慈禧初見燈泡,驚呼二字,如今竟成拍照常用語,你可知其中緣由?

曆史之遇 2024-05-08 22:33:34

慈禧太後,這位清朝末期的重要人物,她在曆史的長河中留下了濃墨重彩的一筆。除了政治上的風雲變幻,她的個人生活也頗受關注。

據說,慈禧對各種西洋新奇玩意兒都抱有極大的好奇心,這不,電燈這一新發明,就讓她大開眼界。

公元1888年,正值慈禧太後的壽辰。大臣李永章爲了討得太後的歡心,特地從海外引進了電燈這一當時的尖端科技。想象一下,在那個年代,電燈還是一種非常新奇的東西,能夠點亮整個房間,給人們帶來光明。

當電燈在寢宮中亮起,慈禧太後看到這一幕,驚訝得合不攏嘴。她看著眼前這束明亮的光,脫口而出了兩個字:“茄子!”這二字一出,在場的人都愣住了。

原來,慈禧太後把拍照時常用的“cheese”誤聽成了“茄子”,以爲是在拍照時需要喊的口號。

這一趣事,不僅讓慈禧太後成爲了電燈在中國最早的推廣者之一,也讓“茄子”這個詞成爲了我們現代人拍照時的常用語。每當我們拿起相機,准備按下快門時,都會不自覺地喊出“茄子”,仿佛是在向慈禧太後致敬。

不過,慈禧太後對電燈的態度並非一帆風順。當時,朝廷中還有許多保守派人士,他們對這種新奇玩意兒持有懷疑和反對的態度。然而,大太監李蓮英卻巧妙地安排了一次電燈展示,讓慈禧太後親身體驗到了電燈的便利和魅力。

從此,慈禧太後對電燈産生了濃厚的興趣,並開始在皇宮中廣泛使用。

電燈的普及,不僅爲皇宮帶來了光明和便利,也爲整個國家帶來了科技進步的曙光。隨著電燈的使用越來越廣泛,人們開始意識到科技的力量和重要性。這也爲後來的電力工業發展奠定了基礎,使得電燈從奢侈品逐漸變成了人們生活中的必需品。

然而,我們也要看到,慈禧太後雖然對電燈等新鮮事物充滿好奇和興趣,但她的奢侈浪費也是不容忽視的。據說,爲了維護電燈設備,她每年都要花費巨額白銀。這種鋪張浪費的行爲,不僅加劇了國家的財政負擔,也讓百姓們怨聲載道。

回顧慈禧太後的一生,我們不禁要問:如果她能夠更加明智地利用手中的權力和資源,推動國家的科技進步和發展,那麽清朝的命運會不會有所不同呢?

可惜曆史沒有如果,我們只能從中吸取教訓,珍惜現在的幸福生活,爲祖國的未來發展貢獻自己的力量。

如今,電燈已經不再是奢侈品,而是成爲了我們日常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當我們按下開關,燈光亮起時,是否會想起那位曾經對電燈充滿好奇和興趣的慈禧太後呢?而當我們拍照時喊出“茄子”時,是否也會想起她那個有趣的誤會呢?曆史總是充滿了巧合和趣味,而我們也正是從這些故事中汲取智慧和力量,不斷前行。

0 阅读: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