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惠“貸”動新質生産力,杭州銀行貢獻“金”力量

老虎財經 2024-04-21 10:50:21

在加快發展新質生産力的浪潮中,杭州銀行積極發揮金融資源配置作用,堅持金融爲民,聚焦實體經濟找准發力點,持續推出多維度、深層次、全方位的普惠金融産品與服務,爲培育新質生産力注入源頭活水。

隨著“加快發展新質生産力”首次被寫入政府工作報告,該詞已成爲當下最“出圈”的熱詞,而有別于傳統生産力,新質生産力對金融服務有著更高的要求。

做好科技金融、綠色金融、普惠金融、養老金融、數字金融五篇大文章,是金融機構高質量發展的重要指引,也是金融行業新質生産力發展的重要方向。

爲深入貫徹落實黨中央、國務院決策部署,杭州銀行聚力做好“五篇大文章”,支持新質生産力發展,在創新與發展中打造新增長曲線,在新舊動能轉換中培育新動能、開拓新賽道。

值得一提的是,在爲新質生産力“添磚加瓦”的過程中,高質量發展之路也越走越穩。

4月20日,杭州銀行爲2023年交出了一份穩中向好的成績單,報告期內,該行在營收、淨利等方面均取得不錯成績,實現營業總收入350.16億元,同比增長6.33%,歸母淨利潤143.83億元,同比增長23.15%。

與此同時,杭州銀行的資産質量持續向好,近年來,該行的不良率一直保持在低位,撥備覆蓋率較充足,資産質量始終位列上市銀行第一梯隊。

培育普惠金融“新優勢”

今年的政府工作報告中重點提出,要大力推進現代化産業體系建設,加快發展新質生産力,而普惠金融無疑是助力新質生産力的“利器”。

在具體的金融實踐中,杭州銀行將普惠金融與該行特色結合,強化數智賦能,加強協同服務,持續擴大普惠覆蓋面,推動普惠金融“增量、擴面、提質”。

針對小微企業面臨的資金難題,杭州銀行認真貫徹國家金融監管總局“普惠金融推進月”行動工作部署,持續完善“敢貸、願貸、能貸、會貸”的長效機制,助力小微企業高質量發展。

具體來看,杭州銀行于2017年起探索小微金融服務創新模式,耕耘6年至今,不僅形成了“線上賦能+線下跑街”的系統打法,在實體專業團隊建設、專業風險管控等方面也積累了寶貴經驗,形成了獨具特色的信用小微專營服務模式。

“深耕小微園區”是杭州銀行爲了更好的服務小微企業發展提出的解決辦法之一。該行將小微産業園區作爲拓寬普惠金融服務覆蓋面,向園區小微企業針對性推出優企貸、人才貸等特色信用貸款産品,e融通綜合授信業務和e財資平台化綜合服務方案。

2023年8月,杭州銀行發布的小微金融園區服務品牌“鑽石夥伴”,已在紹興、衢州、台州、湖州等地的産業園區特色形成杭銀口碑。

緊貼小微企業融資痛點的金融産品和服務也讓杭州銀行的小微貸款業務有了明顯提升。2018至2022年,該行普惠小微企業貸款增速連續5年保持20%以上。

盡管基數如此之高,但2023年杭州銀行的普惠小微貸款仍實現了高增長。據該行最新的年報數據顯示,截至上年末,該行普惠型小微貸款余額1334.58億元,同比增長達18.89%,占公司貸款總額的16.54%,較上年末上升0.55 個百分點。

當然,推動普惠金融高質量發展也離不開鄉村振興的“廣袤沃野”。

面對這個“必答題”,杭州銀行也在探索普惠金融賦能鄉村振興的過程中給出了優秀答案。

具體來看,杭州銀行以金融支持爲基本立足點打好組合拳,利用貸款發放、財富管理和項目幫扶等金融政策和工具等,實現由“輸血”式資助到“造血”式幫促轉變。

在內功基礎不斷紮實的基礎上,杭州銀行不斷以實際行動支持鄉村振興。數據顯示,該行大力推廣的雲小貸“整村授信”等支農惠農服務。截至報告期末,已審批整村授信項目440個,累計授信金額13.35億元。

值得一提的是,在加快農業農村現代化建設的基礎上,介入新質生産力要素、融合新質生産力動能,是實現産業興農、質量興農、綠色興農的關鍵一招,也是更好地推進新質生産力發展的必要一環。

賦能科創企業“新發展”

正如諾貝爾經濟學獎得主羅伯特·盧卡斯曾說的,金融業的發展,實際上是跟隨實體經濟需求的引導。

經過多年發展,我國科技型企業數量快速增加、創新能力也不斷增強,不過,在實現諸多成果的背後,我國科技企業尤其是中小微、初創型科技企業的融資難、融資貴等問題依然存在,金融資源“流向”科技創新之間堵點仍較多。

