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天7億,暴漲400倍!國民奶茶靠“諷日”突然翻紅

EMBA 2024-05-08 09:20:24

“一年賣出十億杯”、“連起來繞地球三圈”的香飄飄徹底火了一把,靠硬剛日本排放核汙水翻盤了。

五一小長假,赴日的遊客們發現,當地超市售賣的香飄飄果茶上印有中日雙語的嘲諷核廢水的標語,包括且不限于:

“0.1%的土地汙染了70%的海洋”、“請日本政客把核汙水喝了”、“海洋不是日本的下水道”、“無恥”。

標語直白、言辭犀利,立場鮮明,迅速引起熱議,老牌國民奶茶靠著這波營銷突然爆紅,官方一句“我們的員工是好樣的”,更是將輿論推向高潮。

無論動機如何,低級紅還是高級黑,這波富貴,香飄飄是趕上了。

01

靠輿論翻紅的國民老品牌很多,安踏、娃哈哈、白象、蜂花、特步、老鄉雞們曾都深得其利,不過像香飄飄這麽硬核的確實不多。

踩准情緒點,香飄飄總裁楊冬雲本人下場直播間,表示將對“好樣員工”獎勵10萬元;退休的創始人蔣建琪手持“香飄飄歡迎勇士歸來”橫幅,親自迎接回國員工,節奏一波接一波。

由香飄飄而起的這股愛國熱潮,自然引發了消費者“野性消費”:香飄飄的店鋪直播日銷售額由原來的2500元暴漲至100萬元,漲幅高達400倍。

二級市場也不甘示弱:節後首個交易日,香飄飄股價漲停至19.21元,總市值更是一天漲了7.19億元。

就在市場情緒高漲之時,輿論風向出現轉變。

香飄飄投資者熱線相關人員表示,“這不是公司主動去做的一個行爲,是員工個人行爲,公司已關注到此情況,目前想做好消費者的一個溝通和服務工作。”

媒體推測,網傳圖片是香飄飄員工手持帶有諷日字樣的杯套,進店拍攝而成,並非香飄飄自售的産品。

緊接著有網友發言:這只不過是香飄飄的一場自導自演的營銷手段。通過利用大衆的愛國情懷,割舍日本市場以保國內業績。

知名媒體人胡錫進也就此事發表了自己的看法,認爲拿一個杯套擺拍,冒充在日本店裏銷售,假裝“硬杠”,這涉嫌出于商業利益欺騙國內消費者,嚴重有違商業道德,不磊落。

無論是員工所爲,還是企業的營銷行徑,空穴必然來風。日本罔顧國際社會指責,無理傾倒核汙水,國內近8萬家的日料店面臨倒閉危機,全人類所賴以生存的地球家園被破壞確是事實。

從社會效應的角度來看,香飄飄爲海洋環境而發聲,可以算做一次利己利他的“正義之舉”,但商業道德上也確實落了下風。

香飄飄沒有給出更多關于“事實”的細節,而是緊急迎合“情緒”賣起了貨,官網上架了“日本事件熱搜同款”鏈接,主播們稱之爲“國貨之光鏈接”。

02

此一時,彼一時。

有細心的網友發現,去年同期,香飄飄也上熱搜了,熱搜詞條爲“爲什麽香飄飄賣不動了”,這與當前香飄飄日銷售破百萬的情形大相徑庭。

此次,兩位大佬齊齊下場,甚至久未露面的創始人蔣建琪都出山了,證明香飄飄確實需要這波流量,很迫切的需要。

2023年香飄飄財報顯示,其營收爲36.25億元,同比增長15.90%,淨利潤2.80億元,同比增長31.04%,雖有增長,但離巅峰時期還相差甚遠,市值也跌去了一半。

再往前倒三年,對比之下業績更是慘淡。

2020年至2022年,香飄飄三年營收始終處于下滑態勢,分別入賬37.61億、34.66億、31.17億,同期歸母淨利潤分別爲3.58億元、2.23億元、2.14億元,同比變動分別爲3.15%、-37.9%、-3.89%。

去年營收、利潤實現雙增,離不開其重金投入,香飄飄這些年沒少在營銷上下功夫。

2023年,其銷售費用高達8.6億元,同比增長53.42%。

一年單就廣告費一項就花出去2.21億元,快趕上利潤了,增長高達88.48%。

香飄飄寄希望通過漲價提升利潤,並于2022年2月對部分沖泡産品進行了提價,效果並不明顯。

中國食品産業分析師朱丹蓬認爲,香飄飄以往的業績增長高度依賴于沖泡類業務,這樣單一的産品結構本就難以扛住風險,在新茶飲崛起後,更是一路走低,這主要是因爲香飄飄經營理念、品類、産品、渠道等整個體系的老化,讓品牌在新消費群體中逐漸被邊緣化。

03

作爲“中國奶茶第一股”,香飄飄曾經非常輝煌,連續11年杯裝沖泡奶茶市場份額保持第一。

香飄飄成立于2005年,創始人蔣建琪是浙江湖州人,大專畢業進入鐵路局工作也算體面,受身邊各種“生意經”的熏陶,終于在35歲抛棄“鐵飯碗”去創業。

起初嘗試過做糕點、棒棒冰,但這些産品容易受節氣影響,就把主意打到沖泡奶茶身上,剛創辦一年還沒有完成鋪貨,香飄飄就花了3000萬在湖南衛視打起了廣告,斥資2.5億邀請來自中國香港的電影導演親自執掌廣告片拍攝,還請來了當紅明星陳好代言,産品迅速爆紅,還帶火了立頓、香約這些後起之秀,以及“掐架”數年的優樂美。

打了一系列價格戰、渠道戰、營銷戰,後來香飄飄在這場對決中贏了。

在2014年到2016年,香飄飄的市占率超過63%,遠超競品,坐穩“杯裝奶茶老大”的位置。

飲料界素有“雙寡頭”現象,可樂有百事和可口可樂,牛奶有伊利和蒙牛。

“雙寡頭”沒有出現在沖泡奶茶市場,優樂美之後,香飄飄再無敵手。

2017年,香飄飄成功沖擊IPO,成爲“奶茶屆第一股”。

然而就在其上市前夜,以喜茶、奈雪的茶、蜜雪冰城三巨頭爲代表的新式茶飲悄悄崛起,逐步掀起奶茶消費新風潮。在新茶飲的沖擊下,香飄飄們自然是“不香了”。

其實,獨生女蔣曉瑩接班後,曾主導香飄飄進行了一系列改革,試圖通過“沖泡+即飲”的雙輪驅動戰略來探索第二增長極。

經過兩年努力,2018年香飄飄電商板塊的銷售額接近8000萬元,與她接班時相比,足足翻了80倍,也算獲得了公司內部的認可。

只是這麽努力的接班人,後來依舊沒能改變香飄飄的頹勢。

客觀原因之一是中國沖泡奶茶市場規模增長見頂,更深層的原因則是産品力不強,單一且不重視研發,過度依賴營銷。

從創立至今,香飄飄可以說一直在吃沖泡茶的老本,傳統“奶茶粉沖泡思維”早已被年輕人消費群體抛棄。

蔣建琪想要的顧客,都變成了新茶飲的顧客。

又驗證了那一句老話:時代抛棄你的時候,連招呼都不打一聲。

如今,香飄飄靠嘲諷小日本又走紅了一把,是抓住這波紅利持續增長,還是遭流量反噬,還未可知。

0 阅读:8

EMBA

簡介:聚焦EMBA企業家、投資人等精英人士,商學院學習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