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亞迪逆襲後,特斯拉宣布全球裁員10%,中國電動車開始引領全球

科技銘程 2024-04-19 20:05:34

特斯拉發布全員信,宣布全球裁員10%。截至2023年12月,特斯拉擁有超過14萬名員工,按此計算,特斯拉此次裁員規模將超過14000人。

今年年初,特斯拉剛剛宣布了漲薪,工廠工人的工資從每小時22美元(約合人民幣160元)提高到了最高39美元(約合人民幣280元)。

然而漲薪才兩個多月,特斯拉就宣布裁員10%,這番操作著實令人意外。

特斯拉回應稱,裁員是因爲市場對電動車需求放緩,加上日益激烈的競爭,最終特斯拉不得不進行裁員,以此來降低成本提高運營效率。

其實特斯拉進行裁員,還是有迹可循的,一方面特斯拉招聘人數持續下降,2022年,特斯拉新增員工人數爲2.9萬,到了2023年,這一數字已降至1.2萬。

另一方面,特斯拉汽車交付量增速下滑,而對手比亞迪汽車交付量快速增長。

2022年,特斯拉交付量131.3萬輛,同比增長40%,但是並沒有完成50%的目標;2023年,特斯拉交付180萬輛,同比增長38%,堪堪完成業績目標。

2024年一季度交付量僅爲38.68萬輛,同比和環比均下滑,是自2020年以來首次出現季度同比下降。

而比亞迪2022年一共交付了186.8萬輛,同比增長152.46%,成爲了全球新能源冠軍;2023年,交付了302萬輛,同比增長62.3%,繼續擴大與特斯拉的差距。

但是,這些數據只是反映了一個表象,更深層的問題到底是什麽呢?

特斯拉也經曆過一段快速增長期,這種快速發展也讓特斯拉的股價一路狂飙,最終把馬斯克送上了首富寶座。

這些年,特斯拉在全球範圍內開設了多家工廠,也招聘了大量的工人、技術人才、管理者,高速發展時,很多問題都被掩蓋了。

一旦高速增長不存在時,就會出現各種各樣的問題,最典型的就是人員臃腫。特斯拉內部很多領域出現了角色、工作智能重複問題,當然也不乏“混吃混喝”的。

所以,公司自然要把這些人裁掉,降低成本、提高生産率,爲下一個增長階段做准備。

這些被裁的員工甚至包括兩名高級副總裁,一位負責特斯拉能源和動力總成,另一位負責公共政策和業務。

還有兩名高管已經離開了特斯拉。

他們表示,離開特斯拉是因爲公司發生了整體變化,但是拒絕說明具體情況,這個決定是艱難的。

特斯拉CEO埃隆·馬斯克在他的社交媒體平台X上發帖,感謝他們在公司度過的時光。

其實馬斯克早在2023年,甚至更早時候就意識到了新能源汽車領域的難題,中國是特斯拉大型工廠的所在地,但這裏也有特斯拉最強勁的競爭對手。

他認爲未來全球十大新能源汽車中,除了特斯拉外,其他九家都會是中國汽車公司,並且這種觀點基本不會錯。

在整個新能源汽車進程中,中國政府的態度最爲積極,拿出了切實可行的實施方案,並且付諸了行動。

而歐美國家則不同,它們對新能源汽車並不積極,很大一方面原因是在傳統燃油車上擁有巨大的優勢。

美國是世界上人均擁有汽車數量最多的國家,號稱“車輪子上的國家”,美國的通用、福特至今仍是世界前十的汽車公司,2023年銷量超過了1000萬輛。

美國成年人幾乎人手一輛汽車,是汽車數量最多的國家,形成了獨特的汽車文化,也産生了可觀的汽車經濟。

美國還誕生了首個汽車之城——底特律,全市40%的職工從事汽車行業,不過現在已經破産了。

當然這些優勢主要集中在燃油車方面,在新能源汽車領域,美國並不具備優勢。

最核心的動力電池方面,甯德時代、比亞迪排在第一、第二位,第三位是韓國的LG,前十大廠商中,中國占據了6席,美國爲0。

全球唯一掌握了三電技術的公司是中國的比亞迪,特斯拉做不到。

目前,上海、蘇州、甯波等長三角地區已經形成了電池、車規級芯片、自動駕駛、精密加工、汽車內飾等新能源汽車全産業鏈。

這條産業鏈基本上是全球最龐大、最齊全的新能源汽車産業鏈。

有了産業鏈,小米都能夠造出高性價比的電動車,沒有産業鏈,富可敵國的蘋果公司在投入2500億資金後,無奈的宣布放棄新能源汽車。

特斯拉上海造的Model3、Model Y等車型,95%的配件都是中國制造。

同時,中國擁有大量的新能源汽車領域的技術工人,他們聰明、熟練、勤勞,並且經驗豐富,因爲産業鏈足夠龐大,我們也誕生了許多尖端技術人才、管理人才。

這些都是美國汽車不具備的,“菜就要多練,不會就要學”,小學生都知道的事情,放在美國汽車工人身上,卻不靈驗了。

2023年9月,美國汽車工人舉行大罷工,要求加薪36%、每周工作四天、增加退休工資、增加帶薪假期等等,

表面上看,這是汽車工人們希望獲得更好的待遇,但是更深層的原因,實際是傳統汽車工人們對汽車行業電動化和智能化的抵抗。

他們不擔心如此沉重的勞工成本會拖垮車企,他們更關心自己是否會在電動化轉型中失業破産。

參議員伯尼·桑德斯公開對通用汽車CEO博拉女士說:你知道一名工人靠每小時17美元生存是什麽感覺嗎?

總統拜登也爲了連任也站在工人這邊,他表示:創紀錄的企業利潤,應該與工會的工人一起分享。

工人罷工、政府不支持,再牛的車企也無法實現新能源汽車的轉型,所以美國推遲了汽車電動化的進程。

表面上看特斯拉在美國本土減少了競爭對手,但實際上沒有壓力就沒有動力。爲了進一步保護美國本土車企,拜登還簽署了《通脹削減法案》,阻止了比亞迪等中國車企的進入。

少了比亞迪這條“鲶魚”,美國的電動車産業鏈只會更難完善,更難建立起來,沒有産業鏈,一切都免談。

反觀中國新能源車企,依靠較低的人工成本,完善的産業鏈,再加上技術上的創新叠代,制造出了大量的高性能、低價格的電動汽車。

年初,比亞迪把電動汽車的價格喊到了7.98萬,小米的SU7號稱比特斯拉Model 3更具優勢,價格還低兩萬。

在比亞迪們的步步緊逼下,特斯拉也感到了陣陣寒意,最終下定決心裁員10%。

特斯拉的裁員,可以說是盛極而衰的表現,也可以說是暫時的調整,未來能否再度起飛很難說,畢竟中國的新能源車企已經足夠強大,擁有完善的産業鏈,領先的技術、熟練的技工,在成本方面也更具優勢。

隨著比亞迪們的出口加速和産能提升,中國新能源汽車必然會迎來真正的輝煌,而特斯拉在市場份額減少的情況下,只會更難。

我是科技銘程,喜歡就點個贊吧!

2 阅读:190
评论列表
  • 2024-04-20 11:22

    增長期都過了,還加大發力?別人已經開始逃離了

  • 2024-05-02 00:40

    難得的獨立思考,理性分析。

科技銘程

簡介:喜歡科技,喜歡聊科技,更喜歡分享科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