所以引金融“活水”澆灌科創之花,成爲杭州銀行向“新”而行的重要一步。

爲解決這一難題,多年來,杭州銀行始終聚焦主責主業,以綜合化的金融産品和服務,全力支持科技型企業發展壯大,將科創企業“扶上馬”送一程。

在頂層設計上,杭州銀行以“總行統籌、條線主導、機構主戰”爲總設計思路,新整合設立“科創金融事業總部”,打造扁平化的敏捷組織,以更高效的經營管理機制,全力推進科創金融發展,加大對創新類實體經濟支持。

據了解,經過多年實踐,杭州銀行逐步形成了科創金融的內部差異化管理體系與扶持政策。如針對科創企業“輕資産”的特點,以“先進技術、內容創造、先進模式、先進人才、前瞻性市場”爲主要導向,實行客戶ABC分層標簽管理,授信准入上不設置營收和利潤指標。

在産品和服務上,爲了更好的滿足科創企業不同時期發展特點和核心需求,該行設立了“科創金引擎”服務品牌,已初步形成“6+1”産品體系,具體包括科易貸、科保貸、銀投聯貸、誠信貸、選擇權、伯樂融六大核心産品。

此外,杭州銀行爲“專精特新”客群研發專屬産品——“專精特新貸”,該産品結合企業主營業務收入、經營性現金流、研發投入、股權融資等情況,提供信用授信額度,切實解決此類企業融資難、融資貴、融資慢等問題。

以智器雲某信息科技有限公司爲例子,該公司是一家以大數據、人工智能和知識圖譜技術爲核心業務的國家高新技術企業。不過,由于企業的下遊客戶回款周期較長,而企業希望對産品進行推新換代、積極拓展業務,短期內企業經營資金承受壓力較大。

而在充分了解該企業的核心技術和經營情況後,杭州銀行爲其推薦“專精特新貸”産品,結合知識産權質押擔保方式提供了600萬元貸款資金支持,促成金融與知識産權的有機融合,使得“知産”變“資産”,有效提升了企業的融資效率。

事實上,在科創金融領域潛心探索、精耕細作的成果也藏在了杭州銀行的年度報表中。

報告期末,該行服務科創企業1.26萬戶,融資余額突破600億元,累計投放超過1750億元,服務企業中95%以上爲民營企業,75%以上爲小微企業,首次獲得銀行貸款客戶占比超過35%,2023 年杭州市的獨角獸、准獨角獸榜單中,公司客戶市場覆蓋率達到88%。

打造數字轉型“新引擎”

隨著金融科技的進步,金融服務正在場景化、智能化和開放化,人們可以隨時、隨地、隨心、隨境享受金融服務,金融服務已發生巨大的質變。在這一背景下,商業銀行自身的數字化轉型也成爲發展新質生産力的重點。

依托浙江省數字化高地的先天優勢,近年來,杭州銀行不斷推進數字化轉型,進一步搭建和完善自身數字化經營架構、夯實數字化基礎,持續推進數智金融發展。

以杭州銀行的新核心系統爲例,日前,杭州銀行新一代核心業務系統成功投産上線。該系統是業內首個實際投産的雲原生、分布式、全棧國産化的銀行核心系統,是金融科技領域突破關鍵核心技術應用的重大實踐。

數據顯示,新核心系統自上線以來運行安全穩定,大幅提升了業務處理效率,已支撐日均交易量1000+萬筆,平均交易耗時小于100毫秒,較原核心業務系統縮減54%,日終跑批的處理速度爲原核心業務系統的2.1倍,能夠有效支撐未來杭州銀行業務的快速發展。 

除了自身的金融科技建設外,杭州銀行也借助數字化手段爲客戶創造了更多價值,持續豐富用戶體驗。

作爲人工智能時代來臨的標志物之一,杭州銀行創新性引入3D虛擬形象的數智員工“杭小美”。

據了解,“杭小美”由語音交互、自然語言理解、語音合成、知識圖譜、計算機視覺等AI技術手段創造,可針對客戶需求實現自動化引導和智能分流,打破物理限制,打通服務閉環,實現業務互補,促進銀行體系的智能化管理和綜合運營。

數字化轉型也爲杭州銀行業務開展創造了“新打法”。

其中,杭州銀行針對小微客戶開發的“蒲公英訪客系統”,可以通過“明確客群、渠道建聯、獲取名單、制定策略、訪客觸達、運營轉化”的小微營銷新模式,解決銀行與客戶之間信息不對稱難題,並可以有效提升客戶的獲得感和便利性。

比如,台州分行新橋支行周邊的印刷包裝行業,由于印刷行業經營地集中,該行可以借助蒲公英訪客系統的地圖圈選功能,圈選出印刷園區以及周圍2公裏範圍的客戶,並成功篩選出所有印刷行業的客戶。有了這份名單,支行通過線上電話聯系和線下實地走訪相結合的方式,可以做到100%的觸達率。

可以說,聚焦于金融科技的創新,杭州銀行找到了推進新質生産力發展的新思路新方法。

明者因時而變,知者隨事而制。面向未來,杭州銀行將繼續通過其在科技金融、綠色金融和數字化轉型方面的積極探索和實踐,做好服務實體經濟“五篇大文章”,爲支持新質生産力發展貢獻金融力量。

0 阅读:11