這小子居然變成了二五仔。但無論如何,關勝都給梁山造成了很大的麻煩。(作者史書淩軒閣)

兵敗之後,關勝選擇了投降梁山,跟呼延灼一樣都成了二五仔。這一選擇也成爲關勝身上的一個“汙點”。畢竟,蔡京對關勝極爲賞識,甚至可以說有知遇之恩。然而,關勝在被俘後卻輕易地接受了宋江的招降,這使得他在氣節上與祖先相比顯得相形見绌。

關勝的第三個優勢,祖上是武聖關羽。

《水浒傳》所描繪的江湖,是一個生動且真實的世界,其深度與廣度遠超金庸、古龍筆下的虛構。在這個世界裏,江湖地位取決于出身、名氣和財力的雄厚,只有這三者兼備,方能真正“仗義疏財”,贏得他人的尊敬與敬畏。(作者史書淩軒閣)

小旋風柴進,雖無出類拔萃的文武之才,卻以其後周皇族的顯赫出身和慷慨大方的性格,贏得了宋江、林沖、武松等英雄豪傑的友情與尊重。在梁山之上,無人敢對其輕慢,這正是江湖規矩與地位的體現。

而關勝,則是武聖關羽的後裔,其形象與關羽如出一轍,仿佛是一位削弱版的武聖再現。他身長八尺有余,面容如重棗,丹鳳眼、大紅臉,手提青龍偃月刀,威風凜凜,令人敬畏。宋江對其評價極高,視其爲忠臣之後,將其祖先關羽尊爲“神”。在施耐庵的筆下,關勝的形象無疑寄托了對關羽的深深推崇。(作者史書淩軒閣)

這種推崇不僅體現在關勝的個人形象上,更滲透到《水浒傳》的諸多細節之中。魯智深在打造水磨禅杖時,原本想打造一柄超過百斤的重器,但鐵匠卻以關王刀爲例,說明即便是武聖關羽的寶刀,也不過八十一斤。魯智深最終選擇了妥協,他的禅杖只有六十二斤。這一細節充分展示了施耐庵對關羽的崇拜與敬畏,也間接提升了關勝在讀者心中的地位。

因此,關勝能夠位列五虎之首,除了他自身的武藝與才能外,更得益于他祖先關羽的崇高地位與施耐庵對其的深深推崇。這種光環與背景的結合,使得關勝在《水浒傳》的江湖中成爲了一位無人敢小觑的英雄豪傑。

0 阅读:9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