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與皇權共天下,持續600年的門閥制度,爲何在唐朝後就衰亡了?

老張聊史 2024-04-20 12:50:46

封建王朝的幾乎所有舉措都是爲了加強中央集權,讓皇權高度集中,從秦漢的廢分封立郡縣和罷黜百家獨尊儒術,到明清的廢除宰相和八旗制度,本質上都是集中地方權力到中央,再將中央的權力集中于皇帝一人之手。封建王朝的目的是威力鞏固皇權,這種思想從漢唐之後愈發強盛,而門閥這種東西屬于是土皇帝,不服管,中央要收回權力,第一個就是要鏟除異己,第二個是要收買人心,鏟除異己就是消滅門閥,收買人心就是科舉考試,學我的東西,信我的信仰,這樣選出來的才是自己人。

門閥有自己的兵(部曲家丁),有自己的人才(文化傳承),有自己的防護措施(屋堡),有自己的勢力範圍(地方名望),皇權一式微,門閥就可以自己拉起一支完善的隊伍。所以門閥可以作爲皇權勢力被外部打爆之後的第二層保障。

但後面的統治階級就不行了,宋朝的士大夫階級,和皇帝是一條船上的,皇權沒落後其往往沒有自己的軍隊地盤。明朝的地主階級,雖然有地,但是沒有名望屋堡,沒有正規軍隊,單個勢力過弱,缺乏抱團取暖的可能性。

漢唐的強盛說不上因爲世家門閥,西漢上嚴格來說是沒得啥世家門閥控制國家的,不然漢武大帝那比秦還要集權的模式根本來不了,東漢因爲劉秀的起家先天帶有對世家大族的妥協才算是開啓了世家門閥的苗頭,所以東漢整體來說比西漢差不少。而世家門閥最好的時代,就是魏晉交替時期、晉王朝、五胡亂華南北朝時期,堪稱華夏史裏面最爛的時期。而後的隋唐無時無刻不再打壓門閥,否則也不會是科舉開始于隋唐(雖然隋唐前科舉雛形也有了)。

門閥相對于分封貴族肯定是進步,西漢基本消滅了分封貴族,但是暫時沒找到代替品,最終被外戚勢力害了。總要有某種能爲皇權落實又不威脅皇權的東西,門閥就是東漢到魏晉摸索出來的東西。說到底,封建皇權的首要目的是保證自身的存續,這個過程中雖然也會帶動社會進步和人民生活質量提升,但不是目的。寒族比世族對皇權威脅低,但副作用也讓社會流通更好,當然寒族的崛起肯定是需要科舉作爲保證的,這不是一蹴而就的。

自古王權不下鄉,宋以前的世家門閥能夠大量隱匿人口做到真正的土皇帝行爲,莊園經濟能夠內循環自給自足,一旦起事隨時能拉起成千上萬自帶幹糧盔甲的私兵,實際上科舉並不能取代門閥,只要土地兼並存在遲早會形成新的門閥,門閥的衰落是經濟發展的結果。宋朝時南方城市規模大了人口集中生産,莊園經濟徹底破産,隱匿人口除了種地已無利可圖,此後最多就算是大地主而已稱不上門閥。

權力的集中對于文明整體發展一定是一個利好的,能利用起來的資源規模,決定了文明能夠完成事業的上限。中原王朝衰弱的時候,都是中央集權不足的時候,漢到魏晉是門閥割據,唐是節度使相當于是軍閥割據,宋之後瓦解了軍權,但是隨之而來的是宋明政權內的黨爭,可以說黨爭也是一種割據。當集權度足夠的時候,你能確保其他人能遵循皇權而行事的時候自然不需要過于防範,反而是集權度不足的時候,皇帝才需要擔心地方豪強會不會擁兵自立,統一協調才是文明興盛的答案。

0 阅读:34
评论列表
  • 2024-04-24 07:09

    近親結婚,越來越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